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市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2019-01-30李欣张小静
李欣 张小静
【摘 要】通过研究和阐释旅游精准扶贫的内容以及旅游精准扶贫对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剖析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方面的重要性、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提出“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精准扶贫具体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旅游;精准扶贫
成都市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对川西农耕文化、农事体验、特色农产品、古村古镇等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建设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四川省其他市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乡村网络户户通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有了深层次的提升。
一、旅游精准扶贫对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古蜀中心,西南重镇,天府之都,保存着极为珍贵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遗址,充分展现了成都本身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鲜明的地方文化风格。显然,成都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成都市开展旅游精准扶贫路线提供了可能。当成都市以各个区周边乡村地方特色旅游产业为基准深化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就能够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一,提升构建和谐成都建设。旅游扶贫是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自带内生动力。成都市政府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大量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扶持,帮助有贫困户开发和推进乡村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就能够逐渐提升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当地政府从政策、制度和宣传上给予更多扶持,形成良性循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当地贫困户借助旅游精准扶贫逐渐脱贫,乃至致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和谐成都就会逐渐形成。
其二,提升成都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政府为主导,结合当地风土民情的特色旅游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就能够形成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链,拉动其他相关产业向外延伸发展。随着人们对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需求增加,精准旅游扶贫就具有很大市场潜力,以乡村振兴为主的精准扶贫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就成为打造易于旅居成都市的另一个名牌,成都市势必会得到海内外更多人们的关注,也势必带动成都市招商引资的发展,这就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注入内动力。
其三,旅游扶贫提升了成都市农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成都市传统乡村资源的保护。乡村旅游的开发,美化了环境和加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都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村庄环境在保证了原生态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因素,村庄环境更加优美宜人。伴随着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的快速推进,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水平会得到完善和提升,当地居民大部分从中受益,相应地就带动他们更加爱护旅游资源,使旅游资源的破坏可以降到最低,从而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持久受益。
二、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
据统计,我国约七成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乡村。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数据显示:全行业带来30亿人次的游客,8000亿以上的营收总额,带动了780万户农民实现增收。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表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新风口。自从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以來,成都市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以实现早日脱贫。
(1)政府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经济成效显著。四川省政府大力鼓励乡村旅游发展来带动乡村振兴,政府以招标、招租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为乡村旅游注入资金,打通乡村旅游开发渠道。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提升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地区水电、交通等硬件基础设施,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实现了省内乡村旅游总收入2015年到2018年持续上涨。其中,2017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2283亿元,同比增长13.3%,带动157 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2018年上半年,实现1642亿元乡村旅游总收入。四川省56个贫困县、952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4.6万贫困人口受益,实现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65元,开辟了乡村致富新渠道。
(2)依托当地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多样。为了满足顾客多元化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不再仅仅限于农家乐等初级形式,而是更加注重顾客体验。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省内乡村地区依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西部乡村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发展了高山雪原、峡谷漂流等生态旅游观光与苗寨旅游、彝族火把节、摩梭走婚活动等民族风情体验。东部乡村依托广阔的市场、有利的区位发展湿地公园、农业产业园观光、采摘、垂钓等近郊乡村旅游。
(3)乡村旅游周期性强,起伏变化大。四川省乡村旅游有明显的淡旺季,其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明显,呈现出小长假远郊生态风光游,周末近郊乡村农家游的趋势。乡村旅游周期性明显,四川省内大多乡村出现了平日游客寥寥,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火爆的尴尬局面。乡村旅游的强周期性使得大多数乡村旅游景区难以协调旅游资源,不利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各乡村旅游景区的统筹管理能力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成都市乡村旅游现在是发展多样化的大好态势,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进而释放乡村旅游扶贫潜力。
三、成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建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已达2.25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6.3%。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农村社会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的优势。
1.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如郫都区先锋村以萝卜干加工、销售,花卉苗木种植为产业特色,先锋村于2008年10月依法登记注册“郫县唐昌镇崇宁萝卜干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形成以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以“农旅一体化”战略为引领。先锋村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农夫记忆景区建设,有序开发川西林盘院落,努力将先锋村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农业教育、健康养老为一体的川西农耕文化特色景区。
2.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开发“农村+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致富的“美丽经济”转变。公司为村民创办农家乐提供个性化布局规划、统一化装修设计和标准化业务指导,开展统一宣传营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搭建“远教+农家乐”模式,打造“服务课堂”和“旅游课堂”,为发展“农家乐”的农户提供服务,并组织党员群众特别是农家乐经营户反复收看农家乐旅游经营知识和惠农政策的技术,邀请各级专家现场指导,通过培训,迎接招待礼仪讲究了,经营特色化、多样化了。大力推动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促成“企帮村、企带村”的旅游扶贫模式,充分整合互联网+、大健康、大旅游、大扶贫的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与农民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的模式,以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农旅结合等产业模式,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一是改变了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帮扶的观念。二是改变了贫困户接收帮扶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26/c_1120191325.htm
[2] 第44次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中国广播,2019(04):48.
作者简介:李欣(1980-),女,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讲师。张小静(1995-),女,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课题项目:本项目为2019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9Z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