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9-01-29董清科汪代杰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癌性脊柱例数

董清科,汪代杰,尹 雷,章 伟

(泸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 泸州 646000)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骨转移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现象,特别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中常见,其发生率占转移性肿瘤的15%~20%,脊柱胸腰段及骨盆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1]。癌性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生存期也有一定影响[2-3]。目前临床对骨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止痛、放化疗、手术等综合治疗[4]。放射治疗是治疗骨转移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治疗中发现125I粒子的植入对癌性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4.3(37~76)岁。原发肿瘤均有病理诊断,其中肺癌11例、乳腺癌8例、前列腺癌5例、宫颈癌4例、直肠癌2例、鼻咽癌2例,骨转移则根据CT、MRI、ECT、PET-CT及病理学等来诊断,32例患者共47个病灶。

1.2 纳入标准 (1)疼痛程度均在中度以上(NRS评分>3分);(2)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3)均完善了相关的术前检查;(4)无手术禁忌证;(5)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3 仪器与方法

1.3.1 仪器 采用北京智博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及提供的放射性125I粒子(大小为0.8 mm×4.5 mm, 钛合金包壳, 活度0.8 mci, 半衰期59.6 d)、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质量验证系统、18 G粒子植入针和国产弹夹式植入枪。

1.3.2 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行CT扫描, 层厚5 mm, CT图像传输到TPS,由2名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放疗专科医师在TPS上共同勾画靶区后,经TPS计算所需的放射性粒子数量及活度,模拟植入,设计粒子分布,以及对敏感器官的保护等。术前空腹6 h,对精神紧张患者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术前30 min常规予以止血及止痛处理。治疗步骤:采用俯卧位,根据CT扫描图结合TPS确定进针点及进针角度, 在皮肤表面画出标记线,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采用多点浸润麻醉,然后用粒子植入针按照拟定的进针点、方向和深度穿刺进肿瘤内,穿刺困难者采用骨穿针穿刺后再予以粒子植入针穿刺,按照TPS指定的计划将125I粒子均匀植入。植入完成后行CT扫描,了解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术后验证,必要时进行补种,以保证整个靶区放疗剂量均匀充足,并且周围正常组织得到保护。邻近神经根和脊髓的病灶粒子植入治疗后,由于穿刺出血产生的水肿等可加重对神经和脊髓的压迫,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压迫症状,术后1 d行胸腹部X线片了解有无粒子移位,基本流程如下:确定患者脊柱转移瘤部位、行术前CT扫描、完成靶区勾画及TPS计划、根据TPS计划在CT引导下行粒子植入、术后验证。

1.4 疗效评价 疼痛程度及疗效评估标准采用NRS评分[5]: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9:重度疼痛;10:剧烈疼痛。疼痛缓解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值÷治疗前疼痛评分)×100%,>75%为明显缓解、50%~75%为中度缓解、25%~50%为轻度缓解、<25%为无效。

2 结 果

2.1 术后各时段的疼痛缓解情况 32例患者共47个病灶均成功完成植入计划,植入部位腰椎16例, 胸椎13例, 颈椎3例;中位肿瘤体积6.5~120 mm3,共植入粒子12~45粒,中位粒子数30粒,平均肿瘤匹配周边剂量110~160 Gy,平均1~1.5 h;患者均获得疗效评估,植入1 d、3 d、7 d、15 d、30 d、60 d、90 d后评估患者相应的NRS评分,计算出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3.13%、75.00%、90.63%、81.25%、81.25%、81.25%、81.25%。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缓解患者例数+中度缓解患者例数+轻度缓解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见表1。

表1 术后各时段的疼痛缓解情况

2.2 不良反应 术中穿刺过程中有3例患者少量出血,予立刻止血治疗后停止;有5例患者穿刺后出现穿刺点疼痛,予曲马多止痛后缓解;随访3个月均无重度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脊髓炎的表现。

3 讨 论

脊柱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脊柱胸腰段及骨盆多见,疼痛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但骨转移较少在短期内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治疗主要目的是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对骨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止痛、外放疗及化疗、手术、中医中药、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方法。外放疗及化疗周期长,并且因脊髓的剂量限制原因,外放疗难以提高放疗剂量,外放疗疼痛缓解率在60%~73%[6]。手术创伤大,脊柱转移瘤患者多为晚期癌症患者,体质差,手术对患者身体影响较大,部分患者未能接受。目前常用的阿片类止痛药物,因消化道反应重、多数患者担心成瘾,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部分患者依从性差,从而导致疼痛控制欠佳。经皮椎体成形术目前在椎体转移瘤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75%~94%之间,但也存在PVP渗漏的风险[7]。

125I粒子植入治疗是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方式,主要的特点:(1)通过微创的方式把125I粒子植入瘤体内,长时间的低能量、高剂量持续照射(90~160 Gy)使肿瘤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2)连续释放的低能量γ射线长时间照射处于不同分裂周期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达到自我增敏;(3)其辐射的γ射线能量低(35.5 keV)、穿透力弱、射程仅1.7 cm、对周围正常组织辐射损伤小,有较高的放射治疗增益比;(4)低剂量的照射可增加肿瘤内乏氧细胞的敏感性,增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8]。

125I粒子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主要机制如下:(1)杀伤及杀死癌细胞,减少或终止了肿瘤细胞所分泌的缓激肽、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致痛因子的释放;(2)长时间、近距离、高剂量照射,杀死肿瘤细胞,缩小了肿瘤体积,减少了肿瘤对周围神经及脏器的压迫及肿瘤的张力;(3)长时间的高剂量放疗,使瘤体内或瘤旁血管纤维化或血栓形成,血管的通透性降低,从而使致痛因子通透受阻[9]。

有研究结果显示125I粒子植入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癌性疼痛安全有效,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可达75%~90%[10-12]。本研究显示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引起的癌性疼痛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续的特点。余春林等[13]也报道125I粒子组织间插入治疗骨转移性疼痛短期内疼痛缓解明显,并且并发症较少;特别对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缓解快,缓解率高;江旭等[14]研究也得出了上述结论。由于受脊髓耐受量剂量较低及脊柱解剖结构的影响,部分肿瘤区域粒子种植受限,影响了治疗效果,并且目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的最佳剂量和粒子活度的研究较少;但王俊杰等[15]指出剂量的制定多是经验性的,不仅要多借鉴国外的研究结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例数偏少,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倚,未来将继续纳入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观察。

综上所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的疼痛,有起效迅速、疗效显著、微创的特点,较少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作为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癌性脊柱例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更正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