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生
——直接金属雕塑的探索

2019-01-29鲁迅美术学院110004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史密斯雕塑金属

(鲁迅美术学院 110004)

萨特说“作品就是创造,而创造并不是被动性,我所创造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我自己的这个世界”。做金属雕塑首先要主动,学会尊重材料,尊重材料已物化的某一形态特征,加以善用,完美体现,只有这样,材料才可能和你对话,和你思想碰撞,它有时冰冷僵硬,有时火红滚烫,置身于烟雾弥漫、火光四射的环境中,才能试图把冰冷的无法撼动的钢铁,重组再生,表现出有温度的作品,才能使之重生,才能创作出自己的声音,才能创作出自己的世界。

一、直接金属雕塑的涵义

直接金属雕塑是指塑造金属作品或构建金属结构的一种美术技法,与铸造法相反。它需要用到像焊接、锻打、低温焊接这样的技法来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创作手法上是对金属材料进行系列的工业加工,如:通过对材料的切割、铆接、对局部的打磨、抛光、焊接、等艺术行为来加以表现,能构成直接的体积或空间的艺术形式。

二、直接金属雕塑的艺术特征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直接金属雕塑作品的是毕加索的集合雕塑和冈萨雷斯的人物形体模特,大卫•史密斯,胡里奥•冈萨雷斯,他们将钢铁直接焊接成雕塑,在金属雕塑的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金属雕塑不同于传统雕塑,它更加的灵活,自由,但是和传统雕塑的一些理念又相辅相成,金属雕塑中包含着构成,抽象,从立体主义的绘画演变发展而来,表现空间削弱体量,之后呈现出锻造、焊接、抛光、等离子切割金属雕塑艺术语言,更加的丰富了金属雕塑的形式语言内容,金属雕塑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发展尤为重要,之后城市的发展,使雕塑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能力技术的大力提高,百花齐放的雕塑艺术展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金属雕塑的语言。

三、对大卫•史密斯金属雕塑的解析

大卫•史密斯是强有力的革新者。通过在艺术家工作室中引入工业生产中使用的焊接技术和诸如钢铁等材料,他彻底改变了媒介的可能性。因此,史密斯能够把金属处理成极富想象力和多样化的构图,确确实实地用金属“在空间中画画”。史密斯制作的分层平面和充分抛光或上漆的表面把抽象雕塑带到了新的高度,要知道雕塑在他之前还是一种具象的表现方法。史密斯发展了冈萨雷兹关于“空中的素描”的理念。他的很多作品轻松而赋予节奏感,却不可避免的带有明显的“平面性”,这也是史密斯雕塑的特色,史密斯雕塑与地面和环境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这也赋予了雕塑以建筑感和纪念碑式的情调,他将金属雕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雕塑语言中所包含的音乐性和建筑感,对以后的金属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史密斯充满力量、富于表现力的雕塑作品主要围绕自然、生命和自我的主题,构建了他的基本艺术框架,体现了深刻的抽象表现主义内涵。雕塑家通常出人意料,把毫无关联的事物不合逻辑地融合为一体。他的作品没有具体明确的形象,却能引发丰富的联想,隐含多层含义,就像双关修辞。史密斯抽象、神秘及开放式的作品向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理念提出了挑战。

四、对胡里奥•冈萨雷兹雕塑的分析体会

胡里奥•冈萨雷兹将金属工艺中包含的雕塑语言,通过锻造焊接展现出来,被认为是现代钢铁焊接雕塑之父,他以金属作为材料在空间中直接焊接,他从非洲民族的面具艺术中得到启发,用工业焊接的方式把打开的雕塑焊接在一起,锻炼稳固的体积,延伸结构空间,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远古的形象化的图形,他的雕塑给人一种图腾的,原始的活泼的感觉,他开创了以独立的三维实体在空间中作画的思路,他的作品被称为”空间中的素描“,作品富有神秘感,引人注目,看起来非常抽象。

五、对直接金属雕塑的体会探索

通过这一次的金属实践活动,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雕塑的完成,体会到了许多。从接触雕塑以来,众多材料,形式,置立于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感受到了当下的百花齐放的艺术。当看到庞大的废料厂,顿时手足无措,当冰冷的钢铁呈现在你眼前的的时候,才体会到它独有的魅力,这是有别于其它材质的,是它独有的特性、特征,对于它所呈现出的语言也是不同的,机器、板材、管道、等等,语言表达各不相同,情感的传达也不相同。沉重的金属机器,记录了它的辉煌时刻,而我没有做太多的的改善,而是依附它的形体结构来分析重组。传统文化对我的创作思路影响非常大,分析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意义,来指导我的雕塑创作道路,我觉得应该扎根于传统文化汲取养分,再加上现在社会面临的种种,创造出新的语言符号。通过现有的金属材料,加以重组再生。它本身具有的因素加之我赋予它的因素,和当下,环境,自然等发生关系,或谐调或矛盾,引发观者的陌生感,使之关注。

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重生”。我认为世间万物大体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分解,分解又重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细胞不断分裂重组,由此生命诞生,经过生老病死之后再分解,并以各种各样放形式再次融入自然界,矿石经过不断地开采提炼,加工成为零件,再由零件变成机器,架构起房屋,几乎贯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当这些钢铁失去了使用价值,报废之后,堆积如山,它们就真的失去了价值了吗?当然没有!冰冷的钢铁依然可以再生。

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已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通过萨特对自由的解读,使我思想更加开阔,更加主动,对于金属的材料,结构,表现等有了更强的主动性,和它对话。整部《存在与虚无》的目的都是围着论述人在处境中的自由。萨特最后指出,真正要解决有关自由的各种问题,只有在道德的基础上找到答案。归根到底,自由与不自由,不取决于客观,而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责任感。

从直接金属雕塑中寻找自由,为你所用,听你指挥,当然不是绝对任你自由,还是有限制,从本身的属性特性基础上决定了它的能力范围,我所追求的是,以有限为无限,在有限中追求无限,首先想到大卫•史密斯,胡里奥•冈萨雷斯他们的雕塑,材料形式的表现,然后再根据现有的材料已构思,最终《笙声不息》这件作品伫立起来,当中的体会颇多,想法上,材料上,着力点等等,以“笙”为形,以“生”为艺,以“声”为魂,最初是看到废旧的发动机等机器,已失去使用价值,但是它已被这个时代所铭记,已印记下它的辉煌,它的成就,在加上废旧的管材,重组再生于传统乐器笙,这是机器的声音,这是时代的声音,这是大地的声音。通过这件金属雕塑,体会到金属独有的魅力,不同于其他材料,都是废旧的金属材料加以整合,从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解决问题,不停转换。

六、结语

通过萨特对自由的解读,有效的指导着我的创作道路,化有限为无限,对大卫•史密斯,胡里奥•冈萨雷斯雕塑的分析和体会,对金属雕塑有了简单的认识体会,金属雕塑艺术在公共空间里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环境,自然的一种对话互动,时代的发展,金属雕塑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当下时代发展需要的作品,和当下发生共鸣,才能打动观者,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互动性,使大众和作品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和作品发生关系,融于彼此之中,在当下快速发展中,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把当下的事物融入作品之中,作为年轻一代的雕塑工作者,肩负着使命和责任,努力的把这项古老的艺术传承至久,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史密斯雕塑金属
金属之美
巨型雕塑
奇奇·史密斯作品
从发现金属到制造工具
致命金属
我的破烂雕塑
威尔·史密斯是怎么把自己玩坏的?
写实雕塑
金属美甲
史密斯预估控制在排焦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