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开想象的翅膀构建诗意课堂

2019-01-28施展才

成长·读写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雷阵雨冥想想象

施展才

一、借想象加深体验,感受意境美

作者由老桥联想到“德高望重的老人”,由悬崖联想到那是一个“额头上刻满智慧”的智者,听瀑布飞泻那是“雄浑的男高音”……像这样的联想,文章中多处出现,奇妙的联想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在教学中,我既把“联想”作为一个知识点来落实,又立足“联想”展开想象,加深了体验,让学生感受了文章的意境美。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句话是联想,而且联想的状态,描写得很细腻。我以此为突破口,来学习“联想”。教学时,我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冥想”。首先播放了长笛轻音乐,营建一个舒缓的氛围,然后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引导学生放松,均匀呼吸,接着以文本原句作“导语”,轻柔、缓慢地读,引导学生一步步入境。读完后还稍作间歇,接着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说自己好像真的变成了树,还有的学生说:“我好像走进一片树林,那里空气特别清新。”我抓住机会又按以上步骤重复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我观察到有学生不知不觉在深深地吸气,一副陶醉的样子。过后有更多的学生争着谈感受,有的说自己真的成了一棵树,有的说感觉就是舒服。此时的我也兴奋不已,在黑板上写上了“奇妙”、“联想”,动情地说:“作者靠在树上产生联想,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也把我们带进了这个人树合一的奇妙境界。人与树是一体的,把树当成了朋友,这种感情是真切的!”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同学们争着要读句子。出乎意料的,他们竟也读出了空灵的美感,把我带入了冥想的状态,此时我也仿佛进入了一片清新树林。

至此,学生理解了“联想”是在现实基础上产生的,文章中有了联想,表达上更生动。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另几处的“联想”。学生大多能准确找出,并能较贴切地体会联想所表达的情感。最精彩的是“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们以云雀的身份,想象了无数“好风景”:有山林,有草原,有大海,有高山……展现于眼前的或是大气豪放的泼墨山水画,或是细腻的工笔白描。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庆幸的是教学突破点找准了。学生在运用得恰到好处的音乐中,借文本进入“冥想”状态——是人,却成了树;是树,又明明有了人的灵性。整个“冥想”的过程,其实是学生体验什么是“联想”的过程。在体验中学生走进一个奇妙的意境,感受到了文章的意境美:既有文字呈现的自然画面美,也有语言文字表达技巧的美。有了这样的体验再展开想象,学生放飞思绪,穿越时空,进入一个更广袤的世界。将由文本产生的体验升华为自发的思维。想象拓展、丰富了文本,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想象促进朗读,感受气势美

本文是画、是诗,用心体会,你能从自然的美中找到心灵的静谧处;同时,她也是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用心聆听,你会被自然生命的蠢蠢欲动所感动。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还有云雀……有生命的,没生命的,此时都活了,怎不叫人欣喜,怎不叫人感动?在写作方法上,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运用排比句式。生动的内容、别样的表现方式,使这段话达到既一气呵成又回旋萦绕的效果,有种气势美。教学时,我着重在朗读上加以突破。课前我搜集了溪流潺潺的声音,瀑布飛泻时的“哗哗”,还有悦耳的泉水“丁冬”,还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以及各种鸟鸣,组合成一曲天然的自然音乐。在教学时,我借助这曲天然的乐曲,让学生静静聆听,接着让学生细细分辨听出的声音,展开想象。通过聆听、想象,在学生头脑中呈现出一个有溪流,有清泉,有飞瀑,有树,有花,有小鸟的生动画面。在这样的图画中学生感受到了生命的跃动,因而这里是欢快的。因为有前面的学习,学生不难把这些事物也当作自己的朋友,所以在我的引导下,课堂出现了一个朋友间互相问候的动人场面,只不过大家各有自己的角色,有的是溪流,有的是清泉,有的成了小鸟。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感受到了朋友相见的惊喜,互相问候的亲切。有了这些感受,我们再回到文本,学生的有表情朗读便水到渠成了。通过朗读又生成了新的认识,比如关于排比句,学生体会到它增强了语气,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对这些朋友的真挚情感。更令人惊喜的是学生还从几个问号感受到了其中蕴涵的亲切。这些细微处的发现是学生情到真时的自然流露。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又进行了拓展,让学生照样子用排比句式写句子,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于是在这个本就热热闹闹的画面中又有了“火红的山茶、晶莹的露珠、淘气的松鼠……”这些新朋友。

回顾本教学环节,学生借声音这个载体展开想象,由想象触发情感,以情感带动朗读,又以朗读促进感悟,既感受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的气势美,也有大自然本身鬼斧神工造就的磅礴美。教学过程画了个完美曲线。

三、用想象激发认识,体现创造美

记得在课堂的最后,有个学生提出“雷阵雨也是作者的朋友”。其实就“雷阵雨是不是作者所访问的朋友”这个问题,在备课时老师们提出来讨论过。除我认为“雷阵雨只是作者此行中的一个偶遇,作者先前并没把它列为朋友之列”之外,其他人都认为是。所以在课始我让学生讨论“作者到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这个问题时,没有学生提到雷阵雨,我就干脆回避了它。现在听他这么一说,我很感兴趣地追问他理由。他说:“从课文对雷阵雨的描写,我觉得作者对雷阵雨的感情,和对老桥、树林、鸟儿的感情是一样的。这突来的雨并没有削减他访友的兴致,反而让他更欣喜。所以我觉得雷阵雨也是作者的朋友。”我带头鼓起了掌,大多同学跟着鼓起了掌,他们觉得他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争议。有位同学说得好:我认为这不是作者要拜访的朋友。作者在山中访友时遇到下雨,但并没有削减作者的兴致,只能说明这雨让作者觉得此行更富有诗意,这雨是一种环境的渲染。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没有必要有一个最终的确定答案。不过,虽然我没有评判他们的对错,但他们至少让我看到,这是学生将文本内化后的自然迸发,是来自内心的最真实体验。他们已经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用“我”口说作者的话,用“我”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理解文本,这也是阅读的一种境界。

猜你喜欢

雷阵雨冥想想象
快乐的想象
雷阵雨
《冥想》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突遇雷阵雨怎么办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冥想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