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31◆
◆
(吉林省桦甸市卫生技术教育中心)
教学方法的探讨是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还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发展智力,提高自学能力。如中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所以,教学方法的使用,是教师必须正确面对的一个课题。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和运用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同,从医学基础课教学出发,就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问题,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探讨。
一、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由初中直接升入中专的学生,学历层次低,知识面窄,理解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医学基础课是理论性强,且较抽象的学科,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深奥难懂,产生畏难情绪,造成某些学生的精神负担。所以,医学基础课的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需要讲求教学方法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循循善诱。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尤其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得以借鉴。如在讲授《妇产科学》“妊娠生理”部分时,对“受精、受精卵的植入和发育”一节,运用启发式教学,将妊娠生理奥秘浅显化,通俗化、形象化。把卵子比喻成“热恋中的姑娘”,排卵后被输卵管伞端检拾到输卵管腹壶部等待与“恋人”精子约会。数以万计的精子为了与卵子相会,一路上经过阴道—宫颈—宫腔—输卵管等关口,可谓“过五关斩六将”,经历长途跋涉之艰辛,死伤无数,最后只能一个或少数的几个(多胞胎)“鱼跳龙门”,通过透明带进入卵母细胞,与之结合完成受精的过程。把受精卵比喻成一粒种子,分泌期子宫内膜则为“肥沃土壤”,种子植入土壤,然后生长发育,最后开花结果。同时,配合板书、挂图等直观性教具,通过趣味性语言对授课内容进行启发式的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鲜活的样板,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精心设疑,启发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进矣”。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说明疑问是长进之母,设疑启发的要点是“无疑处生疑”。
课堂设疑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启发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激疑启发、设问启发和比喻启发。设疑的对象是双向的,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多数是教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根据个别案例进行设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行动力。例如,在讲解血浆的渗透压时,结合临床,由于肝脏合成不足,或者肾脏丢失过多所致低蛋白血症时,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淹黄瓜的例子,来讨论把红细胞放在低渗或高渗盐溶液中,新鲜的黄瓜就会皱缩,我们把红细胞比喻成黄瓜,导致红细胞溶血或皱缩就不难理解了,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广泛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就能简单的理解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在人体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疑要精准、生动、形象,恰如其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启发讨论,课堂示教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执行力。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章节内容的讨论时间,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性或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学生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及时点拨和补充诱导,使讨论紧扣主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答案。启发讨论是引发智慧的扳机,可以给学生增添求知的兴趣和乐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执行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阅历和求知视野。
课堂教学可以适当安排课堂示教。课堂示教可以通过使用电教软件、直观教具等教学教具,辅助教学,使学生眼、耳、鼻、手和身并用,视听结合,这样,学生理解快,印象深,收效大。如在讲授心脏射血机制时,使用电影教学《心脏射血》,讲授心音时,播放《心音》录像带,使一些抽象复杂并难于记忆的内容,以鲜活的情节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视听感觉,加深了理解记忆,使课堂气氛活泼而不呆板,新颖而不俗套,生动而不抽象,达到了窥斑见豹,见微知著的效果。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