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在初中思品课中的应用
2019-01-28张飞
张飞
摘 要: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试题都是以“时政”为素材设计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时事教育,并加以运用,使“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教师只有选用发生在国内的、身边的时政材料,用时政材料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更好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就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政;初中思品课;应用
一、提出的背景
作为乡村中学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努力实践和探索新课改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乡村中学的特殊地域性和一些具体的困难。乡村中学是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地方,有着它独特且不利的现状。
首先,从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来看,城镇中学与乡村中学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中学的学生在新课改下进行时事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活动的开展。
其次,从家庭生活软的环境来看,乡村中学的学生更是没有学习时事的氛围。现在的乡村的学生大都对娱乐节目情有独钟,尤其热衷于娱乐节目,那就更不用说对那些说普通话的新闻节目感兴趣了。
那么,鉴于乡村中学时事政治教学的如此现状,我们乡村中学更应该在新课改下如何将时事政治教学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到底我们将采取哪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呢?
二、思想品德课渗入时政的方法
思想品德中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面临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考验,传统做法为提高能力,在九年级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因此我主张:平常思想品德课即把时政引入课堂。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
1.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前预习中引入时政
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的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情、国策、发展战略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升华时政
直到目前为止,思想品德课给人的印象始终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标的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3.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激活时政
传统思想品德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思想品德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1)知识竞赛。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那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2)时政快讯。思想品德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为此我特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3)自由论坛。我们常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自由论坛栏目。在自由论坛里,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4)时政剧场。课本剧是指为强化教学内容,根据课本题材组织学生编演的舞台剧的一种活动形式。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思想品德课渗入时政的意义
(1)形式活泼生动,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能力与个性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都在课前精心地准备,从新闻的选题到自己语言的组织以及最后展示的形式。课后有很多学生反映思想品德课因为有了他们的展示活动而更生动有趣了,他们更期待上思想品德课了。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我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时事新闻绝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而是因为时事新闻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的一笔宝贵的课程资源,放弃了这部分资源,教材知识将失去支撑,学科教学将失去生命力。
(3)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新课改促使了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习由单一的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接受与主动地发现式相结合的学习,除了自主学习还应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和完善他们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程组编写.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3]徐萍.浅谈利用网络培养学生在政治课中的自主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