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初步研究
2019-01-29周瑛
周 瑛
(肇庆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65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必由之路。
一、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恩政党理论及组织思想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及其组织思想的发展和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时就认识到党的组织力的重要作用,认为共产党是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结合的产物,工人运动必须紧紧依靠党的组织,才能不断走向胜利。“要使无产阶级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个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2]685,而这个政党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组织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有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的,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把自己的所有力量拧成一股绳,注重从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相结合的基础上,既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又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强调团结是其“一个基本原则”,把团结写入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并认为达到团结的途径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看来任何大国的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2]651;还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要团结组织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及其组织思想是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二)列宁政党建设理论及组织思想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政党理论及组织思想的指导下,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和深入研究,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内容,并经历了十月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伟大实践的检验。在政党建设的组织思想方面,列宁进一步明确了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先锋队”[3],并且注重党员质量的提升和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确保了党的组织力基础;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价值,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组织力始终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指导;明确党是有组织的部队,是以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并接受组织监督;强调党是无产阶级团结联合的最高组织形式,“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5];还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时刻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及组织思想也是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及组织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及组织思想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并形成了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党的建设理论和组织思想。毛泽东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组织力的概念,并在《论持久战》中作了论述,之后又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作为党的一种工作方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毛泽东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如“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是同党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6],与党的政治路线相联系使提升组织力有坚强的政治保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从思想根源上解决提升组织力的障碍,“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7];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党,在党和国家生活中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生动局面,使提升组织力具有自由民主的氛围;提出“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和宗派主义”等选人用人思想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为提升组织力提供人才保障和作风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发生转移,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围绕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干部队伍要“四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思想,组织思想随之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思想和理论,为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
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价值意义
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目标新部署,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固本强基之策,是“坚持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设“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2的内在必然。
(一)实现历史使命的力量之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历史使命,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历史使命。实现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不断汇聚起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推进“四个伟大”的固本之举,是实现历史使命的强基之举。党的历史证明,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但人民的实践和力量需要动员组织起来,需要凝聚团结起来,才能形成磅礴之力。辐射面广、分散性强的党的基层党组织承担了动员组织和凝聚团结的角色和职责,成为党的组织力的基础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强堡垒。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提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发挥动员组织、凝聚团结基层群众的基础力量,才能增强向中央看齐、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既利于发展又利于强基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
(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保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新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需要。化解新矛盾、满足人民新需要,“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11,也给基层党组织提出新的要求。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放置于新时代的今天就是要不断解决新矛盾和满足人民新需要。基层党组织处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与人民群众一道处于新社会矛盾的第一线。解决新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新需要,需要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坚强领导和动员组织作用,广泛凝聚民心。不论是解决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还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统筹协调能力、社会整合及政治引领力等组织力,将人民群众有序地组织动员起来,回应民情呼唤,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实绩使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这个角度上看,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不断解决新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幸福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和基础保证。
(三)坚持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最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首要基本方略。这条首要基本方略的提炼是对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对宝贵经验的继承。基层党组织位于党的细枝和末梢,提升其组织力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推动党的领导的有效实现。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治领导,但必须通过有序敏感的“细枝和末梢”来实现。提升组织力还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需要充分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具体内容及执行方法。基层党组织处于带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沿阵地,具备掌握并反馈各地贯彻执行情况的良好条件。通过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能够增强其获取并传导各方面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党的领导得到不断改善。从这个视角分析,提升组织力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
(四)继承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成立之初,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小组,注重发挥党小组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动员作用。党的四大时,党的基层组织确定为党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此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在推动大革命蓬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时期,党更加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三湾改编”明确将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的整体力量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党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更突出的位置,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在发动群众支援配合抗战、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稳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为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党又通过基层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有效地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历史启迪未来,据于上述分析,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新时代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的必然要求。
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理念原则
(一)以新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在每个领域、每个方面都结合中国实际讲出了“新语新话”,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把握新时代党建的新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既要着眼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管党治党的重大意义,又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全面深入领会党中央对管党治党的科学部署,增强提升组织力的思想自愿、行动自觉和实践自信。要以新思想指导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结构的优化设置、组织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力量的合理调配等工作,让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力的提升过程中自然发挥、充分彰显,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
(二)以新征程为坐标
党的十九大围绕民族复兴以系统和前瞻的眼光作出决胜全面小康和开启新征程的战略部署,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具有强大的方向性和统领性,对党和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起到统领作用。这一战略安排也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强大的凝聚力,充分考虑我国发展面临的良好态势与重大挑战之间的关系,人民群众当前需要与未来社会发展可能之间的关系,必将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全面小康社会和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好象人体细胞,分布在全国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和东南西北。“细胞”的生命力就体现在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在决胜全面小康和开启新征程的战略坐标中找准位置,确定目标,规划作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具有优秀组织力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以新要求为指引
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1]62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建设在党走过近百年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革命时期强调党的建设的核心是要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政治工作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革开放之后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十八大以来更是将政治问题作成“根本性的大问题”,政治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基层党组织从距离上可能远离党中央核心,但绝不是远离政治,讲政治依然是基层党组织的首要和基本功能;从结构上可能处于党组织系统的细枝和末梢,但其组织力却影响全党的组织力。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坚持以“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新要求为指引,确保以政治意识为首的四个意识和政治建设这项党的根本性建设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党员个人。
四、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路径选择
(一)以增强政治功能为首要任务
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上,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首先要通过学习教育增强政治功能。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中央部署的主题教育,结合实际自行组织主题和特色鲜明的学习培训,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大政方针的学习培训,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与中央团结一心,与中央保持一致,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拥护者和忠实实践者。其次要在执行落实中增强政治功能。基层组织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管辖范围内各项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既要防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又要防止软弱涣散、党的领导弱化等问题的出现。再次要在提升服务意识中增强政治功能。政治功能并非空洞口号,需要具体的“附着物”。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作用,提升服务意识,引领服务群众,在群众急需之时出场和作为,就是增强政治功能的一种实在表现。
(二)以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为主要抓手
在社会快速流动和变迁的新时代,党员活动的时空更加多样化,原有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已明显表现出不适应现象,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首先要制定组织设置标准。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时代要求。围绕扩大覆盖面、提升组织力的目标,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在经费、队伍、责任保障等方面制度和机制,使组织力真正发挥出凝聚作用,将每一个党员团结至党中央周围,组织在基层组织之中。其次要创新组织设置。组织力的提升需要合理科学的组织结构作保证。要在原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增强其张力与弹性,既保持标准和规范,又适应变化和分类指导,并主动将触角伸向网络空间和其他目前未触及的领域。依据“党员在哪里活动,组织就在哪里设置”原则,在现实与网络双空间格局中,灵活设置各类组织。再次要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基层组织的活动载体,使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升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和基层党组织力自然随之提升。
(三)以加强带头人和班子队伍建设为关键举措
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带头人队伍。要突出政治标准,让能力强、威信高的党员上任,实施好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党组织书记轮训工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其次要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深化干部驻村工作,精准选派好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做好后备力量储备,真正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再次要依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配备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基层组织书记和班子同样都是组织力提升的保障。在把好入口关、考核关和选拔关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实际进行班子搭配,要以精干高效务实的目标组成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使整个班子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都能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
(四)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为基本要求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础的组织,也是党的建设的最基本建设。党支部的组织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全部组织的组织力就自然整体提升了。首先要在党员发展上把好政治关并加强日常管理。党支部接收党员的基层入口,也是培养党员的前沿哨口。发挥党支部的领导作用首先就表现在党员入口的把关上。要把素质优秀、立场坚定、在群众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员吸收入党,更要把吸收进来的党员管理好、培养好、教育好,把党员联系、服务和影响群众的作用发挥出来。其次要加大建设党支部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加优秀支部的数量和规模,发挥优秀支部的影响和带动作用,通过整顿、治理以及优秀支部的帮扶和支援,逐步减少后进支部的数量,也解决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先进支部发挥影响力、后进支部追赶先进步伐的过程中支部组织力就得到了提升。再次要健全和完善组织原则、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相关体制机制,为党支部在发扬民主、多方协商基础上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五)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为根本保障
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形式。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与有没有严肃认真的组织生活密切相关。首先要认真贯彻组织生活制度。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增强组织生活的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烧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让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其次要加强党内基层民主。以民主为基础的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才是真正的有效的组织力。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