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银行系统金融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2019-01-30吴莉丽

智富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摘 要】货币银行是国家经济和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职能是向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货币管理和货币融通服务。其中,央行是国家货币管理机构,商业银行既是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经济利益的获得者,其市场行为结果如何,取决于自身决策经营水平,也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巨大机遇和挑战,银行系统如何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金融风险

近年来,全球经济区域化、国际贸易便利化发展更加快速深入,国与国之间以货币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业务往来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影响更深。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重要组成的金融机构体系,承担着比以往更加丰富、更具价值也更具挑战性的金融市场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其行为过程不仅代表着自身的市场主体活动方式和内容,也集中反映着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公共管理意志导向,以及本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系统运营环境直接受到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反过来,银行系统在市场中也有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就是说,如果银行系统如果能够利用国家政策资源,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发展要求,找到制约银行系统更为快速深入发展的主体因素,采取积极的科学态度,及早发现风险,消除隐患,在金融市场中发挥先决和主导作用,适应社会金融服务需求,着眼经济发展大局,就一定能够在发展中找准定位,站稳市场,赢得直接经济利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或效果,银行系统必须研究好当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转变思路,勇于开拓创新,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服从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一、我国银行系统的发展情况及构成

金融业务是现代社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市场经济活动,是实现社会资金融通、发挥社会资源规模化优势、激发社会物质生产潜力的主要市场中介业务,也是政府对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一)货币银行系统在经济社会的基本作用

货币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公众社会生活的主要价值交换媒介,是社会各领域互相联系、互为供求者的联结纽带,也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在社会交换层面的必要表现形式。同时,对于国与国之间,它也是国内资源流出和国外资源流入的国际价值尺度和国际支付手段。因此,历史上,无论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如何,在对以银行系统为核心的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体系的构建和金融市场的管理方面,各国都十分重视,重点管理,是政府行政意志得以执行的核心手段。另一方面,银行体系直接面向和扎根于、服务于经济环境,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从这个角度上看,银行系统又应该保持适当的独立性,体现其市场属性的一面。这也正是当前世界各国银行体系中宏观作用上有共同点,微观构成上差异多样化的原因所在。比如:美国的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不属于政府组成部门,可以独立行使货币决策;但又不影响其服务美国经济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又比如: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中央银行,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其政策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很多情况下,是受中央政府支配管理的,这是我们国家的现实国情要求的。

(二)我国货币银行的发展及构成

当前,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体,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助而构成形式,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指信用合作组织、各类基金公司、个人和机构信贷服务机构、财产租赁公司,以及各类金融证券机构。这种模式的形成也是二战结束以后的70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实践证明,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两种角色作用,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的中间纽带。但是,我国形成这样的金融体系结构,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真实反映。

我国的银行体系最早建立于解放前夕的1948年12月。1953年,参照苏联的金融管理模式,我国银行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组建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国人民银行,这是全国唯一的金融机构,全国各地银行均是其分支机构,央行既承担货币金融的管理职能,又担负商业银行的市场投融资功能。改革政策实施以后,原有单一的金融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1992年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改革金融体系结构,成为政府进行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大主体形式、管理功能和市场功能相互独立的基本格局。其中,商业银行又分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民营商业银行两类。由此可见,银行体系的构成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它首先要服务经济,推动社会进步。

二、当前我國银行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

银行存在于经济社会之中,为市场中的资源整合和资产转换、流动提供中间作用,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类金融风险的考验,不但危及银行体系自身的正常运转,还会给国家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之中,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方向的现实和潜在危机风险,其中包括传统的市场风险,也包括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型的内在和外来风险,本文主要对后者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一)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的主要管理风险

前已述及,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产生发展的必要性在于,经济社会运转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权威金融机构代表政府意志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银行证券、在各银行的实际业务交往中充当最高清算机构、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央银行的业务职能可以表述为三个方面:国家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基于这样的业务前提,当前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在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业务风险。

一是业务管理经验风险。我国的中央银行虽然经历了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由计划经济环境的金融管理模式转变为了市场经济金融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但是,同发达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相比,在银行业管理的架构层次设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业务适配程度、应对内外部金融风险冲击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前些年,为了达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中央银行可能在一年之内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进行5次左右的调整,这是在国外银行中极少出现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不足。2018年6月,美国对我国发起贸易战,虽然形式上看是针对外贸商品,但实质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这对我国中央银行来说,也是一次重大考验。二是独立性风险。金融学理论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中央银行应该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其负责人任期也应该尽可能长,以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独立性。 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目前还是将央行设立为政府组成部门,而且,短期内这个情况不会改变。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近些年来,国际政治关系多变,国内金融市场动荡事件时有发生,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大量应用,带动了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中美贸易战带来的短期和长期金融市场风险。贸易战直接针对中美外贸市场,由美方主动发起,中方处于被动反击地位。贸易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中国出口美方商品数量急剧下降,范围明显变小,同时,由于中方的反制措施,在中国进口方向上,也存在进口数量和规模双降的情况,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业务运营,主要是进出口企业出品商品积压,新增生产不足,出口创汇规模明显缩小,导致商业银行贷款资金回笼存在风险,同時,国内市场因生产消费需求不足,对货币资金需求量下降,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造成“进不来,出不去”的两难境地。这种效应,短期和长期都会显现。

第二,商业银行的核心数据安全风险。当前,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数据存储及服务的主流模式,具有维护方便,访问便捷,连续性好的特点。但是,也存在安全性脆弱的严重不足,一旦遭遇恶意甚至敌对网络攻击,将造成数据完全泄露甚至丢失的严重后果,由此引发的不仅是一个金融市场问题,也会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后果极其严重。

第三,商业银行创新经营能力不足风险。除了国际政治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活跃,业务经营范围和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得企业和消费者个人投融资渠道可选范围增大,银行不再是唯一的金融服务渠道,这从根本上对商业银行运营带来冲击。多年以前,个人或企业主动去银行申请信贷,银行不需要亲自走进市场寻找客户,现在则不然,商业银行系统市场压力大,不但自己亲挖掘客户资源,还大量聘请外部公司,以电话或网络等不同形式有助其进行市场开拓。银行业面临的运营压力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仅靠维持原有业务结构是不够的,必须改革创新,探索新的市场空间。

三、银行系统应对当前业务风险的建议措施

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营,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增长,防范系统性、全局性经济风险的客观要求,对于保证公众切身利益也至为重要,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兼顾,以创新的思维统领全局、迎接挑战。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理性思考,采取韧性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贸易环境冲击,不使经济发展出现大幅度波动,为金融市场稳定创造有利条件,为银行体系调整赢得市场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银行在内的我国金融市场改革步伐,提高自身健壮性,实现银行业务内涵质的飞跃,培养金融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自身也要及时调整业务模式,主动变革,将市场角色定位在服务经济发展,分享经济成果的高度上,改变单纯追求短期直接经济利益的思维模式,真正植根于市场。要加强市场风险管控和承担意识,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找到利润空间和风险空间的最佳结合点。

四、结束语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历史相比,我国的银行业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日益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已经取得的优势和经验可能面临新的挑战甚至消失,随之而来的除了可能的新机遇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更大的风险和严峻考验,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银行类金融服务领域而言,这种情况更加多见,银行系统只能适应和接受,在发展中成长壮大,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现场内效益和场外效益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杜金富.金融市场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吴莉丽(1987—),女,四川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商业银行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