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高校教师角色冲突

2019-01-29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200093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冲突教师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93)

角色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个体所表现的行为模式。在社会生活中,不同视角下不同关系中,个体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角色,角色多样性带来的角色冲突会导致主体认知矛盾和认知与行为的不一致性。高校治理过程中,除了高校内部治理主体还有多种力量参与到大学治理中,诸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社会和市场对高校的赞助和高校学子的求知需求,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的治理。但是不同主体参与高校治理对于教师的期望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高校教师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角色冲突。

一、多元主体对高校教师角色的要求

(一)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要求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国公办高校主要资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公办高校各项事务的主要监督者,我国政府集大学的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等多个角色于一身。政治权利对于大学事务的介入程度比人民想象的更深,国家干预高等教育领域既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由国家宏观调控。中央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管理体制,大学的存在必须依赖于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办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加强对高校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引导。由于政府兼有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客观上就要求高校教师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需要,即在变革中作为社会的先驱力量维护教育领域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二)社会和市场对教师的要求

社会和市场越来越多的渗透到高校运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不再是一座孤岛。一方面,高校的科研经费归根究底来自于社会,将市场经济中的资源投入高校可以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将高等教育与市场结合能够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要求、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使得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功能在外部环境的延伸和拓展使得社会对于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既要承担起培育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的责任,还要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成为文化的引领者与传播者。

(三)高校对教师的要求

高校对于教师角色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教学和科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有了专业的划分,学生的专业选择与以后的就业方向息息相关,教师作为该专业领域内的佼佼者,有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以满足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树立为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艰苦奋斗的观念。同时,高校教师也面临巨大的科研压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非升即走”的聘任制度使得高校教师生存环境恶化,特别是青年教师生存压力骤增。此外,高校内部治理主体主要表现为党委代表的政治权力、校长代表的行政权力和教师代表的学术权力等多个权力主体,一部分教师同时担任行政职务,有时身兼多职,除了教学科研的任务还需要参与到诸多行政事务中。

(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专业知识的接受者是高校多元主体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两方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知识的“专”才,更要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修养的人。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崇尚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过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关系模式受到了挑战。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更多的是被看作一种服务,学生是服务的购买者,教师是服务的提供者,二者的关系更加平等了,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二、高校教师面临的角色冲突

(一)社会职能角度,教师主职与兼职的冲突

目前,大学教师社会兼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古代学而优则仕,在现代学而优则是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近年来大家经常能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专家、学者的身影,他们让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知识,让科技离大家的生活更近。学者明星化确实能够对社会起到积极、正面的效应,促进知识的普及,丰富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但是部分教师在尝到甜头之后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类短期收益较高的项目上,沉迷于“知识变现”,从而忽视了本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把本职工作视为可有可无的“副业”,长此以往反而会造成人才的浪费和流失。

(二)高校发展角度,教师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冲突

从根本上讲,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二者不可偏废。但事实上,在高校引入市场机制、教师职称评审与晋升考核机制、教师自身的生存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教师为了自身更好的职业发展不得不侧重于科研工作,于是不可避免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行为选择将会导致大学课堂枯燥、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三)学生培养角度,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冲突

在大学课程设置中有专门的思政类课程,部分教师就认为自己的课程与重点在于教授专业知识而非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播而忽视对学生的品质教育。而思政类课程通常为大班授课,动辄就有上百人听课,老师难以管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果不佳,教学目标未能达到。

三、协调高校教师角色冲突的建议

(一)利用课堂的潜移默化和自身的言传身教,协调教书与育人的冲突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在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并不冲突。任何学术研究必然都蕴含着价值立场、道德关怀和政治诉求,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感悟和体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在言传的基础上教师自身还要身体力行,起到道德模范的作用。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现比语言更能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要做到言行合一。

(二)正确认识高校教师职业,协调本职与兼职的冲突

社会兼职是来源于、服务于本职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积极推进学术成果转换和知识的推广普及。高校教师应以校内教师职业及相关活动为主,社会兼职为辅。我们并不拒绝学者明星化,只是应该认识到学者受到大众追捧本质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学者所掌握的知识的尊重与认可。学者成为明星依靠的是他多年的学术研究积累,而不是他身上所谓的娱乐天分。所以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还是做好本职工作,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可以再承接一些兼职任务。

(三)对于教师实行专项化职业发展与选择,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冲突

重科研轻教学现状主要是因为教师评审制度中科研成果对评审结果的影响较大,教学和科研二者本身并不冲突。因此,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冲突需要构建多元评审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的多元化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可以采取科研型教师和教学型教师评审制度两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实施的方法。科研型教师可以专注于学术研究,教学型教师用来保障教学质量,可以激励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加积极地将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中,从而能够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有所侧重,选择职业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冲突教师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最美教师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冲突水平的变化诱发冲突适应*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