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导视系统中的视觉交互设计策略研究

2019-01-29湖北工业大学430068

大众文艺 2019年18期
关键词:意象用户系统

(湖北工业大学 430068)

城市导视系统,是旅者获取城市印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本地居民为之亲切的形象系统。它作为人与空间交流的一道桥梁,必然会要求规划设计者理性的去处理它与周遭环境之间的关系,但当今天的我们在使用现有的导视体系时,我们发现它除了基础的方位指示外,完全无法彰显城市自身的特色了;即使在方位指示上,有很大一部分用户的出行是在结合智能设备与现有的导视体系来共同完成的。这都说明现有的城市导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了,我们都应该重新看待城市导视系统。

一、城市认知与城市导视系统的联系

对于城市的了解我们一直是建立在建筑、环境、交通、历史、民俗、人文精神、城市导视、饮食文化等于一体的系统当中。即使在拥有互联网信息渠道的介入,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的对城市的体验也不尽相同。城市发展不平衡及城市导视系统不整体都会导致对当地区域人文精神的影响,以至对整个城市文脉的理解。城市导视系统作为城市文脉的贯穿线,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辅助线,其统一连贯性与文化可读性是城市意志的体现。

城市导视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行政交通导视系统(公共汽车标志、地铁标志、停车导视系统、道路导视系统、行人导视系统)、商业导视系统、文化景区导视系统、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等,它是一个整体的城市意象连贯线。城市导视系统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对城市的基础理解,它是旅行者丰富城市印象的重要途径。

二、交互设计理念是对城市系统化认知完善

我们现在对城市的基础认知还是建立在以往的公共意象当中。在很多调查中证明,城市公共意象确实存在。它应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就像我们谈到武汉一定会想到黄鹤楼和热干面,提到北京会想到鸟巢和故宫。虽然这些已经存在的文化是城市公共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依旧无法让人对这个城市建立较为完整的认知。

要提高认知水平,势必要从认知结构上进行梳理。城市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文化差异。文化既包含了城市发展的历史,也囊括了当地人文风情,它是一个在不断扩充的物质精神反应。因此,公共意象也应伴随文化的推进而丰富和多元、系统且连贯。

文化的主体是人,人不仅能接受同时也在制造与传播,而且还会反映自身需求。从人对城市的深化认知上来看,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示功能,更多的是城市所能让他感受到的氛围。而这一点也是城市之间千差万别的重要原因。

以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构架就会更能贴近目标群体,会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往受众仅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如今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接收的主动权越来越多地向受众方面转移。交互设计就是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现代设计理念,一经出现就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应用,其体验框架的制定是随着用户的需求而逐渐发生变化的。将交互设计框架引入,对城市的系统化认知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城市导视系统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梳理线,必会先入为主的让文化在沉淀与传播上发挥首要作用。在现有的互联时代,让城市意向伴随城市发展而连贯,让城市彰显文化与差异,人本化设计的城市导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城市导视系统中的交互设计策略

1.明确城市导视系统的调研对象

城市公共意象应当是城市导视设计的基础,以其共性中的个性为参照,必然适应与感知度最高。它是一个城市的个性基础,同时它有着更为核心的普及价值和推广价值。“公众意象应该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即在单个的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特定的基本生理特征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希望可能达成一致的领域。”

调研就是努力寻找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及区域的发展状态决定了问题的不同:交通指示是导视中最基础功能,那就会有如方向、拥堵、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视觉统一是导视系统中最根本的问题,如标准字体与标准色彩的差异都会影响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帮助与反馈则是现今提出的用户类型差异的问题。

将用户群体分类,对被调查人路线选择需求的梳理是解决差异化的问题;对被调查人身份结构比例的控制,才能让视觉基础更为统一。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用户模塑让问题更有针对性,城市导视系统是为居民和旅行者共同设计的,只有让问题更有广泛度才会带来更为全面的用户体验。因此,调研对象也会随着问题的深入不仅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应该是拓展为人本化的需求深入。用户研究的参与者也应该代表产品的最终用户。通过代表着目标群体的真人来作为需求的参与者,会更能理解当前的真实需求,同时也能更了解系统设计中的实景情况与细节,做到真正的理解需求。

2.结合城市导视系统的时代语境

“互联网+”,是当前最为贴近大众生活的时代术语,它已然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当下大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现实中不理想的导视信息,人们已经学会透过智能设备让互联网提供更多的便捷。它让城市中的科技生活不断的丰富,但却还没有为城市带来与之相配的“文化资本”。就目前看来,大众线上导视产品中展现出的信息,是没有体现城市文化差异的。

城市之间中各具特色的文化才是人们所向往的原因。“互联网+”服务,能加快信息的生产及传播,将城市导视系统和“互联网+”联系起来,结合当下这种时代语境,不改变大众已认知的生活习惯,让文化资本活于线上会让城市意象有更为广阔和多元的传播方式,也会让城市导视系统有更高的可读性和接收性,从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视觉交互体系才是城市导视系统中的语言深度

(1)统一视觉基础形象系统

以城市公共意象为基础而设计出的视觉形象系统(标识、字体、色彩等),统一其视觉基础是导视系统的建立整体印象的前提。目前很多城市的导视系统都只完成了指示功能的传递,而在城市的文化性格却难有体现。“城市的整体感知是群体和个体共同创造并通过传播的扩张形成的文化要素。”以武汉为例像黄鹤楼、归元寺等这样的公共意向的景区可以通过系统的标识设计来达到视觉的一致性;非景区的位置和区域,可以通过字体或色彩或是装饰线来让视觉呈现统一。以主视觉形象进行延展设计,与不同区域之间彰显部分及整体的关系。通过对城市文脉的提炼,让最具代表力的元素来建立更为丰富的用户视觉体验。

(2)建立视觉文化交互体系

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导视交互体系,吻合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同时,也是最符合用户习惯的认知方式。将已有的城市视觉形象系统统一架构在用户习惯的线上平台中,并延展到线下,进而加深用户的记忆。通过在特定位置(站点、景点、大型公共活动区域等)中增加二维码的设计,能让用户有机会将认知同时架构到线上导视应用APP当中,会得到更为丰富的城市信息和服务。

在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与学生完成的创意书籍《字绘武汉》中,可以看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视觉交互方式的最大的特点。通过手机扫描,可以在纸上呈现动态3D效果,还加入了真人朗读的景观简介。通过交互媒体全方位立体得呈现出汉字里的武汉。这样的视觉交互体系能给城市系统认知更为广阔和高效。

(3)关注交互体系中的功能延展

建立需求的整合与可视化。城市导视系统的基础功能是帮助、引导与定位。因此即使在线上线下的结合设计中也应该注意需求的保留与完善。我们通过百度、高德等这样的路线导视产品,来完成搜索、定位、指向等问题。但涉及到出行相关的实时需求,我们又又不得不徘徊于靠智能公交、车来了等这样的实时信息产品当中。

将城市导视系统中注入文化性的同时,也应该将其基础需求重视起来。注重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体系的核心。城市导视系统也随着城市文化在日趋变化,其视觉交互也必然跟随城市意向的进程而不断深化。视觉可读性作为导视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功能,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的城市氛围。让城市意象的要素之间不再孤立,也会让我们重新看待产品、服务及系统,从而达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新观念,这样才能够在多数意义上让城市意象的感知程度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猜你喜欢

意象用户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抚远意象等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品“助读系统”之妙
意象、形神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信用卡资深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