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30◆
◆
(黑龙江省大庆市萨中第一小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存在,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保存。文字是最简便、最重要的扩大语言交际的工具。在现代汉语中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书面语更为严谨和细致,试用范围更广,而文字是书面语存在的前提。总而言之,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字,文字的书写和运用是一个人所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而提供这种技能教学的是小学时期,除此之外,小学时期获得的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教育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识字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十分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人的某一种情绪或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其行为决定。这就意味着,小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会直接转变成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决定了学习动力存在的时间长短。简而言之,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就会更加专注刻苦地进行学习。
普通话元音多,辅音少,没有复辅音,音节性简洁整齐,语调抑扬顿挫,是一门极其优美的语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语音和文字的结合,能将让小学生感到陌生的“文字”与熟悉的“说话”联系起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上教学的汉字,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歌谣,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识字的兴趣。例如: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父”字头,下一“巴”,“爸”爸守边防,扛枪保国家。“心”字底,“相”字头,心“想”事成乐悠悠,等等。这些歌谣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所以在起到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加深了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二、转变形式,进行引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小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然而棘手的是,想要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仅靠小学生们被短暂激发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小学生改变往日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习惯,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识字的效率。
改变课堂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开设“小小课堂”,让学生分组准备,最后推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让小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或者将课堂转变为一场小小的竞赛,根据内容出题,让小学生抢答,进行积分统计,最后为胜出者颁发奖品。但这些方式实属老生常谈,不过从其本质进行研究分析,还是能得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教师改变课堂模式,改变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我们更应该改变的是获取知识的对象。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由书本拓宽到生活。语文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也就是说生活中随处可见“语”和“文”。而课本知识不应该作为惟一的学习参照,因此在上完一次识字课之后,教师不妨把课后作业由“抄写当堂内容”转变为“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边的招牌,把你认识的都写下来”或者“仔细听爸爸妈妈的谈话,要求他们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写下来。”这样的转变,不仅能让小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
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面对无数的变量和不可控因素。因此,没有什么对策和解决办法是绝对有效的,真正的绝对需要教师去学生的身上探寻和挖掘。儒家说,有教无类,对所有人都应该一视同仁的进行教育;也说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小学时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一锅炖”的教育方式只能勉强满足应试要求,而教师想要达到育人的目的,还需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感。
这个前提试用于所有教学课堂,当然也适用于提升识字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简而言之,小学生在刚开始进行识字学习的时候通常会比较吃力。而造成困难和阻碍的原因往往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但汉语中有四百多个音节,却有几万个汉字。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无法将音节和文字联系起来而造成识字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辨析同音字,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将一个字细化为一个故事,一段历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具象化这个字,达到记忆的目的。而有一些汉字比较复杂,小学生习得难度大。而构成汉字的部分有三,一是笔画,二是部件,三是整字。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具备将整字逐步拆分为部件和笔画的能力。化整为零,在教会小学生笔画顺序的同时,大大降低识字的难度。在往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面对学生“学不会”的情况,往往只会加大练习的强度,鲜少深究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治,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愈发吃力,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四、归纳总结,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学生的人生路上扮演灯塔的角色,不管这个灯塔多亮,始终都只能照亮一段路。倘若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指南针,则会一直陪伴着学生的路途。识字教育更是如此,几万个汉字,不可能全部由老师来教授。虽然学生进入高中或者大学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放任自流。毕竟,童年是最好养成行为习惯的时期,而好的行为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倘若只把目光聚焦在小学的识字教育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同样是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的好方法。
首先,可以先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让他们思考在没有教师的引导下独自面对知识时应该做些什么。其次,在上课时可以特意把流程写下来,并告诉学生哪些事可以独立完成,哪些是需要向外界寻求帮助才能达成的。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让他们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长处。例如再一次测试后,让学生分析自己答题错误的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写在最后,但并不意味着这不重要,这些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重复,从而才能形成记忆并养成习惯。
识字是一个困难且枯燥的过程,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的解决办法。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学生“识字难”的不同原因和解决办法,归纳总结识字方法中存在的规律,告诉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怎样获取以及获取的过程。总的来说,提升识字效率的根本还在于教师的耐心和责任感,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