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服厌学心理给学生一个光明的未来

2019-01-29林宏志

珠江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张兵完全性老师

林宏志

引言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意、害怕去学校上课;常常以各种借口请假不上学,或无故旷课;即使到校上课,也是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严重的甚至会离家出走、流落社会。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毫不夸张地说,厌学在当今中小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中小学生厌学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教育问题。要想改变它,就必须探究其成因,各个击破。

笔者在乡镇任教23年,先后在三个学校担任校长,接触的案例不胜枚举。虽然有部分学生厌学心理得以矫正,但更多的还是令人扼腕叹息。撰写此文,就是试图与各位一起探讨并解决这个问题。

一、厌学的类型及表现

按学生厌学的程度和时间段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厌学分成完全性厌学、选择性厌学和阶段性厌学,三者表现各异。

(一)完全性厌学

完全性厌学,指学生对所学所有科目都产生厌学心理。

完全性厌学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去学校上课,常常无故旷课(缺课),或以种种借口请假不上学;即使去学校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不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就是开小差、做小动作、搞恶作剧影响他人;上课不愿意听讲,不愿意做笔记,一看到作业就心烦,坐立不安;课后不愿意复习、不愿意做作业;考试不认真,随随便便答题;总想远离作业、远离老师、远离学校,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更喜欢幻想、吸烟、打游戏,以此自我麻醉,打发时间,学习成绩上不去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学校,完全性厌学的学生常被认为是全班乃至全校“最不稳定、最危险”的人。由于孩子对所学科目功课都满不在乎,所以常常表现出无所事事、不以为然、不服管教、行为懒散等日常行为,逆反心理强。有时候即使接受了父母和老师的劝告,也会口是心非、消极抵触,所以往往会被老师“看扁”了。在家中,这样的孩子也会被家长认为“无可救药”,任其“破罐子破摔”。

(二)选择性厌学

选择性厌学,指学生由于个人爱好和某方面综合素质的缺陷,表现出某些学科学得特别好,另一些学科学得特别差的厌学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科”。

选择性厌学是所有厌学中最普遍的一种,只是具体表现在所有学生的不同科目、不同阶段,或某些学生的特定学习阶段。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有90%的孩子有偏科现象[1],它直接导致考试总成绩的下降,是考试升学的一大障碍。

实际上,全面发展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选择性厌学的孩子之所以对各学科厚此薄彼,说明其先天智力发展没问题,只是由于偏爱不一,或者不理解每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表现出对某些学科的偏好和对其他学科的排斥。这一特点,要求父母和教师在整体把握学习特点、知识梯度的基础上,灵活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孩子,决不能因为孩子厌学而把他“看扁”,因为这种厌学是暂时的。

(三)阶段性厌学

阶段性厌学,指学生在某个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厌学行为。

阶段性厌学带有阵发性,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同时还兼有完全性厌学和选择性厌学的某些特点。由于情绪波动、环境变化、学习方法调整等因素,每个孩子都可能在某个特定阶段难以适应学习要求,从而产生暂时性的学习障碍,表现出阶段性厌学特征来。

几乎每个孩子都曾经或正在发生阶段性厌学,这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就厌学阶段的共性而言,厌学易发生在起始年级、学期开始、临近考试和毕业、刚刚换了学习环境时(如升学和分班等);就个性而言,可以说无论何时都可能是某个特定孩子的厌学期。

阶段性厌学很正常,并不可怕,只要及时引导和调整,这个阶段很快会过去,孩子很快就能重新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种影响因素消失,这个阶段就宣告结束。

二、厌学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厌学,都有其原因。厌学并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生来都是好学乐学的,之所以厌学,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邪恶之所以在他心里生根,过错在成人。”无论孩子厌学的表现如何、程度深浅,只有摸清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顺利走完健康的成长历程。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等四个方面去探寻厌学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会令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

1.学习环境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不适应学校生活,这种情形多出现在起始年级、转学后;同学关系紧张,如受到同学欺侮等;师生关系紧张,如受到老师强烈斥责等;学习困难,如成绩不理想、学业跟不上;不适应集体生活,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制度过于严格,教学方式陈旧,缺少生机与活力;考试频繁,按分数排名,一切围绕考试转,学习压力大。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如果被孩子认为是有用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如果他们认为学了这些东西没用,或者知识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孩子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厌学情绪。

3.教学方法

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偏科性厌学密切相关。教学进度快,学生跟不上;讲课内容单调、乏味、抽象、复杂,学生听不懂;课堂训练量太大,题目做不完;老师太严肃、呆板、教条等,都会导致学生不喜欢这门科目。

(二)社会方面

社会发展到今天,“十年寒窗”可以说已经是一个奢侈的名词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课堂教学慢慢演变成一种“后教学”模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也受到社会不良论调的影响:

1.“读书无用论”

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困难,读不读书无所谓。何况我们现在还是中学生,为何要过得这么苦?

2.“关系论”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文凭不如关系有用,有关系不怕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关系,考上了大学也没用。

3.“唯金钱论”

“有钱能使鬼推磨”,父母有权有势又有钱,孩子成绩好坏无所谓。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情感的归属点,也是其求知的启蒙地。家庭环境如果是不和谐甚至恶劣,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小的心灵极易被外力压倒或摧垮。家庭生活环境如果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肯定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打击,让他们觉得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都能一下子就消失无踪,学习,又还有什么用呢!厌学心理从而产生。

2.家庭不和睦

有些家庭长期处在吵闹中,家人之间关系紧张,令学生慢慢地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厌恶的情绪,厌学心理也就逐渐形成。

3.缺少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启蒙教育,对学生喜爱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对文化漠视的家庭,很难激发孩子读书学习的兴趣。

(四)个人方面

厌学心理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学生本人身上找寻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学习动机

缺乏学习内在动机,一个人如果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对学习存在理解和认知的障碍,很容易就产生厌学心理。

2.学习动力

中学生自制能力差,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3.学习习惯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了老师满堂灌,不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缺乏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不善于预习、复习的学生,就容易发生厌学。

4.心理素质

不少独生子女我行我素,自我意识强,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没有集体观念,情绪容易波动,有的还性格孤僻,这些都会对学习产生严重影响,极易产生厌学心理。

三、克服厌学心理的对策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但只要我们细细琢磨,找准对策,还是能收到不错的效果的。在任教和管理的这些年里,遇到了极多的案例,姑且摘录一二,与各位分享和探讨。

(一)完全性厌学案例分析

张兵从小生活在湖南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个子高且瘦,13岁时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广东,插班进入我们学校就读初一。

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对这位新同学很好,详细询问了他的家庭和学习情况,同学们也对这个来自外省的腼腆的同学产生了兴趣,经常走上前听他用带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聊天。这让张兵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好景不长。令张兵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新鲜劲过后,每当他走进教室时,就会有男生大声喊他“北佬”;坐在他后排的男生,则经常以他个子高挡住自己看不到黑板为由,上课时一边用手在张兵背上敲打,一边轻声念叨:“北佬,北佬……”

张兵性格内敛安静,不敢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回家也不敢告诉父母,怕辛辛苦苦打工的父母为自己担心。他只是不明白:同学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

慢慢地,他开始对全班每一个同学保持沉默,并从心底鄙视他们。可是越是这样,同学们似乎越得寸进尺,取笑他的同学越来越多。

终于,张兵开始彻底沉默寡言了。他不再参加班里的集体活动,甚至埋怨自己为什么是个“北佬”。厌学情绪骤然而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到第二学期末,数学和英语不及格。

张兵的父亲发觉自己的孩子成绩出现了问题,直接来到了笔者的办公室。了解事情原委后,他把张兵带到了工地,白天带着一起去工地干活,晚上回到工棚让孩子坚持看书学习。

这个勤劳而纯朴的父亲,就用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孩子看看父母挣钱多么不容易,做儿女的应该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又让孩子学会了在嘈杂的环境下专心致志地学习,培养他的注意力。

暑假结束后,张兵转学回老家了。后来听他的父亲说,从初三到高中毕业,张兵的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从张兵的表现看,他是属于一种完全性厌学。对于此类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

1.重拾自信,健全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厌学是孩子在学习、认知、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情绪波动、知识积累、能力运用、价值取向等各个因素中,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心理的产生。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让孩子重拾自信

让孩子重拾自信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低年级学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低年级孩子的可塑性大,容易通过恢复其自信心,使之回归正途。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虽然严重厌学,可他们每天仍然很准时地到校“上课”,仍然愿意滞留在学校里,而不是逃学。

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说他们仍然是“有救”的。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段让他们为之骄傲并常常怀念的某种经历。例如,他们很可能在唱歌、跳舞、画画、乐器、体育、穿着打扮、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技之长,只是由于成绩不好,这一技之长被看做是学习的“克星”,不但没有机会发展特长,甚至还会成为父母和教师的嘲笑对象:“你就只会唱几首破歌,做作业、考试就不行啦!”这些话会让孩子大伤自尊。可是无论怎么说,就是这种深深依恋,使得他们不愿意逃学。

俗话说:“石在,火种在。”对于这样的厌学孩子,只要有适当机会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获得集体认可,重拾个人自信,并因势利导,把他们对这些特长的依赖转移到学习上来,切实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厌学现象就会消除。

(2)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高年级学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年级孩子的厌学时间较长,甚至可能长期游离于学校、置身于集体和纪律之外,性格的可塑性很小,孩子的反叛性很强。

对于这样的厌学孩子来说,父母和教师应该着重于树立他们的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心态。

实事求是地说,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这些孩子的培养方向应当是合格公民,其“公民性”要大高于“人才性”。这就是说,克服厌学的着重点,要放在为他们将来离校后的再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上。

2.从学习习惯和方法着手改进

一般说来,完全性厌学的孩子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都存在问题。如果家长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着手,就能够快速提高其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提高了,自然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厌学情绪。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完全性厌学的孩子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家长责怪、同学轻视,从而导致厌学的。所以,父母和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着手,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完全性厌学的孩子往往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基础差,又不能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加速追上前面的同学。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

(2)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能力

就完全性厌学的孩子来说,我们主要是帮助他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缩小学习差距。例如,对于不适应环境的学生(如起始年级、转学、家庭出现变故等)来说,首先要缩小差距。有些学生刚从农村转学到城里,很可能会在英语学习方面不适应,这时候的重点就是把英语成绩先追上去。

二是提高学习技能。学习也是一种“技术活”。有的孩子在小学时没有练好基本功,到了中学便会感到很吃力、跟不上。例如写字速度慢,这在小学时还看不出来,进入中学后课堂笔记多,写字速度慢就记不完课堂笔记,学习就会慢慢掉下来,这时候就应当首先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三是从最基础抓起。孩子学习基础差,从最基础的地方抓起往往能收到实效。例如,有的孩子在数学课上喜欢把(-2)+(-3)写成(-2+-3),时间长了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算,这样的分数丢了很可惜。实际上,这反映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从这些方面抓起,提高学习成绩会立竿见影。

四是提高学习乐趣。有些孩子领悟能力比别人差,虽然学习很认真,可是学习效果不明显。对这种先天性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帮助的关键是要让他从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有了学习乐趣,他们就会“笨鸟先飞”,创造出好的成绩来。

3.因材施教,尝试另类教育

对于完全性厌学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级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正确,学习基础太差,无法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适合。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的另类教育,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办诸如“择差教育”“行走学校”之类的短期培训班,为完全性厌学的孩子提供了另一条成才之路。

另类教育特色各异,这里为大家归纳几种情况。

(1)为学生设定“适应期”。在这期间,他们必须从最基础的课程开始学起,而且必须先学数学。教孩子们怎么看书,怎么复习,怎么做作业。期满后,如果孩子不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选择离开。

(2)老师不讲课,学生靠自学,不会的问老师。学会自学,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所以,学生第一堂课就是做作业,老师从来不讲课。第二节课他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发现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3)纪律宽松,上学不上学可以商量。孩子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不想学习的时候可以自己跑出去玩一会儿。如果孩子对哪门课感兴趣了,可以持续学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学烦了再换科目,相当自由。这里没有电视、电脑、玩具,也不能吃零食,学生最大的娱乐就是去外面跑步。孩子不想学的时候,他即使身在学校,心也会跑的,不如给他放个假!

(4)除了学习文化,还要学会生活。现在的孩子从小被呵护着长大,如果不注重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培养,即使得了“高分”也是“低能儿”。为此,孩子们要学很多生活常识,例如,学习蒸馒头,轮流做饭,轮流洗衣服等。

在这里,笔者不敢评价这类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只是想说明,对于那些彻底厌倦了传统教育体制的孩子,与其让他们逃学混迹社会,不如让他们多一条成才途径,这总不会有错吧。

(二)选择性厌学案例分析

丽丽是我们学校任教英语的黎老师的女儿,在我们镇上中心小学读三年级时,因为在英语课堂上受到教老师大声批评,开始厌学英语。教师讲课时,她基本上不听;回家后,千方百计寻找各种理由逃避英语学习。她斩钉截铁地对父母说:“我不行,我肯定学不会。我将来不出国,所以也不用学英语。”

一年过去了,在已经学过的教材中,丽丽只能勉强读出最前面两课的简单内容,其它的课文、单词基本上不认识,26个字母也认不全。无奈之下,其母带她去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老师得知丽丽的数学、语文成绩都特别优秀,于是认为她英语学不好的原因在于消极情绪体验。一想到老师就害怕,并不是她不适合学英语,也不是她不聪明,而是工夫没到家。

由于丽丽简单的英语听说基础都没有掌握好,黎老师只好亲自辅导。每星期给她安排3次课,2次复习上册内容,1次学习新内容。小学英语并不过于强调写,所以学习重点就放在听、说、读上。由于丽丽的不自信和自我消极暗示,当一个单词读了多遍还记不住时,她会觉得自己不可能记住这个单词,情绪也会随之低落。这时候,黎老师会先放下这个单词,去练习丽丽熟悉的单词和句子。她举一反三地说出许多相关的单词和句子,让丽丽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情绪。到这时,再学习她认为不可能学会的单词和句子时,很快就掌握了。

2个月后,丽丽就在全班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很快,她又两次取得全校第一名,这极大地鼓舞了她。第3个月,丽丽就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每天早上起来读英语课文、背单词,晚上坚持听录音,遇到不会的单词和句子主动问老师,自己听录音辨析。

五年级时,丽丽在片区小学生英语竞赛活动中取得了第一名。可有谁知道,一年前的她,连英语字母还识不全呢!

孩子选择性厌学,责任主要在老师。

学生为什么会对有些学科很喜欢,对有些学科却很厌恶?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否具有人格魅力。调查表明,偏科性厌学的孩子中,有80%左右的认为自己真正的厌学原因在于不喜欢科任教师。

在这方面,优秀教师的主要经验是以下四点:

1.实施防备教学

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防备”学生出现厌学。每当遇到学生可能会厌学的地方,就会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减轻或消除厌学现象。这就好像公共汽车在起步、转弯时,售票员会提醒乘客“车辆起步(转弯),请拉好扶手”一样,这样乘客坐不稳、跌倒的现象当然就减少了。

2.实施分层教学

配合开始教学时的“及早防备”,坚持不懈的“持续防备”,对容易厌学的内容“重点防备”,学生就能得到老师全过程的提醒。在此基础上,老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分层要求(基本要求、合格要求、较高要求)。对同一内容提出不同的分层要求(划分A、B、C三个层次),对学生分层提问、分别对待,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厌学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3.结合课程特点

结合每门学科的具体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会大大减少厌学现象。例如,上物理课,就可以尽量多看、多做物理实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物理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物理化。学生真正理解了物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偏科性厌学现象当然就会减少。

4.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不仅指要尽可能地运用高效、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突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力戒单调、枯燥的题海战术,从而使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阶段性厌学案例分析

乐乐刚上初中,活泼可爱。可是最近半年来,她每天早上都要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赖在家里,不是说夜里没睡好,就是突然说肚子疼。令人奇怪的是,一到双休日不用上学时,这些症状就烟消云散了。

乐乐特别喜欢画画,有时候妈妈故意逗她说:“今天你不用上学了,就在家里画画吧!”她一听就来了劲儿,刚才还直喊“没睡好”“肚子疼”,现在早忘了。毕竟是孩子,装病也装不像。

心理医生说,乐乐得了一种典型的恐学症。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属于厌学症,多发于7—12岁的小学生身上。由于他们对上学有一种恐惧心理,所以也叫学校恐惧症。现在出现在乐乐身上,也是正常的。原来读小学时所学的科目不多,小家伙还有兴趣学习,上了初中后,要学的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科,自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厌学也就在所难免了。

乐乐的妈妈根据医生建议,从乐乐胆小、封闭、敏感、经不起批评等性格特征出发,尽量不给她思想压力;同时,和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家校双方一致商定,决不以恐吓方式劝导她上学,而是用温和的鼓励。

不到两个月,乐乐就再也没喊过“没睡好”和“肚子疼”了,厌学症状基本上消失了。

阶段性厌学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学生,但它的危害性相对前面两种较小,解决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小。从它出现的时间来看,主要是在起始年级、开学之初和临近考试之际。只要我们做好提前预防,会很快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1.起始年级的厌学对策

起始年级是指学科设置的起始年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各样的“一年级”,包括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一。

由于这时候的孩子刚刚上学,或刚刚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所以难免会有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存在着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方面的不适应。如果不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1)帮助孩子了解新的学习环境

起始年级的厌学情绪,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孩子不了解新的学习环境,由“轻敌思想”造成的。通常的情形是,孩子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认识不足。在经过一段短暂时间的好奇、热情过后,便会失去新鲜感,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感。

为此,应该从两方面来加以引导:

一是开学之初,父母有必要对孩子介绍一下新的学习环境、学科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让孩子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既不轻敌,又不畏缩。这些介绍和沟通,会有助于避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二是教师应在教学阶段开始之初,就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好知识梯度,保护孩子因为好奇而产生的尚不稳固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方面,尤其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要特别加以重视。以英语为例,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就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机械、反复的ABC式的写与换词训练,已经差不多把绝大多数孩子的新鲜劲儿消磨殆尽,期中考试后如果不增强专注力训练,会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坠入选择性厌学的行列。

(2)避免压力过大导致自卑性厌学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朵朵娇艳无比。可是当进入一个新环境,一个花篮里有许许多多“鲜花”时,仍然会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例如,原来在班里都很优秀的一些孩子,升入重点学校后,在强手如林的班集体中,原来的高傲、优越感会荡然无存,许多孩子会因此产生自卑性厌学情绪。

这时候,我们就有必要和孩子一起交流、探讨,帮助孩子以一种正确心态来看待这个问题。主要给孩子讲明三点:

一是考试排名没以前那样靠前,并不能说明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能够考入一个好学校,本身就证明了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能力。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学习方法,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二是不要把厌学原因归于强手如林、课程太难。高估了学习困难,低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只会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三是重新为自己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确定了学习目标后,要给孩子多鼓励,而不是太大压力。

2.开学之初的厌学对策

每当寒暑假结束后的新学期开学之初,总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有厌学情绪。这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四点:

(1)不要给孩子不良暗示

在放假之前,就应该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以防玩乐过度。千万不要说“这个假期你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要只顾着玩”之类的话,因为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暗示孩子“抓紧时间玩”。

(2)提前调整生物钟

临近假期结束时,要逐渐减少孩子外出参加聚会、交往的次数,逐步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尤其是要调整好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间,把孩子已经打乱的生物钟拨过来。

(3)树立起一种“大学习观”

要把孩子的唱歌、打球、练字、画画等业余爱好,都看做是学习。只要孩子高兴,他们总能从中学到东西。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

(4)允许孩子偷一下懒

当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时,应允许孩子先把书本放下,到外面去走一走。逛逛大街,听听音乐,看看天上的云卷云舒,尝尝路边小摊的小吃,搅和搅和邻里之间的无厘头……随便找个理由,目的就是为了放松一下身心。

如此这般一番,孩子会发现原来生活还有这样一种味道,厌学情绪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

3.临近考试的厌学对策

每当考试来临,尤其是各种大考来临,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也会水涨船高而至极致,有时甚至发展为装病、逃学。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四点:

(1)减轻考前焦虑综合征

每当考试来临,许多孩子内心的压力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有的孩子甚至被煎熬折磨得离家出走。应该说,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种“考前焦虑综合征”。我们要与孩子及时沟通,增加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让他学会放松,这样反而能在考试时正常发挥水平。

(2)帮助孩子正确定位

每当考试来临,每个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实际上不会人人如愿以偿。这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定位,定位在一个比较客观的位置上,重视学习过程、淡化考试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从而滋生厌学情绪。

(3)彻底放下思想包袱

应告诉孩子,不要在临近考试时为自己寻找失败的借口,更不要害怕失败。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来。

(4)重点复习基础知识

临近考试时应把重点放在复习基础知识上,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味搞题海战术,只会徒增压力,打击自信心,最终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解决厌学的根本对策在于孩子的自我教育[2]。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但我们又不能完全指望孩子能独自去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孩子的厌学原因都不是单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实效。作为一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厌学的种种表现,了解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张兵完全性老师
如梦令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差点就没命
生日蛋糕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
尴尬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