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兴华CERNET 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领路先锋

2019-01-29张彤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网教育网络兴华

文/本刊记者 张彤

1994 年11 月,由清华、北大等全国八大地区十所高校承担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开始实施。北京大学承担CERNET 华北地区网络北大主节点的建设任务,主要负责河北省、天津市及北京市的高校与CERNET 的连接工作。

25 年春华秋实,北大主节点与CERNET 共成长。作为CERNET 专家委员会成员之一,原CERNET 华北地区网络中心(北京大学)主任张兴华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CERNET 这项大工程离不开众多高校的支持,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和团结的典范。

连接世界,开创先河

《中国教育网络》:请您回顾一下与CERNET 结缘的过程,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张兴华:25 年一路走来,CERNET 并不是一条平坦大道,经历了很多曲曲折折,能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建设初期,印象最深的就是通信设备和线路。最早与北大实现网络连接的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当时使用的是X.25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连接技术,以9.6K 的传输速率实现北京到天津的远程连接。现在看来9.6K 的网络速度简直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确实开了与北大主节点连接的先河,第一次使主节点发挥了作用。X.25 的应用尽管速度慢且通信费用高,但却使老师和同学们尝到了上网的甜头,并带动了学校的网络应用,同时提高了其他院校联网的积极性。

1995 年,第43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很多欧洲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南开大学通过互联网把这项赛事转播到欧洲,当时的带宽只有9.6K,也是CERNET 第一次应用在赛事转播上,但却让欧洲人足不出户观看自己国家的选手比赛。

1995 年,10 所高校联合建成CERNET 主干网,这些大学都是全国知名大学,大家能团结得那么好,并且坚持25 年是非常不容易的。CERNET 建设必须依靠集体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学校发挥自己的长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考虑如何把网建好,为全国高校和全国教育信息化服务。目前,全国有41 个节点,这些节点学校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推动了教育网的发展。

1996 年1 月8 日,教委组织了验收和鉴定。鉴定小组认为,CERNET 网点建设采用的技术已经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中文信息资源建设、国外信息资源镜像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中国教育网络》:建设第一期网络时,北大主要负责哪些工作?接入CERNET 之后,对北大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影响?

张兴华:北京大学以原有的校园网为依托,充分利用建设校园网时培养的技术队伍和经验,于1995年底完成了CERNET 华北地区网络北大主节点的建设任务,通过光缆以10M 速率与CERNET 网控中心相连。北京大学主节点作为CERNET 主节点、CNGICERNET2 核心节点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北地区主节点之一,承担着华北地区部分教育单位和科研机构通过教育网接入Internet 的工作。

接入CERNET 之后,理科专业的学生获取信息更加顺畅,学校的财务、人事、学生工作、教育等都由计算机进行管理。过去教育网存在一个矛盾,就是国内互联互通不够,现在这个矛盾正在逐渐解决。

CERNET 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搭建平台

《中国教育网络》:今年是CERNET 建设25 周年,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您觉得CERNET 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兴华:CERNET 的主要成就是给中国教育信息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以高校招生录取为例,以前要亲自到录取现场,一个一个翻档案,现在通过网络就能录取。另外,在师资培训方面,边远地区师资力量比较弱,优质学校比较少,教师水平需要提高,异地培训,财力、物力消耗特别大,如今通过网络互动,提升教师素质省时省力。

《中国教育网络》:早期CERNET 还支持过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能否请您谈谈相关情况。

张兴华:当时我国西部还比较落后,一是人才留不住,二是基础设施欠缺。为推动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组织专家,拿出经费,为西部150 多所大学建设校园网。不同专家分管不同区域,助力项目的验收和检查。我当时主要参与了甘肃、陕西、新疆的项目,一是负责方案审查,二是负责设备采购。西部院校技术力量薄弱,缺少专业人才,只能找当地公司帮忙做方案,专家组对方案进行评审,再决定购买什么样的设备。

《中国教育网络》:多年来,CERNET 无论是在技术路线,还是人才培养方面,为各个高校提供了资源共享,取得了诸多成就。请您总结一下CERNET 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张兴华:首先就是方向很明确,教育部领导层面把握得很好;另外一个创新机制是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很多细节工作还是要通过管理委员会来落实。尽管CERNET 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但是依然不断前进。

CERNET 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教育网络》:CERNET 团队后来开始做CERNET2,并且大力发展IPv6 下一代互联网。您认为这对于今天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特别是网络核心技术研究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兴华:为什么要做下一代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IP 地址问题。IPv4 地址资源有限,使用IPv6 能有效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北京大学深入探索IPv6 应用,在大规模路由和组播、跨机构认证与授权、可信任的电子政务应用、重点学科信息资源系统、校园学习生活交流平台等关键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IPv6 网络建设和运行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国教育网络》:您能分享一些北大特别有价值、有代表性的应用吗?

张兴华:北大天网在教育网中绝对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文编码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发现”的研究成果,北大天网与清华指南针、华南理工木棉并列为教育网三大搜索引擎,1997 年首先在CERNET 上向广大Internet 用户提供Web 信息搜索及导航服务。

《中国教育网络》:如今,CERNET 成为中国最大的学术网,也是中国教育信息化重要的基础设施。CERNET 下一步发展思路是什么?您对CERNET 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

张兴华:第一,继续做好IPv6 工作;第二,了解各个高校用户对网络的需求。最有发言权的还是用户,他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有什么经验、问题,哪些地方使用不便,这些都需要集中起来,然后由CERNET 进行研究。同时CERNET 也需要在应用层面下足功夫,收购一些学校好的应用,变成全网公共财富。

对于CERNET 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要解决好带宽矛盾,将应用做得更好,使更多高校和用户满意。

猜你喜欢

教育网教育网络兴华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兴华市林湖乡: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摄影作品欣赏
基于IPv6的行业云安全服务互助平台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马兴华摄影作品欣赏
红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