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兴行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以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9-01-29李欢曹喆朱邦辉
李欢 曹喆 朱邦辉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3月发改委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环境保护做为“十三五”时期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关注领域,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七大主要目标之一。环境工程产业发展前景广大,属于朝阳行业,但是目前,从整体情况而言,因为是新兴行业,普遍存在行业企业规模不大,企业无钱合作育人;行业企业新兴发展,无精力合作育人;企业专家非常忙碌,无时间合作育人的“三无”情况。针对这一新兴行业的特征,探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合理的校企合作方式,为其他同行业的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一、校企合作“六合一”策略
针对新兴行业的特征,开展校企合作“六合一”策略:校企合作从六个方面开展,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使用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培养过程,共同培育订单学生,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合六为一,为最终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服务。
1.共同制订培养目标:依托环保职教集团,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学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研究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能力要求,分析其工作过程,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校企人员互聘互兼,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学校组成以科技特派员领衔的专任教师团队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享;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案例资源库,学校根据课程特点和培养对象设计教学模式,双方合作开发教材、课件等,共同建设网络资源。
3.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由学校提供场地、技术、人力资源和部分设备,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建设环境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校中厂”;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这些基地也是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孵育基地和中小企业的动态人力资源库;学校投入设备和资金,与企业共建“厂中校”,为企业的生产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真刀实枪的锻炼场所。
4.共同管理培养过程: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分担培养责任,保证培养质量,高度重视双方的共同评价和考核,实现过程共管。
5.共同培育学生: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为定向培养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学校与企业共同为该类学生开设专门化课程和培训。
6.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优先优惠签订协作项目,学校向成员单位优先优惠转让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支持和帮助企业进行科技攻关与产业开发,提供国内经济技术信息等,企业也通过其发展提升专业和学校知名度,共同追求发展。
二、校企合作成果
校企合作“六合一”策略开展6年来,产生了多个成果:
(一)与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在湖南省环境保护厅的支持下,本专业与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其设备、人力资源、项目均实现了共享。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全国水重点实验室就是本专业教学实训室、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环保工程技术人员就是本专业课的实训教师。这使本专业紧贴行业企业一线,教学过程现场化,教学内容随时纳入最新的技术、规范、标准、方法,学生毕业后能立即适应一线工作需要。
(二)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与全国环保科研和环境监测的技术权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使我院的学生实习实训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同时我院学生还参与了国家环保部主持的几大基础性调查工作,即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国饮用水源地污染现状调查,直接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第一线顶岗实习。
(三)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我院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教师培训、科研合作、技术推广、学生培养与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合作。
(四)与各类大型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同时与长沙市污水净化中心等3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技术交流和共同培养学生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每年都有学生前往实习和就业,在行业内反映良好。
近年来已承担各类大型科研合作项目40余项,在实践操作和对外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众多学生参与其中,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校企合作实践思考
对于新兴行业,我们在与中小型企业合作时发现,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积极性不高[1-3],所以到最后基本能真正实施,共同参与到育人中的基本都是大型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在今后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除了激发中小企业的合作育人积极性,帮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还可以考虑现阶段突出校内教学企业的作用,用教学企业同步实战训练老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