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水日”话农资

2019-01-31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日缺水农资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春天总是太匆匆。春风吹拂中植树节过去了、两会结束了、春耕也陆续开始了。这个“太匆匆”总有忙绿的影子在催促着:一年之计在于春,懒不得!但有些事情那么重要,非得我们认真对待它。比如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的话题对农资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

“世界水日”是怎么来的呢?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1993年1月,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从1994年起,我国把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确定为“中国水周”,以提高全社会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和水忧患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水在地球上存在面积超过70%,但由于人口不断增加、淡水资源日益匮乏,作为人类直接饮用和作物生长必需的资源,有人说:21世纪如果人类因为资源而引发战争,水排在石油之后的第二位。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为极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水资源污染严重成为困扰我们的三大水问题。

农资作为与水有密切关系的行业,水对行业发展的制约是根本的、长期的。我们从联合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就可以一窥端倪。比如1994年的主题是“关心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1999年是“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缺水状态之中”,2002年是“水与发展”,2012年是“水与粮食安全”,2015年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中国的“世界水日”宣传中,农业始终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很重的位置。比如“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兴水”“山清水秀、河湖畅美、人水和谐”等等。

农资行业与水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说:中国人均水拥有量在世界上排在队尾,农业缺水是常态。这个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农资行业在基因里必须解决好水利用的问题。复杂是说:农资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需要配套和解决的技术、产品、服务、设施很多。农资与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带有喜感的话来表达——“水对农资虐千遍,农资待水如初恋”。没有水,任何肥料无法起效;大水漫灌,又容易造成水肥浪费环境污染。所以,与农资行业提高肥料利用率主线始终并行的就是“如何在缺水、节水条件下实现节本降耗”!甚至可以说:推动农资行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源就是水。不是吗?我们从单质肥发展到多品种、复合肥,就是想不增加水的投入而提高肥效;我们后来直接发展出一系列节水农业配套的农资产品与技术,比如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微灌等等。我们还眼睛向外,大力学习和引进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节水农业节水农资这些年,以金正大为代表的一拨又一拨的农资人已经把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看了个透。为什么?未雨绸缪是农资先进企业的忧患意识和战略直觉,先知先会是农资先进头脑着眼未来的必要布局。就在写作此文时,窗外的北京下了今年第一场春雨!水润了郊外的农田,农田在呼唤着农资人!

猜你喜欢

水日缺水农资
2022年世界水日的呼唤——让不可见的地下水可见
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画(一)
世界水日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