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场乳房炎治疗方案
2019-01-31潘雪梅沈华荣沈华伟
潘雪梅 沈华荣 沈华伟
(1,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221114;2,维维农牧责任有限公司221114;3,福建省畜牧总站350002)
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的一种多发病,发病率高、治愈难度大、反复发病,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对养殖经济收益的影响十分巨大[1]。临床上引起乳房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多种细菌、病毒、霉菌和真菌等传染性因素的感染均可造成乳房炎,而遗传、管理、环境和挤奶操作规程等非遗传因素也可造成奶牛乳房炎[2]。本研究结合规律化奶牛场生产过程中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研究和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奶牛临床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养殖场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病情况调查
2018年6月,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快速诊断液(北京生泰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376头泌乳奶牛进行乳房炎普查。
检测方法:检测前,弃去前几把奶,再将4个乳区的乳汁分别挤到对应诊断盘各皿中;检测盘倾斜45℃,弃去多余的乳汁,诊断盘中各皿中约留2ml乳汁,每个样品加2ml的诊断液;使诊断盘作同心圆摇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做3次;上下倾斜摇动50s作判定。
判定标准: (-)表示乳汁中体细胞计数为0~20万/ml,为健康牛; (±)表示乳汁中体细胞计数为20万~50万/ml,为疑视病牛; (+)乳汁中体细胞计数为50~150万/ml,为隐性乳房炎; (++)乳汁中体细胞计数为150~500万/ml,为乳房炎;(+++)乳汁中体细胞计数导游500万/ml,为严重乳房炎。
1.2 病牛分组治疗方案
根据乳房炎诊断结果对病牛进行分群,分为轻、重、严重3个群体。分群标准为:病情轻的群体,患病牛4个乳区检测结果只有(+);病情重的群体,4个乳区至少有一个乳区的检测结果是(++),其余的是(+);病情严重的群体,4个乳区至少有一个乳区的检测结果是(+++)。
对病情轻的牛群进行口服中草药散剂(乳炎康),同时肌肉注射VA、VD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3]。将病情重和严重的群体随机均匀分成3组,对应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A、B和C)进行治疗:A方案为“三花当归”注射液、乙酰甲喹、青霉素、链霉素溶解在生理盐水中,每个患病乳区注入50ml,同时静脉滴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B方案为青霉素钠、链霉素、利多卡因溶解在生理盐水中,每个患病乳区注入50ml,同时静脉滴注四环素;C方案为青霉素钠、链霉素、利多卡因、双丁注射液溶解在生理盐水中,每个患病乳区注入50ml,同时肌肉注射替米考星40ml。
病情重和严重的牛群中,如果有的牛患乳房结核、乳房组织结节、空怀、瞎乳头、乳头外翻、乳头孔松弛、体质差、蹄病严重的个体进行淘汰,不做治疗。治疗效果判定方法:从+++变为-、 (±)或+为痊愈,从+++变为++为好转,+++未变或加重为无效,痊愈与好转统称为有效。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3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乳房炎发病检测结果
对376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普查,查出乳房炎患病牛69头,发病率为18.35%,乳房炎患病乳区132个,乳区发病率为8.78%,临床型乳房炎13头,发病率为3.46%,患病乳区21个,乳区发病率为1.40%。
2.2 病牛的分组治疗结果
按照病牛分群标准,69头乳房炎患病牛中病情轻的群体牛头数为24头,病情重的为39头,病情严重的为6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头,包括病情重的病牛13头和病情严重的病牛2头。
附表 不同处理方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
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见附表。C治疗方案的痊愈数和有效率最高,治疗效果最好,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案的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治疗乳房炎时,用药的方法和种类单一,治疗效果会很差,应尽量配合使用各种医药资源和治疗方法,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中草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配合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充分发挥中草药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但尽量不要单独使用[3]。
除一些激素外,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中,对乳房组织具有选择特异性的药物一般是很少的,治疗方案C中,使用的替米考星,它对肺部和乳房组织具有选择作用,这也是方法C转阴率比较高的药理原因。抗生素和抗菌药一般是强酸盐或弱有机酸盐,而病牛患有乳房炎时,会使乳汁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酸度提高,不利于酸性药物的电离分解,这种情况,应对乳房内部组织进行清洗,建议使用5%的碳酸氢钠,不仅有利于病理产物的溶解和排出,而且有利于局部药物的扩散和电离分解,提高药物的扩散范围和面积[4]。
3种方法在疗效方面是没有差别的,这对生产实践的总结,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各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尝试和探讨新的治疗措施和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使得与疾病的临床互动过程处于良性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