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注中美本周贸易磋商
2019-01-29温燕王逸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温燕 ●王逸
“全球市场都在关注美中贸易磋商紧张的一周”,美国彭博社28日称,中美将开启两国元首去年宣布贸易“休战”后双方最高级别的谈判: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1月30日至31日将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举行中美经贸问题高级别磋商,为准备此次磋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已于28日先期抵达美国。“全球商界领袖正寄望于美中两国能很快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以安抚紧张不安的市场。”《华尔街日报》28日称。周一,世贸组织决定成立专家小组,审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决定。
“中美贸易磋商的三种场景”,彭博社28日以此为题发文称,外界并不期待本周的磋商会达成最终协议,但是从中可以看出不少端倪。文章称,此次谈判可能有三种结果:达成初步协议或延长“休战”、实现突破性进展、谈判破局。第一种情况是,莱特希泽和刘鹤达成初步协议,汇报给两国领导人,由领导人决定是否满意磋商成果。“刘鹤和莱特希泽很少对记者透露内情,所以不必对他们的解释有太多期待。因此,解读谈判进展的最好方式是看含糊的官方声明。”报道称,目前中美贸易磋商的主轴很清楚:中国可能会同意采购更多的美国产品,承诺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做出更多努力,双方还可能制定对谈判成果的执行机制。分析称,“如果两国官员会后决定再举行新的谈判,表示他们认为可能会在3月1日之前达成协议,或延长‘休战期限。”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律教授和贸易专家希尔曼指出,“谈判代表比较容易宣布的成果是程序性进展,如我们会继续磋商。如果连这个都不同意,情况就不妙了。”
彭博社称,第二种结果、也是最佳状况是,中国提出“比外界预期更具雄心壮志的方案”,说服特朗普的鹰派大将莱特希泽,让特朗普和白宫原则上同意达成协议。但美国财政部前官员洛文杰坦言,这种可能“很难做到”。第三种结果,即最坏的结果是谈判破局。“如果协商结束后没有任何声明,就要小心了。”
“本周的谈判会发生什么?”路透社28日称,在谈判开始前,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称美中距离达成协议还有“几英里远”,降低了外界对此次磋商可能达成实质性成果的期望。“贸易谈判通常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有结果,因此最后结果可能要到2月底才能揭晓。”报道认为,如果双方取得足够多进展,也可能同意延长谈判期限,去年的北美自贸协定重新磋商时就曾这样。
美国CNBC网站27日认为,虽然贸易战可能让中国伤得比美国重,但如果摩擦持续,情况到今年春天可能反转。美银美林公司经济学家指出,由于大规模国内振兴措施,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好转。而美国方面,随着政府的减税和支出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学家已预测美国经济将在下半年放缓,部分甚至预测增长率低于2%。
28日,在“新加坡透视2019”论坛上,中美经贸问题也引起与会者热议。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在会上对1200多名听众说,中美贸易问题最终可能得到解决,“中国有80%的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他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中国)感到害怕或者很慷慨,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在他们一边。他们知道自己在所有的领域都在缓慢地进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杨荣文说,中美的竞争关系将一直持续到美国确信“中国不同于美国、不同于苏联”。他告诉与会者:“每一位中国领导人都熟读《孙子兵法》,你必须了解战争,为战争做好准备,但轻易投入战争是愚蠢的,因为战争一旦开始,将会耗尽你的精力并导致无法预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