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学术空间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研究

2019-01-29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术图书馆

第84届国际图联大会强调,内在的变革必须伴随大环境的变革,全世界的图书馆都必须依势而动、坚决转型,这是我们的职责和机遇[1]。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学术研究进入新阶段,新兴技术与数字研究工具的开发应用使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逐渐向数字学术转变,在科研数据分析、利用、管理等方面,用户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美国《2016年学术图书馆发展趋势》[2]、《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2018-2022年发展战略》[3]都表明,数字学术正在成为学术图书馆研究与实践的新对象,数字技术与服务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学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科研人员提供学术资源与专业服务的重要职责,要搜集、存储数据,更要掌握数字化工具、手段,进行数据处理、挖掘和知识组织、传播,实现知识创造和服务创新,因此数字学术空间应运而生。数字学术空间致力于为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的数字学术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不仅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习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创作中心的价值,同时也在逐步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推动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服务水平的提升与整体效能的发挥。

1 数字学术空间理论

1.1 数字学术空间概念

随着数字环境的形成与新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顺应用户利用数字工具和技术从事学习、科研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尝试着整合现有资源与服务,倾力打造数字学术空间。欧美高校图书馆以不同名称命名数字学术空间,但实质上都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为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的数字学术活动提供空间、技术和服务支持。数字学术空间在图书馆领域还是新事物,其概念本身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除空间意义外,也指数字学术服务系列内容的整合和统称。

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与“数字科学”“数字学术”和“网络基础设施”等概念相关,涉及高性能计算、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高性能网络在内的一系列信息技术[4]。数字学术是应用在研究和教学过程等领域,基于数字证据理念,以GIS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为核心工具,以创造、出版、保存新知识为目标的新技术[5]。它以数字化工具与技术为手段,以学术研究与交流为目标,既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又是一种新兴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模式,还可以是数字化的学术成果。数字学术所揭示的数字技术环境、学术研究与交流环境、数字服务环境,共同构成了新信息时代的数字学术环境。

数字学术空间(Digital Scholarship Space)是图书馆为支持用户数字学术研究而提供的空间服务的统称,它通过组建专业的、高素养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运用数字化资源和数字技术与工具,为研究者提供数字学术环境、资源和服务,全方位地支持其数字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高校数字学术空间是一个数据管理与知识创造的复合空间,集技术与服务为一体,关注用户的深层次需求,致力于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系列科研、教学和学习支持活动,强调跨学科的协作性研究、教学与学习,重视新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整合、用户数字素养的培养、专业服务团队对科研实践的参与。

1.2 数字学术空间的构成

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对资源、服务进行有效整合,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深层次的、专业的数字学术服务支持的新型空间服务形式,突出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的价值与学术价值。数字学术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用户、资源、服务,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用户是校内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并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或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员工和学生。空间服务的设置、服务方式的提供以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为基础,资源主要包括必要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专业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服务主要包括数字素养教育、研究数据管理与个性化服务、项目式全程参与数字学术支持服务。

1.3 性质

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新形式。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还应成为学术研究与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6]。在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思考数字学术环境下如何展现自身在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中的价值。空间再造与转型,是其整体效能提升与战略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而数字学术空间是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空间变革的新形式,是图书馆参与高校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式,是图书馆未来空间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书馆是数字学术理念与实践萌芽、生长的理想孵化器,数字学术是图书馆事业变革与转型的新引擎[7]。挖掘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环境下的价值,准确定位,立足实际,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学术空间实践方式,是高校图书馆持续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重要命题。通过空间变革和服务转型,将新技术与新兴学术研究模式结合起来,为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完备的研究空间和专业的数字学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增强学术影响力、支持“双一流”建设的重要选择。

2 典型案例

2010年以来,数字学术空间及其服务实践在欧美、中国香港等地的高校图书馆中陆续开展,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又是世界上最具有典型实践经验与先进技术应用的代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与网络调查法,以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为重点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当前正在运营的数字学术空间的建设和运作经验,概括其服务模式和空间变革的主要方式,探讨数字学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建设提供参考,为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2.1 匹兹堡大学图书馆

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8]是美国的一所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共有各类专业性图书馆17个。其数字学术共享空间(Digital Scholarship Commons)位于总馆希尔曼图书馆(Hillman Library)的一楼,是2016年新改造的一个学习实验空间,致力于为全校师生的数据密集型研究与教学提供空间服务支持。在这个共享空间里,用户可以参与学术会议,可以与同事讨论学术项目,也可以将自己的学术成果数字化,还可以向图书馆员咨询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或者了解本校师生的数字化创意。

在空间布局方面,数字学术共享空间由以下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空间构成:办公区域和咨询空间、灵活可协调的学术会议与活动空间、计算实验室与教学空间、数字化管理实验室与活动展览空间。

在软硬件设施方面,共享空间为研究人员配备了12台具有超宽显示器的电脑和功能完备的专业扫描设备,还配备了GIS、科学图像分析、文本创作与编辑、翻译与定性分析、网络分析与可视化、科学数据演示与计算平台等25种软件工具设施,供不同需求的用户选择使用。

在服务内容设置方面,除了提供数字学术研究、交流、教学活动的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外,还通过配备专业的图书馆专家为研究人员提供数据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数字策展与管理、元数据与关联数据的创建和保存、多媒体与网络化学术展示、自助扫描与文件转换服务、全面而丰富的咨询服务、专业精准的各式培训服务以及助力跨学科跨机构跨区域的多方合作的协调服务,致力于为全校师生、科研人员与合作者数字项目的开展和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升其知名度与竞争力。

2018年,匹兹堡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共享空间与本校教学中心合作举办以媒体创作为主题的活动,在交互式的360 degree video上提供随时随地的咨询服务。每周一的下午5点到7点,参加者都可以在学术共享空间的计算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实验。通过与校内其他机构的合作,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的学习培训与实践动手的机会,也为图书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与整体效能的提升提供很好的示范。

2.2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9]是一所研究型综合大学,其图书馆系统包括大学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自1995年起,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就开始将大量馆藏资源数字化,随着信息环境的持续更新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革为现在的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于2016年3月正式成立数字学术实验室(Digital Scholarship Lab)。

在空间布局方面,数字学术实验室位于大学图书馆的一楼,通过提供技术丰富的空间支持促进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活动,也为研究会议、讲座培训、教学等提供理想的场地。数字学术实验室面积约180平方米,主要由可视化室与研讨室组成,约75个座位,有2个可以单独预约的房间,可以在大型活动时预约使用。

在工具配备方面,可视化室配置了可以协助数据可视化、数字学术研究工作的巨大数字显示屏、蓝光放映机和互动白板,鼓励用户自带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把资料投影于墙上的数字显示屏用以讨论。研讨室备有高效能电脑,安装了专业的数字学术研究软件,可以进行地理空间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决策、多媒体编辑、可视化和模拟分析等;提供多功能影印机,可进行复印、扫描及影印;可随意移动组合的桌椅,方便教研人员进行研究讨论。

在人员支持方面,组建了专业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就如何进行数字学术研究、如何使用数字学术究软件工具包括空间使用过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协助联系各学科研究、专业人员以提供更加专业的研究支持。专业馆员积极参与到教研人员的数字学术研究中,从示范不同数码工具的应用,到精准获取研究数据、参考不同的数字研究方法,再到研究成果的成功发表,与教研人员共同开展项目并激发更多的数字学术研究。

在服务内容设置方面,一方面为教研人员进一步提供数字学术研究项目支持服务,紧密联系教研人员,满足他们的数字学术研究以至整个研究周期的需要,协助教研人员发掘、获取所需的研究数据和资料,提供数字学术研究工具及方法、软件应用、数据可视化、研究数据资料的版权咨询服务和元数据创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制定项目计划、监察进度、提供定期更新和项目管理,提供有关研究项目的网页创建、平台开发及长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如始于2015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与早期中国考古”是数字学术研究室与文学院考古专家黎婉欣教授合作的项目,首次把商朝(约公元前1500-公元前1045年)时期长江流域的研究资料妥善地数字化及展示。使用“R语言”处理盛宣怀信件集资料是由图书馆数字学术研究博士后研究员戴昀博士主持开展的项目,利用“R语言”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晚清企业家盛宣怀的档案,示范如何处理及分析中文电子文本,通过文本挖掘方式探索和揭示图书馆数字馆藏中隐藏的资料。

另一方面注重用户数字素养培养,定期举办各种有关数字学术研究工具及方法的讲座,并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协助他们获取相关的新知识与技能,提供现场练习的小班讲座。与教学人员合作举办与学术研究相关的讲座,教学人员可根据需求到课堂上或学系部门授课;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的推广活动推广数字学术研究的相关技术和经验分享。

3 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转型的启示

数字学术空间的构建,从用户需求把握到资源配备,再到服务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支持与协作。国外高校图书馆关于数字学术服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趋向成熟,我国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介绍、借鉴国外典型案例,能够让我们了解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学术空间概况,为转型时期图书馆利用空间变革创新服务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方面除了香港地区的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国内还没有机构设立专门的数字学术空间,仍需要一个从理论认知到逐步实施的过程,这与数字时代的持续高速发展是不相匹配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的成熟模式,根据本馆实际情况,探索建立数字学术空间的适合方式与有效策略,为数字学术服务提供新的导向设计和实践支持。

3.1 用户关系构建

聚焦用户关系,注重关系的构建与扩展。一是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需求。用户对数字学术支持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要有效识别和处理用户的广泛需求和个性化需求,面向不同用户有针对性地确立服务的侧重点,提供层次化、差别化的数字学术服务。二是重视数字学术教育与培训,关注用户数字素养提升。以嵌入式课程、系列培训与主题研讨会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各种软硬件的使用指南,科研数据政策和标准的解读,数据加工、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与工具使用,以及知识产权和开放获取等相关知识,引导研究人员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前沿技术与工具。三是注重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完善服务策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定期评估用户的满意度,估算效益,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用户的能力与水平。

3.2 资源配置

完善资源配置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完备的物理空间布局与虚拟数字资源平台相结合。作为物理空间的数字学术空间可专门搭建,集中分布,也可根据具体需求与图书馆原有的不同空间和服务融合,分散分布在图书馆的各个位置;同时构建数字仓储的虚拟资源库,注重用户科研数据资源的数字化展示、存储与数字学术相关的服务功能。二是建设具备数据素养、专业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的数字学术服务团队。服务团队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专业技能,使数字学术空间能够在广泛的领域提供支持,并能深度参与到用户的数字学术实践中,为数字学术提供全程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三是配置完备的技术工具、软硬件设施。包括分析用户数据的计算设备、资源数字化所需的设备和数字化软件、用于教学研讨与培训的多媒体组合设施,以及适用不同研究过程与成果的需要可数字化展示各种数据、图片、多媒体资料的设备等。

3.3 服务整合

整合服务资源,有效发挥整体效能。一是有效融合用户数字学术需求与图书馆服务方式。由传统服务模式向数字学术支持服务转变,提供获取和拓展知识的新模式、新媒体工具以及新的应用方法,启发用户的智慧与创造力。二是高效整合新兴的数字学术服务与传统的实体资源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满足不同研究层次需求的服务能力。三是跨部门建立协作式伙伴关系,发挥整体效能。数字学术空间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校内外各方资源、不同部门的合作支持与协同、整合原有的碎片化服务,汇集优质学术资源,引入先进技术与工具,配置高端齐全的设施,提供数字研究项目和培训机会,营造良好的数字学术交流环境与条件,促进知识创新。

4 结语

在数字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数字学术资源已成为数字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数字学术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科研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等数字学术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服务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数字学术空间也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空间变革与服务转型的新趋向,并将成为其新的实践方向。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重构空间价值、延伸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意识,立足社会环境的转变与本馆实际情况,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整合现有的空间、资源与服务,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使数字学术空间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学术图书馆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