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服饰艺术特征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
——以《天上取样,人间织》为例

2019-01-29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服饰动画服装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410000)

《天上取样,人间织》是湖南省博物馆网站改版后的重头板块“动画学园”首波推出的网络动画系列短片。此系列短片分别以湖南省博物馆馆藏藏品素纱襌衣、罗地“信期绣”丝绵袍、印花敷彩丝棉袍为主题,各制作5分钟文物知识宣传短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动画形式来讲解服饰背后的故事,结合视听一体的传播方式,弥补参观者不能亲临现场观看文物的遗憾。

一、针对服饰制作工艺的剧情设置

此次动画的素材主要来源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件丝织品服装,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在动画剧情设置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历史的严谨性,让观众可以更多的了解和探求在服饰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1.素纱襌衣之服装材质

素纱襌衣其衣料为轻薄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仅重49克。这一特性使其在动画的画面表现上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剧情把重点放在了它的材质工艺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之一,而素纱襌衣正代表了当时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汉代缫丝、织绸和印染工艺的流程并没有具体的图像参考,若以其他朝代的工艺流程图代替也不能准确将历史还原,因此创作者选择了其另一个奥妙来表现。据专家研究,古代的蚕一生要经历三次蜕皮,称为三眠蚕。三眠蚕的幼虫期短,食桑量少,所以蚕茧的茧形小,丝量少,可以生产细纤度的生丝。动画通过设置三眠蚕蜕皮至吐丝的情节来表现素纱襌衣服装材质的特殊性。

2.印花敷彩丝棉袍之印染工艺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被称之为迄今所见最早的“画衣”,它是用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在轻薄的方孔纱组织的丝织品上,进行印染加工而成,织物纹路清晰、细致且均匀,完全突破了古代刺绣纹饰的束缚。为了体现其“画衣”颜色的特质,剧情根据古人颜色的制作方法,设置了画匠从植物和矿物制作染料的情节,还原当时人们染织原料的过程,让人们了解其工艺过程。

3.罗地信期绣丝绵袍之服饰纹样

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是汉代贵族妇女寒天的时装,“信期绣”纹饰中的长尾小鸟,似燕。燕为定期南迁北归的候鸟,所谓“诚信有期”,由此而得名。“信期绣”上燕子的纹样并不写实,很多是把燕子的尾翼、眼睛等部位特征提取抽象写意而成,加上年代久远,服装上的纹饰在普通的观看中很难辨认,更难产生有关“燕子”的联想。为了让观者迅速了解“信期绣”的来由,创作者把燕子拟人化,并与一个小女孩嬉戏、玩耍、建立朋友关系,女孩用图像画下这段友谊,最终被绣工们加工成绣品的纹样。故事化情节的设置有助于服装内容的表现力,改变信息的单一传达,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生动、有吸引力。

二、针对服饰时代特征的美术设计

1.人物造型设计

这次角色造型设计跟以往设计的方法有所区别,是由服装的样式来确定人物的形象,选择最能契合服装的人物角色造型。由于三件服装各自的特征和它所具有的文化信息暗示各不相同,导致穿戴三件服装的角色形象不尽相同。

素纱襌衣据专家考证,它上下连属,无衬里,有人解释为穿在袍服里面的衬衣,也有人解释为罩在外面的单衣,考虑到服饰轻盈剔透的质感,把穿戴它的人物设定为18岁的妙龄女子。弯弯的柳叶眉,眉形弯曲幅度大,眉宇中透着一股灵气,既温柔又善良;一双水灵的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清新红润的面庞,略施粉黛,尽显青春气质;飘逸的长发,精致的发饰,体现出年轻女性的独特魅力。女子的动作造型是优美的站姿,在湘江边迎风而立,飘飘然尽显女子纱衣的轻柔、飘逸的质感。并里着粉白色的绵袍,增强了服饰层次感和素纱襌衣晶莹剔透的特性。

印花敷彩纱丝绵袍是直裾样式,多为日常所穿的衣服。配合其特征,人物设定为大约30岁左右的成熟女子,略显丰满,眉毛微微上挑,完全褪去了妙龄女子时代的青涩,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老练、精干,发型更加贴合脸部,修饰脸部线条,发饰逐渐丰富、华丽,给人一种成熟稳重、气定神闲、韵味十足的女性形象。

罗地“信期绣”丝绵袍是汉代典型的曲裾款式礼服,贵妇用来接待贵宾时的穿着。因此人物设定为50岁左右的老夫人,雍容华贵,气质优雅,虽然眉毛稀疏,有些鱼尾纹,但脸上的笑容却展现出一种贵族的气质,慈祥而深沉。较低的盘发,绛红的服饰,更趋于和蔼可亲、至尊至善的感觉。

2.服饰表现

服装样式如果过于照搬文物、完全复制原样,并不适合动画片这种表现形式,会显得过于生硬、呆板、缺乏生气。在服饰表现上,既要满足民族和时代特征,又要遵循动画设计原则,创作者在两者之间选取最佳的平衡点。

首先,在短片三款服饰表现的过程中,均保留和沿用了汉代服饰的样式和轮廓特征,如具有代表性的交领、右衽的直裾或曲裾样式;领、袖上有较厚重的纹锦缘边等,使服饰历史感显得真实、自然。其次,把纹样适度简化。服饰上的纹样有云纹、动植物纹以及几何纹样,但在动画表现中繁琐的纹样会影响动作设计的流畅,适当减少繁复多样的花纹装饰,抽象简化其特征,满足了现代人对服饰的审美。再者,突出色彩搭配,以及面料质感的表现。如素纱襌衣的表现,考虑到服饰面料的悬垂感、光泽度等,最终选用透明色,以便衬出里服的粉白色。而印花敷彩丝棉袍和罗地“信期绣”丝绵袍的颜色则选用带有纯正、天然、鲜明的大地棕黄色和绛红色,这也是是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随葬衣袍的主要色调中挑选出契合贵妇气质的颜色。

3.场景设计

动画短片中设置有多处室外场景,包括素纱襌衣的妙龄女子站着的湘江边、印花敷彩纱丝绵袍的染房空地,以及罗地“信期绣”丝绵袍中小女孩和燕子玩耍的屋外。这需要构建包括汉代古城、建筑、园林在内的若干环境背景。由于汉代历史久远,现存汉代建、构筑物仅有石墓、石祠等少数案例,而且经历不同程度的风化、损毁,仅能作为参考。因此本片在场景制作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来对设计进行导向。

首先,以各类典籍文字描述作为构思蓝本。据考证,多部当时及后代的古籍都对汉代的居住生活及形态有一定的描述和记录,如《汉书•晁错传》、《论衡•别通篇》等。但文字记录终究过于抽象,而且古籍往往并非建筑园林方面的专著,可获取的图形信息相对有限。因此,从文字记录中更多的是可以了解到汉代建筑在空间格局上的形制和规律。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周礼的“匠人营国”体制影响深远,“两汉堂室犹存周制”。秦汉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制大多继承春秋战国,具体而言,建筑以庭院式、楼阁式和干栏式居多,中型以上住宅则有明显的中轴线,并以四合院为组成建筑群。这些研究都为场景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通过出土文物获取直观形象。汉代出土的反映建筑形态的文物主要有陶器、明器、砖瓦等。较有参考价值的如汉墓中出土的塔式陶楼,低的为两三层,高的达五层,其中一种在腰檐上置平坐,平坐上施勾栏;汉代建筑石刻画,门庭双阙浑然一体,前后布局合理匀称,主次分明。通过将各地出土的多种类型文物的信息加以综合,可以发现汉代建筑在斗拱应用、屋顶形式、基础堆台楼层布局等方面的形式特点,从而指导动画场景设计。

三、针对意境的声音营造

短片中没有设置人物对白,只有旁白解说。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藏品文化信息。通过画面外的人声对动画的故事情节、以及意境的描述加以叙述、抒情,表达出特定的文化情感,启发观众思考和回味。其中配上缓慢、优雅的诗词旁白,如“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让观者穿越时光隧道,感染观众情绪。在背景音乐方面,考证到马王堆汉墓出土有琴、瑟、筑、笛、竽、竽律、编钟、编磬等乐器,为了营造服装特定的背景气氛,选择古琴音乐配乐,以此来深化视觉效果并让观者深切的品味其韵味。此外,还加入丰富的动效以此丰富和扩大画面的真实感。

此次《天上取样,人间织》动画系列短片的创作是湖南省博物馆在网络平台上建设博物馆远程教育终端进行的尝试,突破传统的以实物、图片加解说为主的简单化的展品陈列方式,充分挖掘并发挥动画艺术在藏品展示、空间、资金、以及文化背景方面所独具的综合优势,将服饰藏品的空间转换为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和知识的娱乐体验空间,不仅让原本有距离感和历史感的文物欣赏变成一种普通、轻松、亲切和容易令人愉悦的体验,而且还可以增加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服饰动画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的动画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我是动画迷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