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01-3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8期
关键词:组员数学知识同学

(临沂滨河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思维和思考路径,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的系统化学习方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责任,在于向学生传输自己的知识和想法,但是在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方向不同,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上的差异性,在整体教学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培养其个性化数学思维。在此过程中,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互帮互助,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思考探究的环节中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数学学习会出现明显的分水岭现象,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收速度、应用熟练程度等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有些同学学习起来较为轻松且成绩优异,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而有些同学通常只会死记硬背,出题形式稍微转化,便束手无策,长此以往,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将愈加严重,导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步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可有效促进班级整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融合,有效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优势:(1)营造良性的竞争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学习内容相对抽象,学习过程也比较枯燥,很多学生苦背公式,埋头做题,只有在不懂时才会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小众的环境下表达自己所思所想,使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让一些羞于表达的同学在竞争意识的鼓励下,参与到小组学习讨论中去,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接受同学的帮助。(2)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互助学习。每个人对于数学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薄弱的知识点,而不同的学生其优势点是可以互补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相帮助,让全体小组成员受益。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科学分组,合理划分组员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小组整体学习成绩,但是在进行分组时,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只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一个合理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应该由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数学成就水平的学生组成,这样才能让不同特质的学生产生摩擦,激发头脑风暴,让整个小组在和谐踊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一个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引领组员掌握数学学习路径及解题技巧;对数学充满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的同学,可以引导组员以一个有趣的角度去看待数学知识,看待数学问题,比如将一些数学知识相关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从而激发组员的学习兴趣;学习努力的同学,能够感染组员,积极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每一个组员都有着自己的发光点,在划分组员角色时,应以其个性特征为依据,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体现,让其得到认可和尊重,从而树立信心,踊跃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确定学期分组后,组员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以提升综合素养,而且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2.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丰富直观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去呈现所需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地理解问题的内容,从而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几》这一章节时,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燕子妈妈生了3只小鸟,捉了10只虫子,自己吃了2/5,每只小鸟分了2只,请问燕子妈妈吃了几只虫子?每只小鸟分了几分之一?这样具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举数得,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后,很快就能得到答案。不过,在设置题目的过程中,应该把握难度适中的原则,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教师适当参与,指引学习方向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常在一个团队中,学生们的性格、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指引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尤其是数学知识学习吃力的同学,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并且从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应用题中的归一问题时,遇到这样一个题目:“一个伐木工人,10月份伐木93棵,那么如果要伐木120棵,需要多少天?”对于这道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是很明确,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先计算出每天的伐木单数,即单一量,再通过公式120÷(93÷31)=40(天),即可计算出正确答案,并且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并讨论解题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仅仅是在话语上,还表现在眼神、神情及动作上,在学生思考并讲述答案的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拍肩的动作,都能够让学生受到鼓舞,积极探索答案,并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健全组间评比机制,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在小学学习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三视图》时,教师可以拿出多个立体模型,让学生集体讨论得出统一的三视图答案,在答题时,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答对得一分,反之要扣一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教师应该建立合理的小组间评比机制,根据小组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整体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在学期结束后评选出最佳的合作学习小组及进步最大小组,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从而提升小组凝聚力。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较为基础的,包括一些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方式及数学思维方式,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相对于学生而言,其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不过在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且呈现形式更为直观,让学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降低。不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各异,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在学习成绩上却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样会使得学习效率较低的同学受到较大的打击,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有效弱化这种差异,让学生在良性竞争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组员数学知识同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