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教学现状研究
2019-01-29徐丽碧
徐丽碧
(莆田海峡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莆田 351144 )
体育教学在中的发展以谋求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整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近期目标,以形成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学会自我保健、保持终身健康为远期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习惯也在得到加强。但学生群体中也存在部分体质弱势人群,其中包括长期缺乏运动、营养水平较差与先天性体质弱势的学生等,为了能够更好的向这些体质弱势群体传授正确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从适应于体质弱势群体身体发展的不同方向入手,探讨能够促进体质弱势群体获得良好身体素质与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体育课程中的啦啦操教学为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啦啦操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学习现状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起初遍布与各大体育赛事的现场,起到加油助威、鼓舞士气的作用,后随着啦啦操的不断发展,成为了能够有效结合舞蹈、音乐、体育、保健、娱乐作用的体育运动,由于啦啦操具有独特的队列顺序、相应技巧,又具有美感,因此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将啦啦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还能够在啦啦操学习氛围中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体育活动中。但就当前学生运动情况而言,还存在部分体质弱势群体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等情况。
(一)学习兴趣不高。啦啦操在体育运动形式上具有独特美感,并且融入了许多舞蹈元素,受到传统意识的观念影响,许多男性中专生对于啦啦操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偏见。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中,对于运动的兴趣本就不强烈,而啦啦操有需要投入较多的热情,因此这些学生经常以各种理由逃避啦啦操课程的学习。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在身体机能与运动意识上较其他学生本就更差,对于啦啦操这种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与精力的体育运动,大多不感兴趣,且其会以体质问题逃避体育运动,对于啦啦操的学习兴趣较低是当前体质弱势群体较为主要的现象,如何在啦啦操教学中改变学生的这种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啦啦操的学习,增强体质,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二)身体素质跟不上。啦啦操本身是具有较高灵活性的体育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啦啦操队列的美感或整体氛围的体现,对于每一位学生都会严格要求,但同时,啦啦操也是一项十分需要耗费身体机能的体育运动,对于一些体质弱势群体而言,啦啦操的学习与训练运动强度较大,其难以在正常教学环境下跟上教学进度,这种情况下体质弱势群体的学生还需要进行加练,不断耗费其时间与精力,若是运动强度超过运动负荷量,容易造成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身体的不良反应。这体现出啦啦操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课程内容与模式的设置还存在一定缺陷,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当前中体质较弱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且对身体素质造成一定影响。
(三)组织纪律性不强。体育课程在许多学生眼中仅是一门选修课,不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便能够得到学分,因此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往往是难以达到吻合状态的,就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啦啦操课程而言,一场新的啦啦操队列排练需要花费十分长的时间,这与啦啦操课程的选择相关,但同时也受到了啦啦操教学中学生的不配合、学生身体情况不适应、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影响,造成了啦啦操教学流于形式,许多体质弱势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浑水摸鱼”,更不愿意学习体育课程,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大大下降。
二、啦啦操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
就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而言,在啦啦操教学课程上,还存在部分不足之处,这使得体质弱势群体对于啦啦操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有效性也较低。针对这种问题,需要从啦啦操体育教学的目的、内容与模式各个方面提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教学目的的不适应。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大多是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获得正确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观念,以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获得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成为热爱体育并能够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实际教学环境中,针对体质弱势群体,这种教学目的还存在极大的不适应性。体质弱势群体在体育运动中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上应有一定的特殊化或个性化,能够在逐渐提高体质弱势群体身体素质的情况下培养其获得较好的运动能力与体育意识,但当前体育教学的目的面向的是更多的普通学生,不利于体质弱势群体的良好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目的上,就啦啦操教学而言,应该从啦啦操的教学情况与内容、学生适应性上进行教学目的的完善与补充,为体质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体育发展空间。
(二)教学内容的不适宜。啦啦操教学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是具有特色的一部分,但较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啦啦操的教学确实存在本末倒置的观念意识。就当前啦啦操教学内容而言,存在部分的啦啦操教学是为了学生参加比赛或作用于校级活动而排练、训练的内容,在运动内容与运动强度上较大,不利于体质弱势学生的参加。但为了维持啦啦操教学的队列美观,常常需要体质较弱学生在该运动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这种由于啦啦操教学内容不适宜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情况,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强度、教学个性化上加以创新改变,形成对于体质较弱学生的针对性教学。
(三)教学模式的不合理。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不一形成的教学效果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并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但当前在许多的体育教学中大多都是同一种教学模式,既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与考核,这种教学模式给体质弱势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没能够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还间接的导致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情况下训练下加速变差。在啦啦操教学上,学生需要进行统一的教学考核,这也要求体质弱势学生在学习、考核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普遍学生相同,否则容易造成个人与团队考核得分的下降,这对于体质弱势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压力,这种由于教学模式不统一带来的不良影响造成了体质弱势群体对于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不感兴趣,甚至造成学生的反感,不利于体育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个性化不足。啦啦操教学是具有较强灵活性的,不需要学生一味的在队形上变换,这样容易使得教学变得十分死板,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啦啦操教学正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多样化的内容进行啦啦操教学。但反映在体质弱势群体身上,似乎依旧没有为其“量身打造”的啦啦操教学内容。啦啦操的教学内容、队列、形式一直在变化,但从教学个性化上而言,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确实不足,更多情况下是为普通学生进行的教学设计。这种由于教学个性化不足,教学设计针对性低的情况造成了体质弱势学生难以在啦啦操课程的学习上获得对个人有益的观念与意识,只会将啦啦操的学习当成一种任务,难以真正将体育观念与意识内化为个人观念意识。
(五)教学专业性不高。体育教学中,对于一些特殊项目的教学,存在部分教师不专业的情况,例如舞蹈教师教授瑜伽、啦啦操等情况,实际上,教师本身或许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但就不同科目的教学而言,还是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做到术业有专攻,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当前部分在啦啦操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便存在教学专业性不高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更加重视部分内容的教学,如身体形态、舞蹈节拍等,没有真正从啦啦操中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过于形式化教学。这对于体质弱势群体也是一种较为不良的教学模式,难以为体质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与考量,并且十分不利于体质弱势群体的身体素质提高与运动意识提高。因此针对啦啦操体育教学专业性不高的情况,应从教师层面入手,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性,为体质弱势学生创建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
三、啦啦操体育教学中针对弱势群体的教学策略
啦啦操体育教学是一种很好的传播体育意识与体育观念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但在体质弱势群体中,啦啦操教学的有效性还没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是由于啦啦操教学中对于体质弱势群体的教学针对性还不够强,没能够从学生的特殊性上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导致了体质弱势群体对于啦啦操课程的不喜爱,不认可。因此在啦啦操体育教学中,需要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进,提高体质弱势群体对于啦啦操教学的正确认识,帮助其获得良好的身体素质与体质情况。
(一)教学目的更加具有适应性。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啦啦操教学,在教学目的上应更加适应体质弱势学生的现有情况,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提高体质弱势学生对于啦啦操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就教学目的而言,应以体质弱势学生为设计基础,更加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机能与体育环境进行目的的设计。例如在教学目的中应具有逐渐促进体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提高的部分,也应该针对体质弱势学生进行教学有效性的设计,避免教学过程中盲目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情况出现。教学目的是体质弱势学生在啦啦操教学学习上得到创新的第一步,以教学目的适应性的提高促进体质弱势学生的啦啦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
(二)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多样,学生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权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所增加,灵活参加体育活动。在教学内容上不应具有过多的限制性,但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针对体质弱势学生,体育教学应更加特殊化,在啦啦操课程的教学上,体质弱势学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在学习内容中也应该得到针对性的设计,以能够提高体质弱势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弱势学生在教学强度上不应与普通学生相同,因此在啦啦操队列排练、训练中,不能要求体质弱势学生与普通学生具有相同的运动能力与运动激情,这样会影响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可针对体质弱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对一些运动幅度较大、运动节奏较快的部分加以修改,以适应体质弱势学生当前学习环境与学习能力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可对体质弱势学生的啦啦操学习创新队列训练内容,以较低的运动强度与较强的灵活性提供体质弱势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啦啦操课程的学习中充分表达自己,发挥个人能力与运动热情,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与接受能力,促进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观念的加强,逐渐培养体质弱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获得正确体育观念与体育意识的主要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目标中,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单一的教学模式、考核模式会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反感,并且将其作为一种任务,仅在考核前加强完成度。这样不利于学生体育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当前在啦啦操教学中,针对体质弱势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是统一的,这给体质弱势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难以在学习中获得学习兴趣。因此针对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需要作出有效的改变。在教学模式与考核中应多做创新,以个性化、特色化作为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础,不断在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中得到改变。就考核模式而言,普通学生与体质弱势学生的考核内容可以设置为不同方向,且就考核标准上,体质弱势学生的标准应更低,这样才有利于加强体质弱势学生的学习自信,并从中获得学习兴趣。就教学模式而言,啦啦操的教学可以是多样的,可以由学生组织、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对于体质弱势学生也有较好的吸引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个性化的增强。针对于体质弱势学生的啦啦操教学,在教学上应更加具有个性化与特殊化,以能够适应学生身体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在教学个性化的考量上,应充分体现出体质弱势学生的特殊性,针对性的设计体质弱势学生的啦啦操教学内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作出改变与创新,以这种形式进行的教学设计在针对性上更强,也有利于提高体质弱势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起到增强学生体育兴趣的目的,有利于在啦啦操教学中获得学生的参与欲与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体质弱势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教师专业性。啦啦操体育教学在教师专业性上应更加关注,以教师专业水平的增强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是必要的。通过教师专业性的加强,在啦啦操教学上,能够更加有利于分析不同的学生的情况,并作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这有利于体质弱势学生在啦啦操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关注,能够从教学内容中进行针对性的帮助,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意识。
结语
啦啦操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是身体健康,获得学生体育意识提高的主要途径,当前在在啦啦操教学中,针对体质弱势群体,缺少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造成体质弱势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以体质弱势学生的现有情况与体育教学环境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促进体质弱势学生在啦啦操学习中获得正确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观念,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