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的实践探索
2019-01-28韩邦俊
韩邦俊
【摘要】针对近年大批中职毕业生弃农打工的现象,职业学校有义务改变教学方向和模式,培养新型农民。我在本文中做了一些思考和设想让他们留在家里务农也能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中职学生;新型农民;因地制宜;专业实用
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过去满目皆庄稼的欣欣向荣的農田却被大片的野草所覆盖,有些地方则变成了高楼大厦。经过细细询问才知道缘由:产量低,收入少,不如出去打工。我不禁深深地思考,产量低还不是因为技术问题吗?价格低是因为销售渠道没有打开。作为一所职业高中,我们必须真正走向职业教育,让他们增强动手能力,学会一技之长,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构建职业学校多视角、多层次办学模式,我们甚至可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我们不仅培养学生,也要培训当地农民,实现“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术技能”的职教理念。
一、政策支持,时代要求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我觉得我校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 因地制宜,设置专业
结合我县实际可以设置以下专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
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石斛生产、百合种植、园林绿化等。对于种植业最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高产,稳产。这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诸如:茶叶的早产上市,我看到许多地方的茶叶质量很好就因为迟了而赶不上价格;百合的瘟病防治与解决,前几年我们经常看到大片的百合到春天快收获的时候却枯死了,多么可惜啊!
(二)畜禽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护、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的需求量日渐提高,这方面市场广大,前景广阔,去年以来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在养殖方面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制作饲料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三)水产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淡水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养殖。这几年借助国家水利建设的机会,各地兴修了不少池塘、水库,水渠,给水产养殖带来了极好的机会。这些池塘、水渠应该充分利用,不仅只用作灌溉,也可以搞养殖,从而增加附加值。
(四)农业工程类
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电气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以前我们的许多农产品都是以极低的价格直接卖出去,别人稍作加工,然后我们又以高昂的价格买回来,真是令人痛心。对于这些产品我们应该学会产品的深加工处理,例如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我们可以从竹笋开始做文章,实现早产,高产,提高价值,对于竹子更有挖掘的潜能,可以制造丰富多彩的竹制品,甚至连竹根也可以开发做出笔筒,根雕之类,竹屑可以压制,燃烧做成竹碳 。
三、创新培训模式,动手操作为主
对于学生,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实践基地,就像过去我们在老校区建立的养蚕基地,大棚蔬菜基地那样,每个专业都应该建立一个,甚至多个有规模有档次的实践基地,然后手把手地教会一些灵活的,学的快的,再让他们一个带一个,互帮互学。当然这需要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对于农民,我们可以采用“送训到乡”创新型培训模式,一方面让农民就近学习,节省往返车费,减少农民交通安全风险,工学双赢;另一方面,依托固定课堂、移动课堂、田间课堂,通过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参观学习,把农业机械化理论知识、机械化与种养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农业机械维修知识等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种植、养殖、维修、操作、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
总之,职业学校服务于乡村,除了给予技术支撑,为其经济发展助力之外,还在老百姓心里播撒下科学种田的种子,从而让他们,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有科学素养以至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这样,就会有一批有志青年,不但不会离开农村,而且还会以扎根农村为荣。我们在未来的学校发展构建中,将面对现实,把握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深化内涵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办学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以技术技能为抓手,形成“让每一位学生潜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让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从这里起步”的办学氛围。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适宜成长”的办学理念,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办学宗旨,针对农村人才实际,提倡“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技术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法,探索为现代农业服务新途径。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努力以加大涉农专业品牌建设为依托,加大为农服务的实效性,坚持走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创建专业有品牌、教学有特色、教师有名师、学生有专长、学校有影响、区域内有名气的安徽省特色职业学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后,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我们将倾全校之人力、物力、财力,为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助力添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2014年4月3日.
[2]《农村工作通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2014年 第11期 | 曾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