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2019-02-01管强上海临港万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吊装装配式构件

文/管强 上海临港万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脚步正在不断加快,在建筑领域,施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加强与更新,不仅施工质量大幅提高,在整体上,也明显提升了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目前,装配式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厂房、别墅、大型公共建筑,尤其是多高层住宅等,几乎均不同程度采用该项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想要力争通过10年时间,让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此为目标,我们应在建筑现代化的时代中,分析装配式建筑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新发展。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1.1 预制生产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建筑构件予以吊装拼接,这些构件都来自于工厂的预制生产。对于预制构建来说,可应用于内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也可以应用在空调板,以及预制梁柱等诸多部位。例如,在装配式建筑中,以外墙板构件为例,经过制作相应的模具,采用工厂内的养护技术,再实施机械化喷涂,可以达到预期的外墙板规范要求。不仅如此,对于建筑物来说,耐火性、抗冻融性,以及防火防潮等诸多方面,均具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在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把控以及数据记录,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1.2 装配式作业

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后运输至施工现场,与传统的现浇作业相比,装配式建筑更多的是依靠专业吊装队伍,通过大型机械设备及预留在构件上的吊钩,将构件逐一拼接。项目管理人员重点立足于现场指挥管理,从测量到吊装,再到连接等。由于每块构件都有其相应的编号及部位说明,使得吊装作业可以有序进行,如同搭积木般方便。吊装前排架的搭设和吊装后支撑系统的设置,则为装配式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防护体系。

1.3 个性化特征

在传统的建筑中,具有较多的承重墙,而且,开间也相对较小,人们在居住的时候,往往无法按照自己的喜好划分居住空间。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对轻质隔墙进行了广泛应用,明显增大了开间,充分满足了广大住户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建筑物的个性化特征。比如,将轻钢龙骨与石膏板进行联合应用,选择一些轻型板材作为隔墙,这些都是装饰装修类常用的建材,但在实用性及个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装配式建筑的种类

2.1 砌块建筑

对于砌块建筑而言,主要指的是对块状材料进行预先制作,以此砌成墙体,构建出装配式建筑,这种方式一般应用在3-5层的建筑物中,总高度相对较低。由于受到结构承载力及功能性等方面的限制,此类建筑目前运用的较少。

2.2 板材建筑

对于板材建筑而言,主要的材料包括:大型的内外墙板、楼板,以及屋面板等,这些板材都是预先制作的。这种建筑往往在工业化体系的建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常用类型。

2.3 盒式建筑

对于盒式建筑而言,它基于板材建筑,经过不断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形式。在该类建筑模型内,可以将所有专业的功能设备安装到位,现场只需进行吊装拼接。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该类建筑目前还停留在概念试验阶段。

3、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3.1 缩短工期

与传统的现浇方式相比较,在装配式建筑中,无需现场进行构件的浇筑,在养护工作方面,也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可以及时展开下一道工序。预制构件都是被运输到现场之后,由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吊装,在首层完成的情况下,标准层的施工速度与效率更是大大提高。因为省去了许多传统工艺的施工步骤,在根本上,可以缩短施工工期,也明显提高了施工效率。

3.2 降低劳动力成本

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对于传统的施工作业,一方面劳动力比较紧缺,另一方面人工费用呈反比不断增加,使劳动力成本呈现了递增趋势。经过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充分弥补传统施工的短板,通过机械化的装配施工方式,不仅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也缓解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人工费用也得到了明显减少,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

3.3 提高安全性

传统的建筑行业,现场各个工种的施工班组人员较多,特殊工种、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交叉施工现象经常出现,同时不少施工环节都需要在露天环境中完成。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交叉作业面明显减少,现场只需配备吊装、安装工人,管理人员也相对减少,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在根本上,为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3.4 环保降耗

传统施工现场,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往往会浪费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建筑材料,同时现场堆积大量的材料,不但存在损耗问题,场容场貌也受到影响。通过采用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在工厂中即可完成预制,现场不需要进行搅拌以及振捣等工艺,除了有效避免材料浪费等现象,还能提升现场文明施工的形象。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扬尘、防止噪音扰民现象的出现。

4、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4.1 结构形状单一

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称之为精品之作,独特的外观造型会令人印象深刻,各个地方的地标性建筑亦是如此。而这是装配式建筑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构件结构形状比较单一,更多的是标准化的构件模具。若根据建筑物的形状来制定特殊复杂的生产模具,则会花费昂贵的费用,同时部分小型预制构件加工厂也没有此项工艺技术,由于成本过高,装配式建筑无法取得预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应在满足预制装配率的前提下,将装配式与传统建筑工艺进行融合,对于平面中不规则的形状,可以通过现浇形式或者钢结构的方式等来施工,以达到预期外观效果。

4.2 管线预埋遗漏

由于目前有资质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较少,许多装配式深化图纸都不够完善,预埋管线遗漏的现象非常普遍,实际施工现场,存在构件后开槽后开洞,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随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水平也应随之进步,装配式建筑图纸不仅仅只是给予工厂的构件加工图,而是一套完整的满足功能需求的正式施工图。装配式建筑设计单位也应配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优化图纸预埋部分内容,确保深化图纸的完整性。

4.3 生产运输问题

传统的建筑形式中,现场工程质量由监理人员进行验收,而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构件均由加工厂直接运至现场,对于构件质量的把控则稍显不足。因此,考察构件厂实力以及选派驻场监理等措施,则能有效将工程质量的控制前置于生产阶段。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开裂现象也比较常见,选择更好的减震措施能相应减少损失。同时,尽可能确保当天构件当天完成吊装,避免二次搬运造成的构件损坏。对于无法及时吊装的构件,需单独划分装配式构件堆放区域,设置专用搁置堆架。而这些具体措施,受资金、场地、管理水平等影响,是目前装配式建筑工地现场,普遍难以全面落实的,需要相关各方加大投入力度,使其更具规范性。

4.4 构建节点隐患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其接缝、节点处是比较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地方,如果未能处理妥善,不仅影响实际的使用效果,还会影响结构的使用安全。在节点处理方面,目前采用最多的工艺是下层构件预留钢筋与本层构件套筒相连接,后期浇灌高强度灌浆料进行密实封闭。虽然过程中会有专业人员进行灌浆并留有影像资料,但构件本身的强度及密实度还有待验证。对于外墙板来说,由于其表面比较光滑,对于后期传统的外墙工艺,会带来一定的质量及安全风险。目前,外墙反打技术已逐渐成熟,应进一步推广并加以应用。而在构件连接接缝部位,开裂及渗水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实际现场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些技术问题,应在装配式深化设计阶段会同结构设计,将各个关键节点的详图一一细化,通过图纸会审,进一步完善图纸质量。同时图集规范也应全面补充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各类节点详图,确保没有施工盲点区域。

5、未来发展

5.1 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设计人员、现场吊装人员、管理人员,乃至构件厂的一线工人等,这些相关人员都需要从传统的建筑模式中予以职责演变。因此,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是装配式建筑是否可持续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参考已经成熟的传统建筑人才培训机制,结合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领域未来必将成为又一块人才聚集高地。

5.2 一体化发展

在建筑业的发展中,实现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是大势所趋,装配式建筑也同样如此。实施各专业间一体化发展、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发展、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发展,将是对装配式建筑一次飞跃式的提升。从工程项目规划阶段至项目运营阶段,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统筹控制,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还能够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让建筑工程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3 健全规范体系

在现阶段来说,对于装配式建筑,除了明确首件验收要求,其余主要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规范体系。由于这两种施工方式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需要有一套针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规范要求,包括隐蔽资料、中间验收、材料检测、竣工验收、图纸归档等,从而更好的发挥行业指导性作用。所以,针对装配式建筑,相关部门构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十分必要。

5.4 建筑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模型更加的数字化、具体化。作为装配式建筑,通过结合BIM技术,可以在构件加工阶段对预埋管线进行合理布局,同时模拟现场吊装作业,以制定出最优吊装方案。对每一个构件都赋予数字化信息,形成装配式构件数据库,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化管理。通过建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将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同时进一步实现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进程,需考虑各方面因素,掌握预制构件的关键技术要点,确保各道工序的顺利实施,以满足建设项目的规范要求。同时,需要相关各方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推动先进技术的运用,整合有效的建筑资源,从而真正建造出成本低、工期短、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建筑。

猜你喜欢

吊装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半圆形溜尾提升吊盖吊装应力分析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吊装之跨缆吊机吊装探讨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