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管理探究
2019-01-30陈小丽
陈小丽,谢 亿
(龙岩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福建 龙岩 364012)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也积极开拓了中外合作交流项目,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获得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由于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其发展又受到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地理位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困境。因此,优化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管理,提高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对整个项目的健康平稳运行及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1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常见模式
1.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指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的中外合作高校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办学项目,由于审批严格,只有综合实力比较雄厚的地方本科院校才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常见模式有两种:
1.1.1 单校园与双校园
单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只在中国境内学习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上预定的所有学业学制,不把国外留学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即可取得相应的学位文凭和毕业证书。双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必须完成两部分的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高校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合作的高校完成,通常有2+2,3+1等模式[1]。
1.1.2 单文凭与双文凭
单文凭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上预定的所有学业学制后,只获得单一中方高校或国外高校的学位文凭及毕业证书。双文凭模式指的是学生先在中方高校学习一定时间,再前往国外高校学习,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约定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上所有的学业,达到中外双方学校的毕业要求,即可获得中外双方高校的学位文凭和毕业证书。双文凭项目一般对学生的入学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必须通过高考,达到录取高校的相应分数线方能被录取[2]。
1.2 短期出国交流生项目
短期出国交流生项目指的是中外合作高校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交流协议的约定,中外双方高校的学生互相交流至对方学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一般交流的时间在一年以下,多为一学期5个月左右。这种合作模式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在地方高校中更为普遍,因为短期出国交流项目不用通过省教育厅的官方审批,受各类政策制度限制少,只要中外双方高校根据各自需求协商达成一致签订协议即可成行,运行管理模式更为灵活,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短期出国交流生项目可以让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到地方高校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待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稳定,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之后,再根据个人的特点及喜好更自由地选择短期出国交换的时间和项目。
2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面临的困境
2.1 中外合作交流以单向交流为主,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难度高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模式不管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还是短期交流生项目模式,都是以中方高校选送学生前往国外高校学习交流为主,中方高校留学国外高校的人数远远高出国外高校的学生前往地方高校学习交流的人数。国际上的一流名牌大学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交流较少,一般与地方高校合作交流的多为一些规模小,名气不大的国外高校。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方高校综合办学实力较弱,海外知名度较低,尤其是地处山区的地方高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闭塞,交通非常不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沿海发展缓慢,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开展较晚且不频繁,各方面硬件软件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对国外一流高校的教师及学生没有任何吸引力,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难度比较高。
2.2 中方教师国际视野不够,双语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外学习及教学经历的不多,多数任课教师都是在国内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对国外前沿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了解不深,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有待提高,很难胜任双语教学模式。地方高校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虽然能全英文授课,但又欠缺专业背景知识,无法教授除英语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课程。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英语和应用英语,尤其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要求高,教师需用地道的英语讲授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知识,即熟练地同时使用汉语和外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
2.3 学生普遍基础差、英语水平低、自主学习能力弱
地方高校的录取标准是本科二批线,分数本来就比本科一批录取线低很多,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还会降低分数补录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录取分数线又会更低,因此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水平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地方高校中,入选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短期出国交流项目的学生一般家境又比较优越,从小养尊处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学习上没有强烈的上进心,缺乏迎头赶上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这部分学生到国外学习,由于专业课基础不扎实,英语授课环境又很不适应,导致在国外学习期间就相当吃力,以致对学习失去兴趣,转而将出国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用在各国的旅游上,难以在国外学习交流期间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个别学生甚至虚度光阴而荒废了学业,到最后连毕业的要求都难以达到,最终无法获得中外双方学校的学位文凭及毕业证书。
2.4 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管理人员的素养及能力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整个运作不是地方高校某一个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需要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学工处、各二级学院等各部门紧密配合、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各自部门的主业有别,均很难从各自手头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匀出专门的时间、耐下性子认真了解整个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以致在面对学生的各种疑惑时,由于对整个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业务没有了然于心,只能模棱两可地答复甚至推脱责任,都认为是别的部门该解决的事情。例如,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在招生宣传、培养方案、课程跟踪、奖学金评定、安全教育、学生心理疏导等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都离不开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处、教务处、学工处、各二级学院等部门管理人员的高效沟通与紧密配合。
2.5 学生出国专项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品学兼优但家境差的学生错失机会
地方高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学生出国费用一般比较高,地方高校在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上设立的学生出国专项资助经费不够,有的高校甚至没有设立学生出国项目资助经费,而是由出国学生自费承担所有费用,这对家境贫寒却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资,由于无力支付,他们对学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只能望而却步,从而与难得的出国机会失之交臂。
3 优化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管理措施
3.1 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加强双向交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地方高校应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通过官方机构及正规途径 ,与国外优质高校主动取得联系,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及合作模式等,进而签订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协议。地方高校引进国外一流高校品牌专业及特色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及转型发展。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不求数量多,但求质量高。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不仅要将学生输送出国增长见识,也要积极吸引国外高校学生来本校学习,扩大培养留学生的规模。通过招收国外留学生,推进地方高校的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扩大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地方高校在遵守国际知识产权法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引进国外高校的原版教材,有助于保证知识体系和文字描绘的准确性、系统性、科学性,有助于学生了解并追踪最新的专业知识,有助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国际化。
3.2 拓宽中方教师国际视野,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地方高校可以经常邀请国外一流高校的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或培训,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在教学实践中,引进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教师格外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中增加启发式、讨论式、点评式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互动式、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4]。地方高校和国外合作高校要建立教师互访制度,通过定期外派进修,在职英语培训等形式,促进地方高校任课教师不断提高外语水平,承担起双语教学的任务[5]。
3.3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养和能力
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管理机构需要严格挑选项目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不但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奉献精神;选派项目管理人员前往国外进修学习,要了解国外合作高校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与对方管理部门对口交流,提高管理能力;要求项目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合作高校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合作交流项目运行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管理能力[6]。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在实际运行中,项目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沟通协调能力,提高中外合作交流项目运行效率与效益。
3.4 组织出国留学英语强化培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地方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短期交流生项目的学生进行英语集中强化培训,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训的师资可以直接来自于地方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培训的地点就选定为学校教学楼的教室。集中培训时,教师应重点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及英语口语能力,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要注重培养出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习得及提高会使出国学生终身受益。所有的集中培训费用都可以从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费中列支,而不能增加出国学生的经济负担,额外收取出国学生的培训费用。地方高校需指派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英语集中强化培训事宜,并实时严格监控集中培训教学质量,确保集中培训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为学生出国助一臂之力。地方高校可以形成英语集中培训长效机制,并将之打造成地方高校特色英语培训品牌。
3.5 设立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帮助优秀寒门学子圆出国梦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可以多拿出专项经费设立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用来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学生,让出类拔萃的寒门学子可以脱颖而出,得到千载难逢的出国机会。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出国留学奖学金的评定需要提前制定合理的评审办法,需要有专门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严格审核把关,按照规范的评选流程进行,做好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评选结果的公示,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出国留学专项奖学金的设立,可以让有意愿出国的学生增强竞争意识,让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出国机会倍感珍惜,出国交流学习时就能更加刻苦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出国学习交流效果。
4 结语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交流项目的管理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创新[7]。随着地方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的不断拓展,中外合作与交流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工作效率,紧密结合校情,制定出适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更好地为全校出国学生服务,不断推进学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向纵深发展,将学校的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办好办强,为提高地方高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贡献一己之力,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