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19-01-30陈龙国
陈龙国
【摘 要】当前意识形态格局纷繁复杂,多元文化在不断冲击主流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严峻挑战,同时也在腐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本文总结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分析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的探究两者融合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当前,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各种矛盾也在逐渐凸显。同时,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而高校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地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办学方向不够坚定、发展目标把握不到位、针对性和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不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不仅关乎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
(一)传统文化的涵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晚清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植根于中国疆域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文化体系。习近平多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将其上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领导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生命线”。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宣传工作”、“理论教育”,到列宁、斯大林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再到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脉络和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空前突出的位置,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
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的讲话中曾强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分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具体阐述如下:
(一)世界观教育资源
世界观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能力教育。而高校的世界观教育主要依托于马克思主义。“它代表了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的高贵品质。而在进一步的资源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教育资源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有着不谋而合之妙。
(二)政治观教育资源
政治观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我国政治观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培育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人生观教育资源
人生观教育就是对人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命价值观等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引导人们应该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以及在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下怎样走好自己的一生,其目的就在于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四)法治观教育资源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带动大学生将依法治国这个大主题细化到日常生活中去,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五)道德观教育资源
道德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里的道德不仅包括个人品德教育,还应包括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一)扩大传统文化课程的覆盖面
高校中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狭隘性。所涉及的对象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的学生,在其他学院中的被选择率很低。而在传统文化自身的课程设置方面,则以文学专业的同学居多,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首先,从横向角度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增设学生喜爱的文化课类别,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数量。其次,在纵向角度要增加课程内容、形式的丰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应只从表面上增加理论宽度,也应该突破局限性,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这一特色。
(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结构的层次性
人在意识形态这个工作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对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结构层次上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着力打造既对优秀传统文化真学、真懂,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真精、真用的师资队伍,同时兼顾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等,依托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充分吸纳专家学者、专职教师、工艺师、志愿者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师资队伍。
(三)加大校园文化设施管理建设
建设设施条件的完善是构建良好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基准。所以作为高校来说,必须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样的文化载体,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味。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图书馆、教学行政宿舍楼等校园建筑设计要增强文化底蕴。如兴建著名传统文化代表人物的雕像,张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发放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小礼品、修建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园林绿化等,使广大师生能够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教育、受洗礼。
(四)优化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激励机制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合理性、正当性的各种需要。在评估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依据,通过目标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将人们的思想引导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轨道上来。学校要立足实际,积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在保证学院正常业务经费的同时,坚持每年按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来奖励那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表现出色的教师。从人们关心和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入手,把动力驱使、政策驱动、精神驱动联合起来,充分优化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永春.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6.
[2]鲁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3]许武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 山东: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2012.
[4]岳宗德.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