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收租金企业打工挣工资
——威海市南海新区现代农业成“脱贫之匙”

2019-01-29彭辉王晓根

农业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人口现代农业

文/彭辉,王晓根

“赶上了好政策,有了稳定收入,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威海市南海新区小观镇庙东村的建档贫困户于丽云在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寻得了一份草莓育苗工作,成了公司的定向帮扶户。她还将家里的2公顷土地流转出去,增加收入,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设草莓冬暖大棚,增加草莓采摘休闲项目,并针对贫困户设置工作岗位,让贫困户实现了休闲农业旅游全年有项目、全年有收入,最大限度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土地流转正在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依托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小观镇郐家村的贫困群众更是从昔日的“靠天吃饭”变成如今的“靠地脱贫”。郐家村位于小观镇北部山区,因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水源紧张等因素,百姓基本“靠天吃饭”,在精准扶贫中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如今,该村每年可以从南海新区扶贫基地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领到3万多元的分红,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随着南海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闲置撂荒土地越来越多,“谁来种地”的问题越发凸显。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南海新区依托小观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造镇级产权交易平台,群众不愿种地的,可委托村“两委”将土地交由产权交易平台对外流转。管委出台政策,鼓励种植大户流转贫困户土地,并拿出真金白银对流转人进行一次性奖励。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融合发展、特色发展为途径,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在现代农业培育上,依托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采摘园。目前,采摘园已流转土地33公顷,建成葡萄、猕猴桃、火龙果、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观光大棚51个,吸纳3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其中,15个葡萄大棚由郐家、隋家庄、于家庄等3个省定贫困村,通过流转土地、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可享受固定租金和股金分红,两个早期入股的贫困村去年各获租金、分红费3.58万元。基地北侧建设扶贫苗圃,收益主要用于补助3个省定贫困村、经济薄弱村及新增贫困户。去年,又引导种植大户在3个省定贫困村中心地带建设涛远农场,发展观光、采摘、垂钓等休闲项目,目前已流转土地72.7公顷,其中包括12个贫困户的2公顷土地,吸纳16名贫困人口在农场工作。

南海新区还深挖区域特色推进精准扶贫。南海海鲜远近闻名,为了利用好这一品牌,依托小观镇盘活海边闲置房产,整合3个省定贫困村扶贫专项资金,建成了4000多平方米的海鲜大市场,进行海产品批发、农产品销售,同时发展餐饮住宿等经营项目,为每村增收4.5万元,以后根据经营情况逐年增长,确保贫困村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优先安排贫困人口从事保安、保洁等市场管理工作,释放出扶贫综合效应。今年,还将投资3000万元建设农贸大市场,投入使用后,对进驻专营本地农产品、海产品的渔民施行3年之内免收摊位费政策,进一步助力百姓致富。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人口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