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研究

2019-01-29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11816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育人意识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816)

新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经济从快速发展到高质发展的转型“良方”,也是其后劲发展的持续“引擎”。2015年5月,《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其中提到“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研究,培养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大学生,是一个热点问题、更是必然趋势。

一、高校开展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1.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高校不仅是培育青年双创人才的集中地,更是担负起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大责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当代大学生培养工作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贯穿始终。光是培养有创新意识,无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或是培养空有一腔复兴之志、缺乏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大学生,都是无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青年创新创业行为,帮助青年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重要关键节点时做出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正确选择,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和财富,而创新创业教育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也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方式,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

2.丰富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和内涵

彼得•斯克特认为,一所创业型大学必须承担两个使命:一是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培养其建立自己的事业并具有创业的精神;第二,搭建孵化器、科技园等平台,以企业化的方式帮助参与其中的学生成就事业。前者更具普适性、后者更具选拔性。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直存在过于枯燥、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学生接受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培育创新意识,更新创业常识,更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面对世界格局变化时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从而培养当代青年干事创业时果敢坚毅的品格。训练成为企业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完成项目等具体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能真正把充实个体、为人民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抽象概念根治青年心中。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其明确的节点和育人效果也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方式和手段,做到细分、评价和反馈育人效果的可视化。

3.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每年毕业季的现象,经济形态的高质量转型带来的下行趋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与此同时,政府出台了惠及创业者的如给予税收优惠、经济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转型的发展环境也在呼吁有创新意识、有技术优势、有魄力创业的青年将想法落地,而作为主体的应届毕业生再也不能只是“等靠要”工作,完全可以乘势而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满足这一社会需求,它是一门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的专业学科,包括社会发展的阐述、创新理论的深入、创新意识的激发、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创业方式的引导、团队合作的教育等等,学生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通过社会、学校、企业等多平台联动作用,真正成长成能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开展的有效路径

1.重视构建一二课堂融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不是一节课、一个部门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要真正做到全覆盖、一贯制、全员制。根据江苏省2019届体毕业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的满意度(满分10分)调查数据显示,以南京工业大学等多所创新创业工作基础扎实的高校为例,毕业生对于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总体满意率达到76.63%,其中感到很满意占38.61%、感到满意占38.02%,感到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达到23.36%,具体而言,对于创业扶持保障、创业培训、创业实践指导的满意度达到9-9.2分,但是对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评价、个人收获、创业实践收效只有8-8.4分。由此得出,充实的课程教育方式和手段并未得到可见的教育实效,教育输出和教育输入脱节。高校应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统筹第一课堂思政教育的室内课堂、第二课堂的学生组织社团、校外企事业单位,搭建创新中心、孵化园、科技园、项目中心等平台,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明确各自的教育目标、教育师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价,构建完备的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的教育课程体系。

2.提升思政教育多元师资队伍的培育

教师队伍是育人的坚实队伍,只有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时俱进,才能保证接受教育的广大青年有一个好的基础和平台。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更新,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定期培训、考察考核,尤其是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把住源头关、质量关,真正打造一支有政治觉悟、坚定信念、纯洁品格的人民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不断充实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邀请创新创业实践前沿的企业家、校友、政府人员走进校园,成为教师队伍的一员,传递动态和信息,也可以带领教师队伍走到创新创业企业和组织中去,鼓励他们参与实践,充实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知识储备,给学生带来新的血液和活力,真正指导有想法和意识的学生完成创业行为。

3.发挥各类双创社团和组织的主体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手段和内容,激发所有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才是引导一部分有创新能力、创业想法和创业技能的青年产生创业行为。因此,要鼓励有想法、有能力、有行动的青年集结在一起,也就是鼓励创新创业类社团和组织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各创业型大学里的“劝业协会”“创业菁英讲堂”确实发挥了烘托创新意识、鼓励干事创业、培育坚毅品格的积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老师需要就社会发展变革的大背景、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正确的信念和观念给予专业、及时、有效的引导,才能真正触发该类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其在全体青年学生群体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著名的创业型大学,就是通过营造协同育人的环境、有序竞争合作的环境、宽容试错的环境,使得创新意识根植每个学生心中,获得干事创业激情、合作包容理念、实际创业技能、正确发展预期的青年更是自然而然产生创业行为,即便最终不能做出创业行为的青年人,在思想政治和创新创新教育协同育人的环境下,将这种创新意识和潜能带到社会发展中去,真正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从而逐步实现引领行业创新、提升技术能力、优化经济发展布局的国家复兴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育人意识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