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脓皮病的治疗体会
2019-01-31张瀚元
张瀚元
笔者近期连续治疗德国牧羊犬脓皮病4例,现将诊疗过程及心得报告如下:
一、病例介绍
4例脓皮病患犬分别发病于深秋和初冬季,均为室内饲养,病例由日常检查时发现,表现为眼观背部、肩胛部被毛脱落,但未见瘙痒表现,饮食正常,基本体征正常。
二、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4病例可见有不同程度脱毛区,脱毛区为肩背部被毛浓密处,用剃刀将脱毛区周围被毛剃除,可见大面积皮肤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红疹、脓疱、皮肤苍白浮肿,部分脓疱出现破溃、出血并结痂。被毛可经手轻松拽下,毛根下可见部分连带皮肤,说明皮肤在疾病作用下,其机械性能受到严重损伤。刮掉病变皮肤可见红黄相间的皮下组织,表面附着一层浑浊液状物质,用手术刀片刮掉可见该物质呈浑浊脓汁样。经过检查,4病例中,最大的发病范围为自第六胸椎起至第3荐椎的背部,面积约为30cm×12.7cm。最小范围为腰背部,面积约为5cm×8.6cm,连同两后腿内侧部分皮肤。
用载玻片蘸取皮下脓汁,经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零星分布球菌和炎性细胞,用无菌棉棒蘸取脓汁接种于培养基,37℃过夜,可见平板上有光滑、湿润、整齐不透明的黄色菌落。经分离和纯培养后,可见呈二联、四联或不规则葡萄串样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
在病变位置采集皮屑、痂皮,置于载玻片上,加10%KOH浸没并在酒精灯上短时间加热,镜下未见菌丝等真菌寄生证据。使用沾水的手术刀片,在病变与健康位置交界处刮取大拇指甲大小皮屑,镜下观察未见疥螨或蠕形螨混合感染迹象。
使用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对纯培养物进行生化鉴定。鉴定结果符合中间型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
结合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头患犬患有中间型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原的浅层脓皮病。
三、治疗与处置
检查全身,剃除患部被毛,暴露患部,用脱脂棉蘸取医用酒精,擦除患部附着物以及被感染表皮,暴露皮下组织。用双氧水清洗暴露组织,至白色泡沫几近消除。再次擦除附着物后,使用喷壶向暴露患部喷洒皮肤抗菌合剂(按每100ml含有环丙沙星0.5g、甲硝唑0.3g、庆大霉素0.5g、林可霉素0.5g自拟),每次充分覆盖全部患处。待创面药液干燥使用蜂胶乳膏涂抹患处,至全部覆盖。每日1次。期间保持犬舍干燥、卫生。
3~5天后患部出现结痂。用针头轻挑结痂边缘,部分病例出现出血现象,表示该处逐渐康复,部分病例出现浓浊浓汁样液状物,表示该处感染尚未消除,立即软化结痂并揭除,再次暴露患处,按上述重复处理并于处理周期后检查治疗效果。
结痂后,仅保持无毛处皮肤干燥卫生即可,每日检查结痂处恢复情况。1周左右有结痂脱落,原患处变为粉白色或淡粉色新鲜结缔组织,半月后患处表皮角质化,并重新长出新毛。
四、治疗体会
脓皮病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常见的皮肤感染。根据不同发病深度,犬脓皮病可分为浅表、浅层和深层脓皮病,本次治疗4例均为浅层脓皮病,推测该病有浅表脓皮病进一步加重而来,提示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严格贯彻日常体检制度,以便在早期发现疾病并治疗。本次治疗没有全身用药,主要考虑4例犬在基本生命体征方面没有出现异常,提示该病仅表现为局部症状,尚未出现全身性感染,故采取局部保守治疗。但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充分关注发病进程并监控生命体征,保证在第一时间展开全身性治疗和纠正基本体征。脓皮病是一种以感染为主要机制的疾病,皮肤免疫力以及环境控制是预防脓皮病发生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