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论文学术观点冲突的应对及案例分析

2019-01-31邓强庭徐迪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利益冲突术式伦理

■栾 嘉 邓强庭 黄 超 徐迪雄

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 400038 2)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400042

科技期刊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术观点冲突的现象。不同性质的观点冲突有着截然不同的效应:有理有据的良性争鸣能促进学科进步,也能为期刊影响力带来正面提升;而缺乏依据的观点指摘或有利益冲突的褒己贬人,则可能损害学者尊严,也有损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声誉。同时,在遭遇学术观点冲突时,编辑的行为对事件的结果和走向起着重要作用。

医学论文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等学术和技术问题,故医学编辑承载着诸多的重任与职责,具有特殊职守与敬畏生命的伦理价值和道德规范,其编辑内容、把关和审查的对象也由此具有特殊性[1]。2019年4月中旬,国内某医学期刊发表了一篇“专家述评”,因对前人研究报道的不当引用和评论,招致被引用论文作者向编辑部提出申诉,引发了利益冲突。与医学期刊相关的利益冲突,国内外文献曾报道过诸如医学论文发表与医药企业[2]、期刊经营[2]、经济利益[3-4]、编辑[5]以及审稿人(同行评审专家)[5]等对象和因素相关的案例及其定性。论文作者与被引用论文作者之间因学术竞争引发的利益冲突案例尚未见披露。鉴于此,本文拟对科技期刊遭遇学术观点冲突时的相关编辑出版伦理问题以及编辑的角色行为规范进行浅议,以期引起广大科技期刊编辑对该问题的认知与重视,防止类似问题重演。

1 案例陈述

为避免挑起新的争端,本文将涉事期刊及人员相关信息隐去。2019年4月15日,国内某医学期刊发表一篇临床治疗类“专家述评”(其作者代称为专家A),就在论文刊发当日下午,论文供稿编辑接到擅长B类手术方式的专家B电话申诉,内容如下:

(1) 业界周知专家A擅长A术式,并不擅长B术式,却以B术式为题撰写“专家述评”,故述评内容显示出专家A对B术式的关键技术掌握和理解不足。

(2) 专家A在述评中2处引用专家B的研究论文,且在评论中对B术式予以负面评价,转而肯定A术式的前景和地位。其仅以个人经验进行的推论并没有证据支撑,存在学术失范。

(3) 专家B作为该篇论文的外审专家之一,在审稿时未见上述负面评论,故对修改稿增加的重要观点性内容未作同行评议进行问责。

2 案例定性分析

经查证,专家B所申诉内容属实。此次事件应定性为编辑出版伦理失当,其概念为:在编辑出版实践活动中,编辑出版行为和学术上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而认同的编辑出版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问题与涉事对象包括:编者与作者、编者与读者、论文评审与论文发表、稿件录用与退稿、编辑与专家、编辑规范与出版规范、相关利益冲突、学术规范与学术不端、编辑选题与出版价值取向等相互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编辑出版伦理涉及编者伦理、作者伦理(学术伦理)与出版者伦理,三者的区别只是伦理问题发生的主体和对象不同[1]。违背学术伦理规范或出版伦理失当,终将导致科技出版物的学术质量、学术权威性和学术公信力受损。

2.1 从作者伦理角度分析

2.1.1 “学术争鸣”与“是非之争”的区别

人们在理论探讨和学术研究过程中, 因研究的条件与方法、掌握的资料、探索的角度、阅历经验等不同必然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导致矛盾产生、引起是非之争[6]。“争鸣”的实质是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分析、论证、辩驳[7]。然而这种论证与辩驳必须以确凿的科研证据(数据)为基本支持,只能是以符合客观真理为标准;绝不能用其他因素(如权利、地位、影响范围、名人效应和传统见解等)为标准[6]。因此,此次学术观点冲突事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争鸣,专家A在未能列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写出肯定A术式而否定B术式的结论,实属不严谨。

2.1.2 与医学论文发表相关的利益冲突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在利益冲突申明中规定:在文章评审和出版过程中,必须披露所有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冲突关系。被ICMJE列为潜在利益冲突的主体有作者、同行评审专家、编辑和编委等[8]。国内研究者将利益冲突的内容分为经济利益、人际关系、学术竞争、价值观与信仰冲突等[9],并将以作者为主体的利益冲突类型归纳为:作者与赞助商[3]、作者与编辑[10]、作者与公正研究[10]、作者与同行评审专家等[9]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杨颖等[2]指出:并非所有的关系都能代表真实的利益冲突,但只要某种关系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就应将其公开。此次利益冲突在论文中表现为“学术观点冲突”;在现实中揭示出的是“学术竞争冲突”。杨颖等[2]还指出:综述和述评类文章也应公开利益冲突,这类文章所包含的偏见往往更隐秘一些。由此可见,很多医学编辑都发现过类似问题。而此次既是被引作者又是审稿人的专家B向编辑部提出了申诉,偶然事件显示出共性的问题,应引起编辑同行的重视。

2.2 从编者(出版者)伦理角度分析

2.2.1 编辑工作的责任冲突

刘荣军[11]指出:科技期刊编辑会因工作中的目标冲突、角色冲突、责任冲突和利益冲突等引发伦理困惑,其根源是编辑在工作中主体性智慧的匮乏和缺如。期刊编辑要对论文的质量、观点正确性甚至政治方向进行严格把关,肩上的责任重大;然而这种职责的良好履行却受限于编辑的综合知识水平,于是产生责任冲突。在本次“申诉”案例中,修改稿中添加了重要学术观点性的内容却未再经同行评议;此后又经历了编辑及三次校对直到论文发表,学术观点冲突的问题却始终未能被识别,实为遗憾。如何划定编辑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妥善处置“修改加工”与“文责自负”,处理好作者权益、原发刊物与二次文献之间的关系等?只有多维度地完善编辑职责的综合构建,才能确保出版伦理的规范。

2.2.2 编辑工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作者A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方式来否定专家B的学术观点,无论这个过程是否符合程序,在读者看来这都是一篇通过同行评议和期刊定稿流程、具有一定佐证效力的学术论文。如果期刊编辑不能确保作者A的观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就将其发表出来,对于专家B是不公平的。发表这样的论文,又接到这样的“申诉”,无疑对编辑部和编辑都是不利的,或多或少会影响期刊声誉、降低读者对编辑部的信任度、令读者对编辑的专业操守产生质疑。一名合格的期刊编辑在工作中要严格把关,要能识别真伪优劣;把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作为期刊编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心态、不可多得的一种品质,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捍卫真理[11]。

3 学术观点冲突时对编辑行为规范的建议

社会角色行为规范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力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或准则。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行为规范是编辑在参与社会和职业活动中应当恪守的规则及准则的总称;它建立在科技期刊正确的办刊方针、办刊宗旨与公平、公正、客观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规定编辑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和需要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的行为规范[1]。

编辑是学术论文的职业读者,是学术研究成果质保的最后关卡,与学术研究发展相辅相成[12]。此次学术观点冲突事件主要是由编辑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编辑专业素养和鉴别能力不足、编辑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原因造成的[12]。在编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其原因和危害,针对问题不断规范编辑行为。遭遇学术观点冲突时,为防止类似“申诉”事件重演,笔者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行为规范提出如下建议。

3.1 编辑应珍视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和个人名誉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自身的学术声誉、个人名誉倍加珍视。期刊融合媒体的迅速发展,显著缩短了新发论文被作者、同行读到以及信息反馈的时间半径,同时也提供了多种途径让读者能够直接、迅速地与期刊编辑交换信息,也因此出现论文刊发当天接到读者申诉的事件。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个案,绝大部分期刊编辑和研究者仍是极少能够面对面交流。因此,即便是隔着期刊,隔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编辑也应该与学者自身同等程度地珍视学者的个人荣誉;多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强化意识,主动地维护每一位学者的学术声誉。

3.2 对待“学术争鸣”,编辑必须牢固树立以证据为基石的观念

编辑必须能够识别“学术争鸣”与“存在利益关系的观点冲突”,必须深刻认识到:学术论文要驳斥他人的观点,唯一的方式是给出足够、充分、真实的科学研究证据(数据)。就以此篇引发学术观点冲突的“专家述评”为例,作者A要否认B术式、肯定A术式,相关的推论和推导必须是建立在经过科学设计的两种术式的对照研究结果数据的基础上,而不是以未知肯定(否定)未知,更不能以一己之辞否认一个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对医学编辑的学科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编辑工作中能对相应学科的学术概况有较好的掌握;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不唯资格、不唯头衔,真正做到以科学为依据、以证据为基石。

3.3 编辑审稿中遇到否定他人观点时要倍加注意沟通和审慎

此次“申诉”事件警示我们:当编辑看到对某学术观点持否认态度时应倍加留心,注意审阅其观点是否出具了确凿的研究证据。谨慎使用武断的措辞否定前人研究观点。同时,必要的宣教也是编辑职责之一。建议编辑见到上述内容,首先应与作者A沟通,提醒他关于利益冲突的相关问题;同时也考虑与专家B进行一定沟通。其次,编辑要对作者的修改稿进行严格把关,要认真检查作者是否在修改过程中产生新的错误或超出了退修意见外的修改。对于修改稿的新增内容和与审稿意见相左的内容,要及时沟通分析,把握不准的关键问题提请专家再次审阅。必要时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共同讨论,达成共识[13]。我们强调全面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然而这个“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是比较抽象的。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方能显示出编辑素质的高低。

3.4 应充分评估“专家述评”作者的学识水平与学科站位

医学临床研究领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一项临床新技术的背后往往涉及一个相关从业者群体以及数以千计的患者。医学临床研究结果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是广大患者、每个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一个临床问题的受众最终是普罗大众,但是引发这个问题的人却是专业人士,报道不实则容易引发各种连锁反应甚至挑起舆情,医学期刊编辑务必以无比专业的眼光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此事。

在编辑约稿“专家述评”甚至处理稿件的时候,应充分了解作者的学术、学科背景;提醒作者在表述学术观点时,仅针对对方的研究论文,而不是针对对方的研究领域。“专家述评”的撰文者最好选择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这样的专家才能有足够的站位高度去评论一个医疗领域的现状和前景。

4 结语

编辑出版伦理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应用体系,包含理论、实践以及层出不穷的新发案例。从历史经验来看,往往是新发案例在前,之后才引发业界探讨,继而产生相关理论。就如此次学术观点冲突的问题,笔者目睹了整个申诉过程,发现其操作性是比较差的。除非申诉者与编辑、相关学科专家甚至作者一起面对面、逐字逐句对全文进行阅读剖析,否则申诉者与编辑立场不同、各执一词;再加上专业背景差异、专业知识不对等的现实问题,这种讨论或者争论很难达成共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最终的结果往往无法令涉事各方满意。

为避免存在利益关系的学术观点冲突,期刊编辑部应做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完善利益冲突声明政策及其实施流程[10];不断强化编辑行为规范;系统学习并实时更新编辑出版伦理知识等。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实践过程中对学术观点冲突案例披露不足,尚未形成通用的操作规范,因此加强这一问题的讨论与总结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利益冲突术式伦理
关于《关注低强度红光重复照射对近视进展防控的新方法》一文利益冲突的更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社会关系在分析师调研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利益冲突和信息优势的视角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国外医学期刊对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与探讨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香港怎么防裙带腐败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