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海洋科技管理创新研究
——以科技兴海专项管理为例

2019-01-31王守栋

天津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天津市专项

赵 晖,王守栋

(1.天津市渤海海洋监测监视管理中心 天津300480;2.天津大学 天津300072)

0 引 言

在新的海洋竞争格局中,以提升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和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兴海战略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沿海超大型城市和环渤海区域中心,天津市利用自身优势,以建设海洋强市为出发点,着力构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海洋科技创新的瓶颈,天津市从2010年开始全面启动科技兴海专项,经5年的专项实施,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有效地支持了天津市海洋经济发展。

1 天津市科技兴海专项管理实践

1.1 天津市科技兴海专项背景

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背景下,提出了科技兴海战略设想和行动计划。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下,科技兴海在沿海地区不断深入发展,逐步掀起了科技兴海的热潮[1]。进入21世纪,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同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包括海洋技术在内的5个战略重点任务,把海洋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全面规划部署海洋科技发展事业[2]。

2011年,天津市海洋局联合市财政和市科委,依据《规划纲要》《天津市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编制了《天津市科技兴海行动计划(2010—201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3]。这是全国首个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海洋科技专项计划——明确以承担科技兴海专项的形式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示范应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1.2 科技兴海专项协调机制

《行动计划》批复后,成立了由市海洋局牵头,14个相关委办局共同组成的科技兴海协调小组,并在市海洋局内设立了科技兴海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办),具体负责科技兴海专项相关管理工作。项目办出台了《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天津市科技兴海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围绕专项管理关键环节编制了4项管理细则,建立了完善的立项审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及经费管理程序,通过严格高效的管理,推进科技兴海专项取得实效。

1.3 科技兴海专项立项情况

天津市科技兴海专项重点围绕海洋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和问题,开展研究、开发和试验工作,分为产业化类、环保类和管理类项目(图1),重点支持具有产学研用前景的产业化类项目,同时积极与“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等产业化专项对接。2010—2015年间,共组织实施科技兴海项目140项,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近1亿元,带动科技研发配套资金2.6亿元。

图1 2010-2015年科技兴海专项立项情况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from 2010 to 2015

1.4 科技兴海专项取得的成效

通过实施科技兴海专项,共取得自主产权专利300余项,开发国际国内领先技术40余项,形成标准、软件著作权6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近80项,形成中试生产线、示范工程等约50条(个),业务化系统(平台)约20个,培养中高级海洋人才300余人,累计获得市科技进步发明奖项近40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攻关,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环境监测探测、港口航运及海岸工程技术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破解了海水淡化膜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超大尺度重型海洋装备制造、港口自动化装运、深海自主探测技术、海洋工程绿色环保技术、海洋立体观测监测等领域的难题,转化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其中“海燕”号水下滑翔器实现海洋工作深度大于1500m,其无故障航程、航行时间、工作深度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目前以“海燕”号水下滑翔器为核心产品,项目单位天津大学已经在天津港保税区(原临港经济区)建设了深海装备研发生产中心,继续推进水下滑翔器技术产业化,预计年产值可达5亿元。某项目单位研发的海洋石油复合软管已被评为市“杀手锏”产品,该企业也跻身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行列。通过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打造、提升了一批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增强了科技兴海支撑平台能力;推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了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了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海洋公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有效遏制,海洋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

2 天津市海洋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科技兴海长效联动机制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沿海省市都有海洋科技创新技术和资源,但由于地域、隶属关系等原因,使得海洋科技力量条块分割,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区域性的基础学科研究和低附加值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明显多于全局性的研究项目,削弱了科技专项的集群效应。

2.2 海洋科技创新主体较为单一

传统海洋科技创新多以涉海企业为创新主体,但是在政府、涉海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海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四角相倚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中,单纯从涉海企业这一技术创新主体来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创新活力不高,创新后劲不足,海洋科技重大创新很难涌现。

2.3 海洋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足

“十二五”以来,海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海洋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严重滞后,不能及时、全面、有效地提供海洋科技信息和海洋科技成果。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海洋科技创新创业园和海洋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但总量不足,服务能力发挥不充分,无法及时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研究与转化过程中形成信息纽带。

2.4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高

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建设仍不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产业化过程中遇到市场渠道无法打开、产业化资金不足、国内外用户对新成果的认可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以致承接企业创新驱动力不够,无法预估新成果推广能否带来利润和效益,给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3 推进天津市海洋科技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科技兴海长效联动机制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根据国有自然资源管理的总体部署,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要求,加强与其他沿海省市、天津市各委办局、各涉海单位之间的联系,建立海洋科技管理机制,共同推进科技兴海工作有效实施。逐步形成科技兴海自上而下的长效联动机制,建立科技兴海管理协调、业务支撑、基础信息、辅助支持的组织机构,完善对科技兴海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机制。

3.2 培育多元化海洋科技创新主体

聚集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开展协同创新,凝聚政府、涉海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海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优势,积极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开展集成创新,推动涉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和制度创新、以涉海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以科研院所及高校为主导的知识和理论创新、以海洋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主导的服务创新体系,统筹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构筑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园区。集中建设中试熟化服务平台,将中试环节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并实现业务化运营[5]。鼓励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机构,为不同的海洋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差异化服务。培育海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等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打击侵权,维护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4 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以“互联网+”为牵引,依托全国科技兴海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以信息咨询、技术评估、成果交易、创新孵化、金融服务、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信息服务网络。加强海洋科技成果推广,以全国科技兴海成果交易会、科技产业博览会等为平台,为海洋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评价机制,促进海洋新产品、新工艺的示范推广,有效提升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天津市专项
有趣的云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