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行业“模块化内部审计”研究
2019-01-30刘一霈
刘一霈
【摘 要】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针对汽车行业的内部审计而言,由于该行业产业链长,业务模式及流程复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更需要熟悉公司各项业务和流程。但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熟悉和精通公司所有模块的全部业务。针对此问题,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模块化审计”的模式,本文通过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应用探究,对汽车行业的内部审计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汽车行业;模块化内部审计;研究
一、汽车行业内部审计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合规高效运营中的职能作用日益凸显,内部审计不仅是良好企业文化的推动者,更是践行者。作为内部审计学术研究的平台、内部审计经验交流的舞台和审计先进成果发布的展台,全国汽车行业审计研究会以前瞻性、实用性的理论学术研究为重点,推动全国汽车行业内部审计事业的创新发展。汽车行业审计研究会通过开展研究与交流,促进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促进中国汽车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和价值增值。由此可见,整个汽车行业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颇高。但汽车产业链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的业务模式一定程度地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块化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一)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8日,注册资本38.8亿元。公司以打造“国际名牌”为战略目标,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试制、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二)X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概况
X公司审计部成立于2002年1月,其前身为公司综合办公室审计科,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审计部。现设有财务审计科、管理审计科和工程审计科3个科室,拥有员工20人,从业人员拥有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建筑师和工程造价师等多种专业资格,多学科的专业结构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审计部积极转型,主动对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推动内部审计职能由单纯查错防弊向流程改善和优化转变、由偏重制度检查向推动公司体系建设转变,促进工作重点由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效益审计和流程审计转变,由注重资金节约向改善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转变。
(三)X汽车公司“模块化内部审计”的提出与实施
面对汽车行业供应链条长、工序流程复杂、管理环节多、专业范围广等特征,X汽车公司契合汽车行业的特点,依据风险重要性程度,对应公司业务链组建了6个模块化的审计业务组,分别开展研发审计、采购审计、制造审计、销售审计、投资审计和财务审计,另外还组建了一个综合组负责审计整改和项目质量控制,形成“6+1”的工作模式,极大地解放了审计部的生产力,提高了审计的专业化程度,审计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深度都有了质的飞跃。
下面以“销售审计模块”和“制造审计模块”为例,具体阐述模块化审计模式在促进公司效益提升、推动公司体系建设和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1、销售审计模块
(1)審计目标。促进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合理控制销售费用,帮助实现销售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
(2)审计内容。公司商务政策的合理性及执行情况评估、市场预测的准确与可行、销售渠道的规划与实施、客户信用的评估与管理、销售过程传播与物流费用的预算与控制。
(3)审计思路及方法。以商务政策执行和费用控制为核心,主要通过对以下内容的检查与分析来实现审核目标。1)通过对公司商务政策的制订过程、执行及效果评估的检查,对公司商务政策的适当性与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运用投入产出理论评估其效益性。2)通过对广宣、物流等合同签订各阶段程序的合规性、资料的完整性和制度的健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公司广宣、物流等费用招议标过程,从整体上揭示合同签订各阶段可能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预算遵循情况。3)通过对前期市场数据的分析,揭示公司销售渠道建设整体规划的合理性;通过对经销商的现场检查,评价渠道建设整体规划的执行情况;通过对销售渠道建成后销量的贡献度,评价其效益性。4)通过对汽车金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风险防范措施的适当性;通过分析提供融资的对象与规模,评价其对公司销售的贡献度,以及在风险管理与促进销售方面的平衡情况。5)通过对销售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过程及实现程度的检查,评价市场预测的准确性与销售计划的可指导性。
(4)销售模块审计成效。一是促成公司销售渠道和网络的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销售模块专题审计,发现公司在网络和渠道建设上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多次建议公司整合相关资源,发挥协同优势。据此,公司整调了销售网络,优化了公司产品的网络布局和资源配置,节省了大笔网络建设和人员开支等费用,促进公司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进行产品推广。二是推动公司制度健全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销售模块的专题审计,促进销售公司重新修订《招议标管理办法》,对项目立项、招议标、合同签订等工作过程进行规范;制定《关于大区严格执行招议标流程规定的通知》,强化区域招议标管理要求,保证招议标过程资料的完备可查。同时,审计部还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有关销售内部控制理念宣贯,促进公司销售系统转变管理理念,推进销售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完善,并建立相关自查机制。三是促进公司销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合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销售模块的专题审计,促使公司调整了销售预算中“制造费用”预算科目的取数原则,促进公司销售预算编制的科学和合理;明确广宣费和返利支出等预算科目的定义和要求,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四是促进公司车型盈利模型的建立与完善。审计部在销售模块的专项审计中,选取部分车型进行返利率和毛利率的车型效益分析。相关分析引起公司对车型盈利模型的重视,从而推动公司拟定《研发项目财务管理操作规范》,明确公司研发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节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项目财务决算工作及项目验收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的内容、流程和方法,初步建立车型盈利模型分析体系。
2、制造审计模块
(1)审计目标。促进公司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推动加强生产制造成本控制,促进成本降低。
(2)审计内容。着眼制造成本控制,重点关注物流管理、定额管理、财务监管和数据管理,从存货管理、成本核算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入手开展工作。
(3)审计思路及方法。以制造成本控制为主线,针对“冲压”、“焊装”、“涂装”等生产环节,分别对存货管理、成本核算、投入产出几方面进行多维度分析,反映制造成本控制总体情况。其中,“冲压”以公司钢材流转的数据清理及流程梳理为切入点,“焊装”以白车身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相关管理的健全性、有效性为重点,“涂装”以油漆的使用效率为重点。
(4)制造模块审计成果。一是促进公司成本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准。推动公司修订《成本管理制度》,夯实公司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升公司的成本控制与分析水平,为促进公司效益提升提供成本改善的空间。二是优化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的相关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制造模块的专题审计工作,促成公司制订《钢材物料账务处理及过程控制流程》等业务流程,促进公司对结算方式进行改进。
三、汽车行业“模块化内部審计”的应用探究与实施建议
(一)汽车行业“模块化内部审计”的应用探究
根据上述对X汽车公司的“模块化内部审计”案例分析可以明晰,该内部审计模式为企业的内审工作带来了质的提升,笔者认为,作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其内审模式能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一定的内审改进启示。
内部审计部门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提出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于汽车行业此类发展迅速且产业链繁复的综合性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对标跨国汽车企业的内部审计实务,内部审计工作应由单纯差错纠弊向风险预防转变,由偏重制度检查向推动公司体系建设转变。但由于汽车行业复杂的行业特性,在我国汽车行业的现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大多企业的内审职能还停留在单纯的差错纠弊阶段,难以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相匹配。
对此,企业实施“模块化内部审计”模式,契合企业的业务链并根据风险重要性程度划分模块,将审计岗位进行重组,让岗位与审计模块实行一一对应,能够有效提高审计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能让内审工作更好的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如此方能让审计工作由查处问题向注重解决问题转变,能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以改进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予以披露。同时也能让审计工作从事后控制向风险预防转变。
(二)汽车行业“模块化内部审计”的实施建议
1、重视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为实施“模块化内部审计”夯实基础。该审计模式的实施前提无疑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有正确清晰的认识,能够识别各项业务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如此才能对审计工作进行正确地模块划分,确保审计工作正确性与全面性。因此,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工作是实施该审计模式的关键工作,企业应特别重视。
2、根据“模块化内部审计”模式推进审计人员的能力建设。企业应根据所划分的板块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各业务板块对应的审计人员熟悉相关业务流程,从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等多个角度建立审计人员能力提升保障机制,引导、约束审计人员不断提升岗位胜任能力,从而提高审计效率,真正的做到“术业有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