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角色扮演”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9-02-01◆
◆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动画等成为交际的主媒体,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教学是由多种模态来共同完成的,包括表情、手势、移动、声音、语调、音乐、书面语、表格、图画、动画等,它们互相结合共同配合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国内对其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方面,以张德禄等为代表,主要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教学应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外语教学多模态话语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张曼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将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流趋势;张甜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在语言模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和意义可以灵活选用其他模态;李玲玲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已有较多的教师运用多模态模式进行教学,并验证了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综合水平和综合成绩。然而,应用多模态对交际能力的研究凤毛麟角。作为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多模态综合了多种途径,调动学习者多种感觉器官协调运作,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且和增强了记忆力,如果融入到以“角色扮演”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会对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产生何种影响呢?本文将通过对多模态“角色扮演”活动的深入系统分析,观察其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影响和意义,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二、多模态“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模拟真实情境的教学活动,而对外汉语角色扮演教学是一种把角色扮演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活动。在借助视频、音频、PPT等教学媒介的基础上,着重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精讲多练”,让学生多参与活动,思考学生在一堂课里到底花了多久时间真正在练习。最好是在教知识点的同时,也兼顾交际性练习,两项任务之间没有绝对的划分。此外,还要注意活动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有效果,不能“为了玩而玩”,不要脱离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角色扮演”的过程:通过展示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自己编剧本“演戏”。要提出明确的要求:需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词汇、语法,等等。以主题应当涉及与生活中相关的话题(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有用);或者与中国的文化历史有关的,并且带有中心思想。不能光是当作一个游戏。这样真的可以锻炼学生的诸多方面能力: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交际能力、汉语知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这把学生当作了演员,给了他们一个表演的舞台,根据所学到的知识点演出一个完整的“剧本”。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就像是《我就是演员》里面的程序:“准备台词—排练—演出—颁奖—研讨”。整个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语音、词汇、语法,甚至语用的正确使用。短剧的改编和表演;表演中表情、举止、语言是否真实;也许还会涉及才艺展示,因此非常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演得越真实自然,越能体现其实际交际能力,因此“表演”是有它的意义存在的。而对于观众来说,他们也是有所收获的——在观察他人的演出后的“研讨”环节中,进行点评,并且总结出优缺点,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会带有积极的心态去准备,“角色扮演”的形式生动有趣,会令学生热情饱满的接受任务。这里没有“情感屏障”,学生不会有压力、焦虑,可以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角色,“对戏”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锻炼交际的过程。此外,还会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里就必须学会合作,少数服从多数,不能任性,不能想怎样就怎样,要为他人着想,尽量照顾到所有人的想法。如果让他们排练一个成语或寓言故事,也能使他们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检验多模态角色扮演是否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价值,进行了“角色扮演”的实践,通过以下案例可以加深对多模态“角色扮演”的理解。
三、多模态“角色扮演”案例与分析
(一)案例
话题A:体育
1.表演内容:瑜伽。
2.过程:(1)准备道具:鞋;(2)分工展示;(3)PPT展示瑜伽的相关内容,起源,动作;(4)播放视频《功夫熊猫》《帕丁顿熊2》有相关瑜伽动作的片段,并且配音
3.情景表演(4人)。开头由女生被男生嫌弃胖引出,接着瑜伽老师展示瑜伽动作(使用道具举到头上假装自己把腿翘到了头上)。女生向瑜伽老师请教……
4.“观众”反应。看到视频的时候,大家笑得很开心,后一部分小组表演的时候,大家没有什么反应,可能跟没有听懂有关。
5.优点:
(1)对学生来说,利用各种媒介(音乐、图片、视频)给学生直观感受,调动积极性。通过搞笑的视频,很好地展示了瑜伽动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表演内容与主题相关。
(3)对表演者来说,配音、情景表演锻炼了他们的汉语,情景表演体现了交际性,而学习一种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性。
(4)不仅锻炼语言,而且是交际性语言,而且需要注意与人交往时候的表情、举止等,体现综合能力。
6.缺点:
(1)表演的时候,语言不够清晰洪亮,没有考虑到底下“观众”是否能够听到。
(2)有笑场的现象,影响表演的完整性。
7.思考与启发:
(1)情景表演类似于舞台剧,直接将完整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像普通的电视剧、电影可以不断地NG,和利用后期的剪辑。因此,情景表演需要注意多方面,剧本、声音、表情、动作,流利性、完整度,这对“演员”的要求就很高了。
(2)小组表演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点评环节的参与度,观察发现,这一组学生发言不太积极,我认为可能跟他们语言不太清晰有关。如果表演存在很多亮点,自然会使“观众们”有话说。就像生活中大家看完一部特别精彩的电影,就会从电影结束以后,一直和同伴讨论电影,可能会到回家的路上,一直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体会。例如,“剧情多么波荡起伏、演员的演技很到位”等等。总之,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3)学生喜欢图片、视频形式,能够激发兴趣,更加直观形象。
(4)尽可能让每个人参与进来,学生即使没有表演,也要参与点评,有所收获。
话题B:中外课堂教学差异
1.表演内容:课堂场景。
2.过程:
(1)准备道具:吉他、古装衣服,扇子;运用到了PPT图片、视频、音频,形式多样;(2)展示分工;(3)PPT展示:展示国内外教学对比图;(4)播放视频:对外国人进行采访的视频。采访内容:中式课堂与他们自己国家教学差异、中国学生的优缺点,等等。
3.情景表演。分别表演国外课堂和中国课堂。国外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同学们在参与课堂,展示自己的才艺:芭蕾舞、吉他演唱、中国古典舞蹈。国内课堂:国内老师严厉,要求学生起立说“老师好”“老师再见”;学生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向老师请求:“不要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学生心理压力大,回答问题时,打磕巴:“老老老……老师,我我我……我不会。”
4.“观众”反应:整个过程几乎“观众”都在笑,一方面说明整体的表现非常好,另一方面说明学生认真投入去观看“演出”。而表演后想要点评的学生很多,大家争先恐后,向老师争取机会。
5.优点:
(1)才艺展示非常到位,并且巧妙地将才艺展示环节融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中国的才艺,传播中国文化。
(2)表演切题,抓住了国内外课堂的特点进行演绎,使“观众”能够充分理解。例如,国外课堂学生积极的小组活动,国内老师严厉,要求学生起立说“老师好”“老师再见”;学生回答问题时打磕巴。
6.思考与启发。表演中除了注意运用各种新颖的媒介(音乐、视频),情景表演最好也要注重语言的趣味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从表演后的点评环节就能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地踊跃。
(二)分析
在角色扮演中多模态的使用,一方面,对准备表演的学生来说,可以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集体讨论中可以得到不同建议,从而丰富大家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观众”的观察,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欣赏。这可以得出:不但表演者参与了进来,“观众也参与进来”,可见课堂参与度是可以保证的。越丰富多彩的形式,PPT、视频动画、音频等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喜欢上课。而且看到其他同学,表现得好,也会激发自身的努力,为自己的下次角色扮演认真准备。通过小结时对学生的提问以及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得出: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文化进行复述,“角色扮演”是有效的。为什么是有效的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阐释:
1.多模态基础上的“角色扮演”,以多模态为辅助,“角色扮演”为主,两者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角色扮演”为主,给了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两者结合起来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这不是一个人演“独角戏”,而是有互动的交际过程。“角色扮演”使得教与学的过程轻松愉悦,促进学生社交和情感能力得以发展。这个过程使他们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整个过程中,各种器官相互作用,会使他们印象深刻,达到更好效果,对语言点记得更牢。这个过程不仅练习了语言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而且通过表演,锻炼了整个的综合能力,在实际交际中的对话,“演”的越真实,交际效果越好。
2.“角色表演”的主题不仅紧扣教材,而且贴近生活,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点,而且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仅可以灵活用到所学的相关词汇、句型,而且也设计了一些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而且可以结合时代特征,将故事、话题等加入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创新能力,而不是呆板的被动输入,并使角色扮演饶有趣味,标新立异。
3.传统课堂上学生怕被老师提问、出丑等紧张的心态会影响他们的听课效果,光顾着紧张而听不进去讲课内容,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角色扮演”具有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不觉得是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将多模态运用到教学和活动两大方面,具体渗透到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学生活动方面,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的态度、愿意付出的努力、课堂表现以及课后是否真正学到知识,去检验能否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多模态基础上的教学,利用各种媒介(音乐、图片、视频)给学生直观感受,而各种器官相互作用,会使他们印象深刻,达到更好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模态基础上的活动,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对交际时候的表情、举止等的要求,也体现了对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尤其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会挫伤其积极性,增加过多的畏惧心理。多模态基础上教学与活动的结合,更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而针对对外汉语课堂的学生,更多的就需要注意激发其积极性,培养交际能力。多模态下的角色扮演,可以有效的满足这两点。布置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应当突出对外汉语课堂的特点,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适当的加入中国文化历史元素,与所学知识、技能相结合,展示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还可以丰富他们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并产生兴趣。
同时,也需要注意确保其有效性,“玩”的同时,真正练习了汉语知识点,锻炼了交际能力。在活动前,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活动后,检验学生是否学到了相应知识。否则,学生只是当作兴趣玩,事后不记得学到了什么,就丢掉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