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
2019-02-01韩楠楠山东菏泽274000
文/韩楠楠 山东菏泽 274000
经济发展态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现象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向加快,城市环境在交通、住宅、人口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明显的高密度化特征。高密度环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城市发展的紧张状态,但也对城市环境绿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使得原有的发展速率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这一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积极探讨和思考高密度环境特征的城市空间与发展模式和对策,对高密度环境下城市空间进程深度解析,最终实现建筑学角度和发展原则下现代化城市的健康发展。
1、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重要意义分析
1.1 有利于提高城市用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现阶段城市高密度环境特征主要可表现在城市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移动更加推动了城市建筑工程项目量的增多,加重了城市的发展负担。主要可体现在人口及建筑密度的增大使得原本的城市有效用地资源更加紧缺,甚至出现了用地资源得不到及时、可靠供给的局面,限制了城市职能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城市有效用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刺激了城市有效用地超负荷利用现象的出现,城市经济发展与开发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用地需求推动着当前有效用地向地下及高空要空间,而过度的地下空间及高层建筑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使其产生压抑、抑郁等消极情绪,同时也进一步加重了城市高密度环境特征影响。因此,从建筑学的角度思考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发展能够合理安排城市有效用地,以建筑学思路对其进行紧缩和有效分配,充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效率,提高城市有效用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2 有利于提高建筑学的实际利用价值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高密度环境特征问题,积极通过建筑学思路进行思考和解决,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学理论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利用价值,将其在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上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重要意义主要可体现在以建筑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将城市内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和布置,同时针对城市有效用地紧缺的问题,合理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综合考虑、城市整体环境与发展战略进行分配确保建筑物与城市自然环境的协调。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建筑学在城市高密度发展环境下将建筑学自身的艺术性调动出来,与城市建筑规划的整体形象和实用需求有机结合,有效缓解现代化高密度城市发展压力,提升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建筑学思想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城市建设走绿色化、现代化与智能化道路,保持城市建设过程中自然美与原有文化底蕴的充分结合。
2、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有效方法
2.1 实施微缩战略,合理建立模型
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高密度环境特征,有效用地资源的紧缺虽然加大了城市建设与规划的难度,但在建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也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建筑的多种形态提供了可能。因此,实施城市微缩化战略,合理建立城市发展模型对于提高高密度城市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有效结合微缩化战略对城市内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紧密环境进行全新规划,并结合城市整体的微缩模型对规划区域进行细分,注重职能改善与重塑方面,尤其是对城市居民生活空间进行调整和优化,比如高密度环境中的公共步行通道、道路花园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高密度环境中的用地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以建筑模型为参照,对城市道路进行重新规划,不断加强城市道路联系,或者尽可能地开发具备区域联系功能的公共用地,有效提高城市高密度空间的用地效率。
2.2 坚持人性化原则,全面利用城市空间
在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高密度环境特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以及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利用建筑学的原理,在高密度环境下进行城市有效用地的开发和利用,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人性化的主要原则,全面、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比如,加大对城市内部密集空间用地的实际调研和考察力度,主动落实当前城市建设可用空间的范围和具体位置,在有效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填充与缝补设计,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城市用地中连续性的建筑进行修补,将原有的建筑空间结构、功能设施等连成一个有效整体结构,使得原有的城市建筑空间更加完善,建筑职能发挥的更加明显。
结语: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出现的高密度城市环境特征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建筑学发展的角度积极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和思路的转变,成为了缓解高密度特征对城市发展消极影响的重要措施。同时,建筑学角度缓解高密度城市特征对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提升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的综合工作标准,有效维护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文明建设,最终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