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为例

2019-01-30

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甘肃省空间信息化

包 磊

(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一、甘肃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现状

(一)以空间为核心打造信息化应用环境

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教学管理、教育治理常态化,使空间成为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1],甘肃省全力打造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和人人通的综合学习与应用服务。2016年4月,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接入了第三方教育服务企业,预留了市县级平台接入的接口,解决了教师多处注册、多个账号、多个密码的问题,实现了一站式登录。目前注册的教师和学生用户321.6万余人。全省教师建立了7284个协作组开展集体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了“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一体化。全省累计建立了67045个班级空间,开展学习指导、数字资源使用等活动。

(二)以活动为载体促进空间信息化应用

近几年来,教育部持续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甘肃教师登录省平台即可参加“晒课”活动,该活动丰富了本土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对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为核心,将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教师微课、创客教学案例、教育技术论文等活动贯穿其中,敦促教师全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突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以课题为抓手落实空间信息化应用

以课题带动教科研,以教科研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探究基于空间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个性化的学习新方式。以甘肃省重点课题《基于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班班通环境下的学校教育信息化策略研究》为例,课题以盘活“班班通”建设项目为目的,旨在让薄弱地区的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落实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融合创新。采取“专家引路、实践总结、推广应用”的方法,让“班班通”项目受益广大师生。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组织的“全省班班通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交流研讨活动”中,通过专家讲座和现场课的展示,参会的教师直观地感受到信息化如何为教育教学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如何搭建网上个性化的教科研、教与学的平台,颠覆了教师对传统课堂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建设空间、应用空间,构建信息化环境实施教学的积极性。

(四)突出示范引领推进区域空间应用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作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地区,依托国家、省级、县域、企业等平台的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良好局面。其中,“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提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运动与健康素质、审美与体验素质及实践与操作素质的网络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当地高中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条件。平凉市崆峒区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语文“能读会写”项目,识字较少的低年级学生借助计算机可以实现在“空间”里自由地表达和记录,使学生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喜悦,也使其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空间活动”和记录成长的“网络园地”。

甘肃省在构建网络环境中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围绕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在空间建设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省级空间建设和应用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为助推区域空间建设和应用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网络学习空间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网络学习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意义重大。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必须成为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部分。部分学校重视学校空间的更新、运营和维护,但还是以文件、通知、资料、视频的存储为主,互动性不强。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仍沿用传统方式。部分教师处于观望状态,认为空间建设只是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职责。所以,学校和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空间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空间的建设和应用中,实现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二)应用碎片化较为普遍

在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有网上学习、查阅相关教学资料的习惯,比如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服务平台等浏览下载教学设计、相关视频等学习资源,关注教育教学动态等。信息化应用点状、碎片化现象普遍,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没有制定系统长远的目标,更不擅长通过数据准确分析教师、学生的成长状态。虽然农村薄弱地区都在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但部分课程欠缺系统性,授课教师不固定,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三)应用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一线教师通过自学和培训基本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利用空间学习提高和指导教学,但是缺乏主动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意识,不能灵活运用空间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究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教师缺乏利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缺乏典型案例的引导;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空间的应用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评价标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

以“普及”为核心,加强顶层建设,把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作为建设和应用的最终目的。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注册工作通报制度,促进各地区学校按照任务要求注册、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制定教师空间应用评价标准,以行政手段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督促学校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落实到日常管理与教育教学中[2]。

1.探索特色,加强网络空间建设

提供满足区域内学校和师生对网络学习空间存储和应用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和软件,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学习空间登录认证、接收系统消息、接收分发资源、存储用户资源应用情况数据、存储和保护用户数据资产等服务。持续为学校提供常态化应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支持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指导、学校信息化设备管理和维护维修保障体系,创新区域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机制。

进一步完善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率,重视生成性资源的推送,重点建设空间的互动应用及服务功能。如支持教师在线备课、授课;提供在线组卷、测试、智能评价等学习评价工具;支持师生、师师、生生及其他各类角色间的交互活动;提供决策评估服务,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可视化智能分析结果和报告,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引领甘肃省人人通空间建设和应用,尤其解决贫困边远地区在空间建设上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便捷的各类教育教学平台等服务,把信息化的资源用起来、动起来。

以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不同特点和信息化建设能力,整体规划、分层建设、逐步提高。在空间建设上既体现共性又彰显区域特色。对省市示范学校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资源贯通、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空间;对贫困边远地区则提倡结对帮扶,逐步提高空间建设和应用的能力。

2.创新模式,加强空间应用培训

借助国家级培训,组织形成甘肃省级的培训专家团队,采取“专家引领、专题报告、课堂观摩、现场实践”的方式,通过再培训,再考核,形成市级专家团队,市级团队培训县级团队,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点带面,辐射开来,快速实现全省教师培训。培训聚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应用模式,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提高教师的思想意识,指导教师尽快熟悉空间业务,克服畏难情绪,积极投身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家长建设和应用空间。

3.积极推广,加强空间普及应用

按照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应用、融合创新、示范推广”原则,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应用活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的融合创新发展。同时,遴选示范区、校,推广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空间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

(二)学校

通过工作通报督促、组织培训引导、开展评比激励、纳入考核推动等措施,督促学校加强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形成“学校空间应用带动教师空间应用、教师空间应用带动学生空间应用、班级空间应用带动家长空间应用”的有效机制,使空间应用步入常态化。各个学校要借鉴优秀应用模式,以省级平台建设、应用为辐射,把空间的建设和应用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主阵地。发挥空间在教学教研、自主学习、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区域推进,提高应用成效。

1.普及应用,实现空间应用常态化

利用网络教学、教研实现空间应用常态化。教师在线完成备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课程设计和开发;完成在线作业发布、批改、在线测试,课后网上交流指导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3];实现同一年级同校或多校的双师课堂,探究优质资源的传播途径;鼓励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完善个人空间:设置分类目录、构建特色模块,积累教师的工作轨迹和学习资源;积极打造网络教研活动:备课采用“个人备、集体备、多次备”等方式,人人参与,共同提高;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社区,参与互动交流,分享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空间参加国家、省级的各项活动等。通过应用,使空间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积累、研讨交流、优课展示、评优选先”的主阵地,形成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态势,实现空间应用常态化。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应用常态化。学校行政部门针对空间的应用,除制定相关的培训交流活动外,应把与教师发展密切相关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选先等因素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对自身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动力,积极应用空间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上网的次数、时间的长短、参与网上学习的有效性等,通过打卡、收获勋章、积累点卡等方式激发参与热情,同时把学生的网上自学能力作为学生成长重要的考核项目予以评价。

2.创新应用,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平台的拓展,更是教育模式的改变。借助空间,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课上课下课程相结合,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4]。积极倡导混合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学习。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采用“线上自学,线下引导,线上再提高”的三步教学模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里的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而是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课前:采用线上学生自学。学生自己制定自学方案,或者根据特定的学习需求生成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方案,并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和高度智能化的学习过程跟踪服务。学生采用看视频讲座、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与同学形成合作组,采用“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中:通过课前在线测评,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再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有困难的知识点,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更多是组织者的身份,组织课堂活动,达到检验、巩固、提高线上知识,引导深入探究更有价值的项目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后:教师上传微课、教学视频、巩固提高练习等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至学生空间,学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学习状况,有选择地查漏补缺,同时依据兴趣爱好开展拓展性学习。

3.智能应用,实现教育教学评价多元化

打破唯成绩评价的体系,建立网上学生成长记录袋。各任课教师重视收集学生成长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上传班级空间或学生个人空间,展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成长。邀请家长参与评价,收集上传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等,较完整地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依据班级空间和个人空间,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生生互动评价,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学生互动评价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情。

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内隐性与难测性,只有评价数据足够丰富与精细,才能无限接近并反映学生的真实状态。所以,除基础性层面的评价外,借助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评价依据,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质性变革。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录播手段跟踪检测学生学习全过程,用数据持续分析记录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运用可视化图表和数据智能分析学生的学情,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多元智力评价。

4.辐射应用,实现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短板在农村,空间的应用有力地解决了短板问题。优质校和薄弱校建立友好学校,帮扶空间建设和应用。空间应用上可以开辟专门的教研园地、学习园地,开展同步课堂、组织在线教研活动、上传微课等各类教学视频帮助薄弱地区的老师实现自我成长,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一对一形成学习组,互相学习、帮助提高,共享空间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空间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为薄弱校开齐音、体、美、科学等课程,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以“一校带多校”的形式为偏远山区的孩子开齐课程。网络空间架起了空中教育的桥梁,社会教育资源的引入“弱化”了地区差异带来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和应用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甘肃省将借助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在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和应用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努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全力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猜你喜欢

甘肃省空间信息化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空间是什么?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创享空间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