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食品如何又“红”又安全

2019-02-01郭煦

小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红食品

郭煦

一炮而红 近来不少主打新奇概念的单品美食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脏脏系、椰子灰冰淇淋,透明袋装牛奶,会发光的冰块,等等,这些网红美食迅速拉高了店面的“人气值”。

被巨龙般的队伍所追捧的网红店,早已成为了城市美食地图上的“沸点”与“万年堵点”。近来不少主打新奇概念的单品美食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脏脏系、椰子灰冰淇淋,透明袋装牛奶,会发光的冰块,等等,这些网红美食迅速拉高了店面的“人气值”。

《小康》记者了解到,诸多甜品店和便利店红遍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吸粉”无数。业内人士指出,依靠抢眼的外形和新奇概念打造单品,有辨识度并且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记忆点,更贴近“90后”、“00后”追求个性的特质。与传统食品相比,网红“爆款”更具有体验性与场景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提醒,不少商家有网红的意识,但并没有食品安全的知识来支撑。不少商品与商家的宣传并不一致,部分商品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专家建议,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应当创新,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网红食品不应成为创新的制约,但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放松。

网红食品火爆背后

继网络红人爆红之后,食品也“进军”网红界。

记者在北京走访的几家超市冰柜里均见到了透明奶的身影。消费者王文告诉记者,他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知道的,“这些食品的关注率非常高,有时候看到大家都买了,我也忍不住买来尝尝”。

细究“透明奶”走红的原因,受访市民称,这种简约包装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透明奶真的新鲜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营养师表示,很多市民以为只有阳光才会影响到牛奶,其实不然,荧光灯、LED灯中存在紫外线的波长,对牛奶中的维生素B2、B6、B12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营养物质对紫外线较为敏感,光照条件下的牛奶,尤其透明包装无法阻隔紫外线,不仅牛奶的营养价值下降了,还会影响牛奶的口味。此外牛奶中的核黄素、卟啉等对光照敏感,在光的激发下会产生活性氧,进而与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反应,产生风味不佳的成分,影响牛奶口感。

自古套路得人心。“网红食品爆红都是套路。”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他身边有一些网红,或多或少都接到过食品商家的邀请,网红一般会发照片、做直播。“他们会说某食品的优点,会有很多粉丝跟风去买,一款网红食品就成了畅销食品。”

2018年 3月23日,上海长期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使用过期面粉被曝光,遭到食药监部门查处;同年7月23日,主打小清新风格的网红餐厅“一笼小确幸”被曝因消费者就餐后出现腹泻、胃炎等问题,而被集中闭店。

在某电商平台中,搜索“蜂窝煤蛋糕”便可看到有近1000家店铺正在销售该产品。卖家标榜“蜂窝煤蛋糕”是用能够吸附人体有害物质且具有排毒养颜功效的竹炭粉制作而成。

竹炭食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专家表示,不管是活性炭还是竹炭,都不能被人体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组织。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酱油”。并且,无论是食品原料还是食品添加剂,国家都明确规定,不允许宣传医疗保健功效。

2018年11月20日,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发布《2018年食品舆情报告》指出,网红食品既带来红利,又带来高危信号。互联网食品经营、网絡订餐等新业态成为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高发地,倒逼监管部门转变监管理念,加强监管力度。

“容我吃包辣条压压惊”,这个段子一度让辣条晋升为网红食品。记者近日梳理发现,自2015年至今,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局的“黑名单”。在通报的180起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占68起,甜蜜素超标占30起。

记者调查发现,网红食品除了店面排队购买以外,很多食品通过一些微商特殊营销方式,将自制食品包装成“网红”,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这些食品存在监管难度,并有较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近一段时间以来,网红食品又有了新的销售方式,从食药监局查处的名单趋势来看,很多网红产品从一二线城市开始向三四线城市和乡镇蔓延,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电商平台购买。

拼多多成网红食品卖场

最近几年,在食品界里,有很多普普通通的食物都“翻身成网红”,顿时身价大增。

其实,网红食品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人的注意力,靠的无非就是营销噱头,加上消费者跟风心理作祟,导致网红食品越来越红。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网红食品从线下转为线上,很多电商平台销售火爆。

虽然网红食品这把“火”很旺盛,但在其背后,却又有诸多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一些网红奶茶店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会使用发霉长黑斑的水果作为原料;有的网红食品店脱离工商监管,产品的加工方法是否科学、加工的机器设备是否干净以及加工的卫生环境是否达标等,都无法准确评定,潜藏安全隐患。

此外,网上很多号称“无添加、纯天然、不含防腐剂”的手工网红食品,其实也存在隐患。

之所以成为“网红”,不仅在于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新颖特别的口感,还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猎奇消费心理以及满足了社交需求。“网红食品,看着卖食物,实则是卖情怀,它们不常活在舌尖,却常活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中。”

《小康》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吃货来说,排队购买网红食品已经屡见不鲜。事实上,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很多网红食品依然品种繁多。

最近,网上吃货们流行吃“毛巾卷”,即外形酷似毛巾、其实别有洞天的一款甜品。松软绵密的奶油搭配Q弹的面皮,撒上宇治抹茶粉或可可粉,这款“秀色可餐”的“毛巾卷”,售价只在13元左右,“脏脏包”售价也在10元左右,此外,网红食品火鸡面、小白心里软和卡乐比麦片等食品在拼多多也有多款售卖。“这些食品在拼多多上超级优惠,而且还免去到店铺排队,省时省力,所以我一般就在拼多多上购买。”多位受访者表示。

据一位拼多多的网店负责人透露,脏脏包生意相当好做,买的人也很多,52元一对的原价现在在线上只卖13元左右。“一单拼团价13.5元,包括商品价和快递费,这种单一般不赚钱,有的更是亏本贴钱,目的是为了把买主引流到自己的商店,让买主消费其他产品。”

《小康》记者在拼多多官方平台上搜索“网红食品”,种类超千种,多数食品拼单达到上万件。

“商家看中的是拼多多的流量,如果上架的商品成了爆款,商家在短期内能做大订单规模,争取到更大的议价能力。”一位拼多多商家表示,与传统电商相比,拼多多的进入门槛不高,传统电商流量太贵,但如果不投钱做排名,订单量就很少。

“拼多多的进入门槛不高,但在之后的运营过程中,隐性成本还是让人吃不消。”上述商家表示,商家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库存现货,但如果拼多多上架的商品突然成了爆款,库存就很容易不够,中小型的商家就会出现货不够发单的情况,这时就会收到拼多多平台的罚单。

拼多多商家运营成本当中,快递费因地方而异,比如说深圳华强北,每天如果有50-100單,快递费可以谈到3-3.5元/单;而如果每天的订单量达到1000单以上,可以谈到2.6元-2.8元/单。“这种价格,大多数快递公司都可以谈得到。”

虽然拼多多规则上也说明消费者可以无理由退换,但据了解,由于退换的快递费需要消费者自理,9.9元的商品退货成本可能需要10多元,所以消费者往往选择“吃闷亏忍下”。

《小康》记者了解到,前不久风声很大的网红店“盒子实验室”被扒,这家卖盒子蛋糕的网红店被各大博主疯狂宣传,每月销量高达上万个。但有网友表示吃了之后拉肚子,经过相关部门调查发现,该店的经营许可证是真实的,但范围并不包括制售糕点。这些产品在拼多多上恶意造假现象频生。

过去,二三线城市由于各种资源的缺乏,一线城市的品牌意识、传播理念等传导链较长,很难很快到达这些城市,也导致这些城市的品牌解决之路变得坎坷。但互联网的发展让城市营销的理念传导变得迅速,传播成本也在降低,给了城市营销下沉到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的机会。三四线城市、乡镇逐渐成为网红食品的重灾区,上述城市很多消费者会通过拼多多平台购买。“在拼多多上购买价格相对便宜,这几年在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兴起网络购物,所以这些地方成为网红食品的销售集散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针对上述问题,《小康》记者多次致电拼多多官方提出采访要求,均没有得到回复。

网红食品如何又红又安全

产品“红”了可以带来好的收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网红食品借助走红带来的利润,迅速扩大规模,然而规模扩张也会将问题放大。

《小康》记者发现,如今的网红食品市场,出现的负面状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推介起来光鲜诱人,却不能出示QS许可证;二是营销起来功效夸张,比如将竹炭蛋糕炒成可“净化毒素”、将米酒炒成“灵丹妙药”;三是生产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在食品种类日益充盈和丰富的当下,猎奇、求新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集体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网红食品是“新奇”需求拉动市场发展的结果。处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于猎奇心理将目光转向了具有“时尚感”的网红食品。

据了解,目前尚无针对网红食品出台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行业进入门槛偏低。一部分创业者存有“一炮而红”“赚一笔就撤”的投机心理,因而并未将更多注意力放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上,导致该品类容易出现问题。

“名声远在外,吃完肚子坏。质量不走心,虽红亦淘汰。”是网上流传的一则事关网红食品的打油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网红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担忧。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保证食品安全是网红食品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不能超越的“红线”。“红”既带来红利,也是需要警惕的信号。他认为,网红食品借资本助推,其规模扩张速度超出想象,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被放大。 “红”了以后,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水准上的松懈,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

事实上,对于网红食品的网络规定与查处是有法可依的。根据我国《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网络食品经营者应当在网站首页或者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示营业执照、许可证件或者备案凭证;第十条规定,网络平台发布的食品信息应当合法有效,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作虚假宣传和虚假标识,不得涉及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然而,对网红食品存在的安全风险,监管部门往往鞭长莫及,特别是在微信朋友圈买卖的个人销售行为,具备很强的隐秘性。

上述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网红食品时,不要只凭噱头就去购买,要对食品安全信息和经营场所卫生状况多留个心眼。要选择有经营许可证的店家,购买手工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期。同时,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成分标签的食品,尤其要查看配料表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网红食品既带来红利,也是高危信号。”钟凯表示,网红食品借助资本助推,其规模扩张速度超出想象,同时也会将问题放大。比如,“一笼小确幸”的细菌污染、“三只松鼠”的霉菌超标,在小规模运行时或许并不会被发觉,一旦“红”了之后,产能瓶颈可能导致企业放松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造成整个供应链条失控。

迅速“圈粉” 依靠抢眼的外形和新奇概念打造单品,诸多甜品店和便利店红遍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吸粉”无数。

针对部分网红食品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行业专家已经在探讨该如何让网红食品在安全红线下健康发展,红得久、红得远。

上海“网红”餐饮店“一笼小确幸”曾迅速蹿红,却因沙门氏杆菌污染致71人就餐后腹泻,最终导致门店关闭。上述专家认为,这是质量安全问题影响“网红”食品生存的一个缩影,此类“尝鲜餐饮”在未来能否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实际上,食品安全是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不断查漏补缺逐渐完善的过程。通过运用HACCP、GMP等管理工具,建立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网红食品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钟凯说。

“对产品研发和食品经济而言,务实创新、把握机遇无可厚非。但从食品角度来说,保证食品安全、符合相关规定,是这些创新产品不可逾越的‘红线。”孙娟娟表示,这类网红食品在网络平台热销的同时,对该类产品准入资格的审查也是网络平台应当担负起的责任之一。另一方面,当商家借助广告宣传等方式助推这些食品的销售时还要守住广告法有关“极限用语”等措辞要求的底线。

“对网红食品的监管手段要创新,落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强化社会治理。对一些大案要从重从速处理,对违法违规行为要‘零容忍,对打擦边球行为应进行警告。”钟凯说。

虽然目前对网络食品还未形成完善的监管规范体系,但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认识到及时监管的重要性。以“灯泡糖”为例,鉴于该类食品可能对少年儿童群体造成的潜在风险,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开展电灯泡棒棒糖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当地各学校“及时排查,坚决遏制”。

“商家在逐利导向下会缺失安全方面的考量,在此方面需加强监管。”孙娟娟说。她同时建议,要确保监管的适度性,为创新提供更多可能。尽量避免“一揽子”监管,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猜你喜欢

网红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不要上“网红”的当
食品造假必严惩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纯天然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