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祥纳福 丰满灵秀

2019-01-29丁秋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壶紫砂

丁秋华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纳 福》

紫砂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手工技艺中,有着相当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紫砂的诞生比之瓷器晚了千百年,但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渊源流长,工艺独特。紫砂不拘一格的造型更能够表现陶瓷艺术的精髓。宜兴紫砂和景德镇瓷器一起著称于世。一壶一世界,紫砂壶里的世界气象万千。紫砂艺术的沿袭和传承在紫砂人的手中逐渐成长,不断扩展,正在开辟出新的天地。

紫砂的古朴,是一种意境,只有懂得这种古朴意境的人,才能读懂紫砂壶的独到的艺术感染力。紫砂起始于北宋末年,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兴盛,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它在结合茶文化的基础上,更是融合了诗词、书画、雕塑、篆刻等一系列文化艺术。多种文化性质的联姻,成就了紫砂文化的标志性特色。

宜兴紫砂壶的形式美源于创作和欣赏,紫砂的造型别致多出于奇巧,形制来源也相当广泛,遵循了美的原则和规律。紫砂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人们将这种思想情感转化到紫砂的造型艺术中去,外在形式的艺术语言通过艺人灵巧的双手沉淀下来,把紫砂壶的内涵升华,概括进紫砂的造型艺术中。

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历代文人和工匠的努力,吸收其他文化和其他艺术体系的精髓,成为紫砂文化的内容。紫砂文化又在百年多的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陶瓷艺术领域里的佼佼者。在人们看来,紫砂的泡茶性能是极好的。基于此点,紫砂被众多的艺术创作者设计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深化了紫砂文化的涵盖性,更多的丰富了紫砂的内涵和属性。

笔者的这款《纳福壶》寓意明确。纳福、纳千福、纳万福,为子孙后代造福。作品选用上等优质紫泥制作,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壶身为光器成型,纯手工制作。壶盖是一只灵猪造型,生动俏皮。“小豕拱爬大豕眠,凡尘万事食为天。家肥屋润丁财旺,六畜排行我最前。”,可见,猪是福气的象征。作品各处线面“刚而不脆,韧而不柔”,使器型有一种内在的生命风韵。壶体形象更为丰满灵秀。壶口广,壶身圆,口与身完美结合。整个作品泥质上乘,色泽红而不嫣,表现出细腻圆润之感。

《纳福壶》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壶身曲线婉转,独自妩媚。壶把柔韧美好,与嘴共成一势,娇巧动人。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将美学意境表现得酣畅淋漓。此壶造型简单,线条简洁,然而色泽之流动给壶整体增添了一份轻灵之美。线面衔接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喜爱之意不禁油然而生。

迎祥纳福,紫气东来。祝福是紫砂艺术创作永恒的题材,更是人们最朴实的心愿。每一把壶,都承载着一份真诚的感情,更流露出一件艺术品真正的价值。笔者的《纳福》就是这样一把集合福文化元素的紫砂壶,让人在不经意之间,感触紫砂的神奇魅力。

风雨浸润,春华秋实。几百年精益求精的发展,使紫砂壶演变成了一门具有独特语言的陶瓷艺术,这是文人和艺人们共同创意的过程。宜兴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成型技法,极大地体现作者的创作自由度。每一把紫砂壶通常都有一个定位,大多带有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或是对人事时事的洞察,也可以是作者自身对人生的感悟。由于紫砂带着个人的喜好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才使得紫砂工艺百花齐放,各具千秋。

宜兴紫砂,传至今日,更加灿烂辉煌,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系统的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传播。紫砂艺人创作紫砂壶时遵循着一定的法则,依据传统和其特定的语言,具有传统性和继承性。紫砂艺人们遵循着传统并且不断突破,为达到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不断努力,完善艺术的创作。一件紫砂作品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使人们从视觉去感受。紫砂艺术是博大的,它是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紫砂呈现的形式将美感传递出去。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宜兴紫砂壶以其得天独厚的泥料,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科学的生产工艺,有口皆碑的实用功能,成为世界名陶。作为紫砂工艺的传承者,要不断深入研究它的工艺流程、制作手法、烧制工具及传统文化内涵。使这一散发着浓郁的古老的东方艺术特色的紫砂技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壶紫砂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