APP下载

孩子为何总爱半途而废

2019-02-01慧琳

37°女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陪练弹琴宝贝

慧琳

积木没搭几块就跑了,看书翻几页就换一本,弹琴时心不在焉,下棋输了就再也不想下了……孩子做什么事都爱半途而废,什么事都不能坚持做完,真让人担心,下面一起看看为什么吧!

写大字,得爸爸陪着

茵茵的爸爸喜欢写毛笔字。茵茵5岁时,也拿起毛笔跃跃欲试。妈妈趁热打铁,给她报了个书法班。可每次练习的时候,茵茵都要爸爸陪练,否则就不肯学了。

试试这样做

积极感染宝宝。兴趣培养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言傳身教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作用。如果身边有一个看得见的榜样,就等于给了孩子源源不断的动力。比如茵茵的爸爸,如果可以和孩子相互切磋、举行亲子比赛,将孩子的兴趣学习转化成自觉的行为,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持续下去,这样效果远比父母单纯地督促要好得多。

展示宝宝的作品。父母可以经常将宝贝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比如把孩子的字贴在墙上,或者送给其他小朋友做生日礼物,都会带给宝贝更多的成就感,激励孩子好上加好。

让孩子给大人当老师。某些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自己扮演学生的角色,向宝贝讨教。这时,孩子会很高兴、很自豪地讲解演示,那感觉俨然就是知识丰富的老师,这份自信使宝宝的学习兴趣也会更浓。

弹琴太没意思了

“桃桃,该弹琴了……”妈妈提醒了3次,桃桃却依然坐在地上玩积木,她已经4天没弹琴了。妈妈无可奈何地看着女儿,索性随她去。其实,桃桃每弹一会儿,就要喝水、吃零食或往厕所跑。

试试这样做

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四五岁的宝宝学琴,大多抱着游戏的心态,自发性、随意性比较强,而弹琴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为了一个音、一个指法,要反复练习多次,初学的宝宝既难适应又觉得枯燥,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都是正常的,因此,不要过于责骂孩子,否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当好陪练。宝贝年龄小,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爸爸或妈妈最好与其一起听课,记下要点,回家后扮演老师的“助教”,每天做“陪练”。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参与,孩子会把兴趣学习的过程看作是愉快的过程,相对容易持续下去。

“少吃多餐”。学琴属于“慢工出细活”,“辛苦”不言而喻。为防止孩子腻烦,父母需要在练习之前和孩子商量当天的内容:复习一支曲子、一个音阶或一个指法基本练习。练习内容分两次完成,每次15分钟、20分钟……逐渐延长。在决定练什么和怎么练这个问题上,孩子因为有发言权而心情舒畅,接下来的练习自然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老是输,我不学了

每次去奶奶家,帆帆都喜欢和爷爷玩“摆棋子”,后来爷爷教他下五子棋。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围棋。可不到一年,帆帆就不愿意上围棋课了。一问才知道,和他对弈的多是强手,帆帆输多赢少,渐渐就没了兴趣。

试试这样做

让孩子赢一回。年龄小的宝贝更关注兴趣学习是不是“好玩”,是不是能激发自己的兴奋点。如果总是输棋,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成就感是孩子得以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父母不妨请老师安排和他水平相当的孩子对弈。

鼓励是避免孩子放弃的最好方法。口头上的夸奖和身体语言是必要的,但一些物质性或活动性的奖励也不可少,准备一些小礼物或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爬山等等。

不急于求成。提高棋艺要靠慢工夫,需要父母每天抽时间和宝贝“杀”几盘,帮他在实战中开拓思路。允许宝贝多考虑一会儿,给些启发或积极的暗示,使之获得茅塞顿开的快乐。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父母不妨和他一起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一旦孩子做到了,及时表示肯定。

宝宝的天资是选择兴趣学习的基础之一。家长不要因为恐惧“半途而废”而限制孩子去尝试自己的兴趣,并要求孩子一旦开始就不能打退堂鼓,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轻易不敢尝试新东西,进而失去了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猜你喜欢

陪练弹琴宝贝
会弹琴的沙丘
用腿弹琴的孩子
“神奇”宝贝
"狗保姆"一家三口照顾中风主人 还会健身陪练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
《宝贝》等
弹琴
教爸爸弹琴
特殊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