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肥料创新亮点多 研发方向更接“地气”
2019-01-31中国农资崔海涛青岛报道
《中国农资》记者 崔海涛 青岛报道
11月15 日,第二十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首场专业论坛第二届新型肥料与肥料助剂发展论坛首先开幕。来自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以及企业的参会代表近400 人参会,分享了新型肥料与肥料助剂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我国新型肥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现状:发展迅速
来自中国化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的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新型肥料发展迅速,截至2019年5月20 日,新型肥料企业共登记17296 个新型产品,包含了水溶肥料、缓释肥料、土壤调理剂等。另外还有一些肥料品种虽然目前没有登记但也应归为新型肥料,包括增值类肥料、稳定型肥料等,这些品种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据了解,2018年广义的水溶性肥料产量约为390万吨,2013年-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2018年缓控释肥产能达到740万吨,未来5年年均需求以6.5%的速度增长。另外,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等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预计未来5年中,新型肥料产业将以1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其中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生物刺激剂等领域的增速较快。
研发:高效与生态并重
在本次论坛上,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的代表在报告中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研发思路与创新成果。
在新型肥料的研发思路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卫峰给出自己的建议。他表示,面向绿色发展的肥料应从目前的作物专用肥向土壤专用肥转变,并进一步研发生态专用肥。
在产品研发上,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雁峰则表示,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才是企业的根本出路。他在会上分享了新洋丰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他表示,肥料产品应向全营养要素、有机无机的结合、水溶肥、轻简化施肥、特种肥料等5 个方向发展。
四川大学教授王辛龙就磷元素的高效利用分享了自己的探索。他表示,善用中微量元素与改变磷形态是磷素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此思路下,四川大学研发了含中微量元素磷酸一铵并对聚磷酸铵产品进行了深入研究。
另外,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国胜介绍了生物肥料的创新途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袁亮就磷素增效技术途径及其机理进行报告。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孔波就新型生物刺激素ZNC 的研究应用作了报告。齐鲁工业大学教授赵林对聚谷氨酸、海藻类助剂等新产品进行了讲解。 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胡芹远就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分享。
总体来看,新型肥料创新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研发方向更加倾向应用导向、生态导向,高效与生态并重是目前研发思路的出发点。很多新产品研发都经过了田间试验的检验,让新型肥料的研发更接“地气”,更适应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未来:聚焦智能与健康
陈丽表示,未来精准农业将是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应用会取得很大的作用。未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等技术将与地理学、农学等学科高度融合,从而实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目的。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仁宗分享了在“农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上的探索。比如,在水果落花时,智能传感器可以对果园进行高光扫描,并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统计出水果的数量和直径。水果过多时,可以及时用药剂控制数量;水果数量过少时,则需要用叶面肥补充营养。智能化技术措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面貌。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商照聪表示,对于1939年和1991年西方植物的分析表明,植物中矿物质含量平均下降了22%。从营养学和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这个数据意味着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越来越贫乏。土壤问题引发的健康问题并非区域现象而是广泛影响。基于此,他认为,未来应该以健康为导向,进一步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升农业服务能力等措施来推动新型肥料产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新型肥料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新技术、新产品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围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科研单位和企业正在做进一步的研究,持续创新将成为新型肥料产业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