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人文生态分析

2019-01-28覃锋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歌

覃锋

【摘要】本文主要就马山壮族三部声民歌的人文生态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人文生态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我国相关专家学者更是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推动我国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比如彭迪的《建言民间艺术的活态保护》、刘洋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资华筠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中央民大陈海霞的《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等等。同时,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各民族文化遗产的生产状况不容乐观。现阶段,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马山“文化三宝”已经作为教学内容列入马山县中小学课本当中,以满足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现状与教学意义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我国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了壮族的社会发展历史与人文历史,还是马山人民世代流传下来、集体创作的文化结晶,并具有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生产方式等因素为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但使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影响,而且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现状也着实令人堪忧。

(一)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调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学习本民族文化知识与技能是现代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与责任,并且《国务院课程改革意見》中明确指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不仅有助于丰富乡土课程资源,还能够有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课程,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对马山县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文化三宝”在中小学校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更是全然不知,并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受到教学资金、教学范本、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或进行民族文化传导,甚至部分学校的文化传承教育理论都是空白的,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阻碍。

(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教学意义

2007年始,自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被我国列为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以来,为了进一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开展具有民族文化教育模式的中小学教学,马山县中小学校不仅增加了德育教育内容,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主题活动,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彰显农村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可持续发展和推广的文化教育模式。

二、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逐渐兴起,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于2008年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然而,从表象来看,马山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保护行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从总体来看,无论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是农村学校对非物质文化的学习与传导,都仍呈现一种衰弱的发展趋势。基于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文化三宝”的学习热情,推动马山中小学民族文化教学的更好开展。

(一)保护马山壮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

三声部民歌与文化生态环境二者具有的密切关系。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讲,对马山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有助于实现三声部民歌与民族发展的其他因素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有掌握人文生态的发展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才能为广西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提供经验介绍与理论指导,进而推动“文化三宝”的长足发展。

(二)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方法,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广西马山县是一个大石山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同时也形成了具有壮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此外,由于马山人民世代都居住于此,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比如补粮节、敬牛节、中元节、招魂节等民族节日,而且还盛行着打扁担、三声部民歌、寿诞、婚嫁、会鼓等地方风俗。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民族节日,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教学方法,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热情,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与管理技术,提炼学校文化传承教学的有效模式,注重人文生态保护与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共同发展,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化三宝”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马山县具有悠久的社会、文化发展历史,并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不仅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人文生态环境,还使得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广西地区广为传唱,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由于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护与重视,它的传承与发展更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目光。因此,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并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了解马山“文化三宝”的发展过程,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教学途径,从而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学习热情的同时,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靖茗.壮族三声部民歌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5(5):126-126.

[2]程艳,杨洋,高红艳.文化生态视域下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J].中华文化论坛,2013,No.88(8):143-146.

[3]陈海霞.试析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与其人文生态环境[J].文山学院学报, 2012,25(2):17-22.

[4]何颖,傅桂群.以原创特色激活文化品牌,以人文生态亮化自然生态——广西特色民歌“壮族三声部”文化产业规划思路[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5(2):44-49.

猜你喜欢

民歌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隆重开幕
畲族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民歌中国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苗族民歌
《十送红军》不是纯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