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
2019-01-30刘洪涛王西青李国臣
刘洪涛 王西青 李国臣
【摘要】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 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9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运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2.11%、高碳酸血症发生率0及病死率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7%、3.68%、4.7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 效果显著。
【关键词】 颅脑外伤;脑出血;早期气管切开术;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10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应及时治疗本病患者, 若患者病情严重, 可严重阻碍呼吸功能, 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2]。有研究分析得出, 颅脑外伤及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 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窒息风险,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对比常规治疗, 效果更为理想[3, 4]。本文选取3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分组治疗, 探讨开展早期气管切开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80例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自愿参与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9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00︰90;年龄22~82岁, 中位年龄45.0岁;发病时间2~15 h, 中位发病时间3.5 h。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101︰89;年龄23~83岁, 中位年龄45.5岁;发病时间3~14 h, 中位发病时间3.4 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治疗: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症状, 应为患者开展神经科初步治疗、维护, 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为患者开展常规气管切开治疗, 切开位置是患者环状软骨下侧。
实验组患者运用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对穿刺部位进行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套管, 对气切套组进行检查, 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 做好常规准备工作, 对吸氧浓度进行提高, 为患者开展严密监护, 备皮、消毒铺巾, 对患者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 对穿刺点及解剖标志进行确认, 局部麻醉(局麻), 开展诊断性穿刺。将穿刺点切开, 带套管穿刺气管针, 将导丝置入, 利用扩张钳对前方软组织、气管前壁进行扩张, 将气切套管置入, 将导丝撤出, 对气切套管进行固定。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 患者体征及症状恢复正常, 神经功能复原, 生活可自理, 为显效;患者体征及症状基本恢复正常, 神经功能改善, 生活可基本自理, 为有效;患者体征及症状改善, 神经功能开始恢复, 生活不能自理, 为一般;不符合以上描述, 为无效[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及病死情况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2.11%、高碳酸血症发生率0及病死率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7%、3.68%、4.7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是由于外部暴力间接或者直接导致患者头部损伤, 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可伴随运动障碍、意识模糊等, 临床应尽早及时治疗顱脑外伤[6, 7]。临床研究分析得出, 颅脑外伤患者发病后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8], 因此, 利用合理方案进行手术治疗, 可对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临床研究分析显示, 对于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来说, 在搬运患者过程中, 容易出现呼吸道堵塞问题, 可诱发其他严重并发症, 可导致患者休克或者窒息, 患者死亡率较高, 因此, 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选择最合理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有效治疗患者的首要前提, 临床上提出了早期气管切开术, 效果较为理想[9]。
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导引钢丝需特殊设计, 利用扩张钳将患者气管撑开, 将气管套管插入患者气管, 操作过程中, 扩张钳可将外力平均分布在钳臂上, 可明显减少对患者气管的损伤。有研究报道,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存在以下临床优势, 手术时间较短, 约1 min, 可有效完成切开操作, 属于微创手术, 解剖结构较为简单, 对患者损伤程度较小, 术中出血量较少, 对患者大血管不易造成损伤, 不需要将患者气管软骨环切开, 只需要在气管软骨环间做横向扩张即可[10]。对于呼吸困难患者来说, 不需要将患者头颅过度后仰, 可有效降低患者因变动手术体位而引起的不适感, 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起到明显降低作用, 切口较小, 成功率较高, 操作较为便捷, 患者预后效果较为理想。有研究报道, 静脉麻醉药物可对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起到消除作用, 可下降患者活动度, 对患者依从性进行明显提高[11]。
临床上认为治疗及抢救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首要条件是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利用早期气管切开术, 可对患者呼吸道堵塞情况进行最大程度的缓解, 可有效减轻患者肺部压力, 可对患者气管内杂物进行及时清理, 有助于患者呼吸药物的应用, 可明显减轻患者病症严重程度[12], 在提高患者颅内含氧量方面, 效果显著。手术过程中, 可为患者构建一个相对较高的体内氧环境, 利用非器质性手段, 保证患者颅内压平衡, 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 临床效果更为理想。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2.11%、高碳酸血症发生率0及病死率0.5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7%、3.68%、4.74%,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开展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 效果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松. 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35):182-183.
[2] 赵文斌, 张银善, 张大春, 等. 早期气管切开术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 2018, 31(18):88-90.
[3] 李小波. 在对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0):91-93.
[4] 高安亮, 雍文盛, 邬正贵, 等. 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46-48.
[5] 张小兵.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顱脑外伤及脑出血临床疗效研究. 系统医学, 2018, 3(17):97-99.
[6] 刘剑峰. 早期气管切开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5):4944-4945.
[7] 张孝礼, 岳林, 卫正洪. 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30):45-46.
[8] 蔡邵帅. 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8):1120-1122.
[9] 刘力, 赵强. 早期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医药前沿, 2017, 7(7):161-162.
[10] 方建喜, 何明球, 姚辉, 等. 早期气管切开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医疗装备, 2017, 30(19):169-170.
[11] 侯建金, 王建华, 周绍福. 早期行气管切开在颅脑外伤合并脑出血患者中的 应用可行性.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2):46-47.
[12] 赵锦阳. 对颅脑外伤所致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效果研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6):32-33.
[收稿日期: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