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典型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

2019-01-29郭红霞广西科技大学

消费导刊 2019年49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交通

郭红霞 广西科技大学

引言:《城市交通规划》这一课程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交叉性和广泛性,我国城市交通已然到了发展瓶颈期,随着城镇化与机动化地持续推进,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城市交通拥堵逐渐地由高峰向平衡、由中心城区的有限道路向整个城市建成区迅速蔓延。此外,交通作为大气污染的最大“贡献者”和建筑扬尘、工业污染以及取暖燃煤等一起,使大多数城市的阴霾天气增多,生活环境质量下降。上述问题连同交通事故、资源消耗等一系列城市交通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工作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交通规划》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对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上述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除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外,重点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

一、实施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在其讲授过程中,应用传统的讲授法使学生对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主要以精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环节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学生采集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搜集资料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利用很多高校提供的交通规划网络资源,再加上自己制作的课程学习视频,在讲课之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单。选取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一)课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并结合研讨问题教学法

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共32学时,所有的教学方法均结合理论课完成,让理论课教学与案例教学和研讨问题紧密联系,步步为营。每个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均结合相关的案例或研讨问题进行教学。

(二)实践教学——采用“以实践环节教学推动基础知识教学”

该环节在课题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为期两周,共32学时。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运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阶段。整个过程开始于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将每班分编为10-12个小组,每组3-4人,要求每组选择三个交通小区进行调查以及交通网络的规划,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实地观测并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应用四阶段预测方法预测将来的运输量,分析路网的饱和程度,并提出优化建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实践过程

项目的整个实践过程均在围绕如何以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该项目主要解决的问题。

将“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融入《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创新实践教学中。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完善《城市交通规划》的教学目标。2.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教材的选择。3.根据《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教学内容的取舍。4.融合“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思想撰写《城市交通规划》授课计划。5.结合“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理念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教学课件制作。6.按照“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项目方案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实践内容安排。7.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8.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项目。

三、实践案例

以第三章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为例进行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过程实践案例详述。

(一)教学内容

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理论的发展过程。

各发展阶段理论的特点?

2.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分为几类?

3.城市用地结构。

什么是城市用地结构?

实例:融水县土地利用规划图与县城用地总体规划。

4.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互动关系。

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什么?

实例:北京市1975-2002年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

5.交通规划理念的变化。

实例:以北京市地铁13号线为例。

6.城市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关系。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相对应的城市交通模式?

实例:莫斯里、伦敦、香港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以及新加坡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一体化。

7.城市土地利用与出行率模式。

出行率模型的基本概念?平均值法、图表法、公式法的计算过程?

实例:用不同方法进行北京市出行率计算。

(二)教学重点

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互动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相对应的城市交通模式。

(三)教学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难点1: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互动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宏观互动关系。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所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度。

难点2:城市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关系。

这个问题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上的混乱,为解决这个问题,选取了莫斯里、伦敦、香港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以及新加坡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一体化的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就使学生彻底弄明白这个概念。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所在城市交通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度。

难点3:城市土地利用与出行率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通过应用不同的方法对北京市出行率进行计算,使学生彻底弄明白这个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型和翻转课堂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应用设问策略。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活动的启发和引导,注重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主要选取了“融水县土地利用规划图与县城用地总体规划”、“北京市1975-2002年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等、“莫斯里、伦敦、香港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模式相互关系”、“新加坡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以及“北京市出行率计算”等,分别介绍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内容等。为更好地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课程学习后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精选了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关图片,并引导学生以此为背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城市交通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主要在于运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阶段。整个过程开始于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将每班分编为7-8个小组,每组4-5人,要求每组负责选择出三个交通小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观测,并画出该交通小区布局图,然后根据每节课内容,依次对这三个交通小区进行交通发生和吸引量预测、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流分配,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

3.翻转课堂教学法。该方法的实施具备的条件是,目前很多高校提供了交通规划网络资源,比如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的交通规划、长安大学陈红教授带头制作的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黄晓明教授的交通规划、同济大学杨晓光教授的交通设计等网络开放精品课程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课外学习资源,再加上自己制作的课程学习视频,在讲课之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单。选取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4.教学过程。

四、项目实践的效果

《城市交通规划》课程知识专业性较强,个别概念较难理解,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认识慢慢消化。课程教学强调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整个课程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项目驱动型和翻转课堂教学法”以推动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注重理论课与案例教学、研讨问题的交叉融合,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前后联系,实现整体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通过该教学思路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地实施,使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进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

目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教学中是否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是否将实践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比较好的教学目标。今后改进的设想:在课程教学中结合雨课堂等知识分享和传播网络平台更好地完善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土地利用交通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