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2019-01-28王祖强

浙江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浙江

□王祖强

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是浙江长期占领全国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因素。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

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则浙江好。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浙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的动力源泉。十多年来,浙江始终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高举改革大旗,以改革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以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紧紧依靠民营企业家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新特点新趋势

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截至2018年3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07.6万户,同比增长11.6%,其中在册企业数量突破200万户,同比增长16.35%;新登记企业9.5万户,同比增长16.7%。近年来,个体工商户增速放缓,公司制企业成为创业投资主要选择的类型。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企业登记手续更加简便,越来越多的创业主体更热衷于注册法人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相对减少。“个转企”政策的持续推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的实施也导致了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下降。

企业成长为现代化大公司。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浙江共有93家企业入选。浙江连续20年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上榜企业数量高于江苏(86家)、山东(73家)、广东(60家)等沿海发达省份。入选榜单的9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和为3.65万亿元,占全国营业收入总和的15%,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2018年浙江私营企业数量高达105万家,占全省内资企业比重接近80%,民营企业占比数远远大于“半边天”。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六七八九”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新经济新业态领跑全国。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决策部署,浙江民营企业大力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2017年浙江拥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万亿元,占GDP比重39.9%,居全省八大万亿产业之首。除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蚂蚁金服、大华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已经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企业,还有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基础研究机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数字经济平台,互联网支付、共享出行、互联网餐饮等数字社会方面浙江领跑全国。

跨国经营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浙江432家国内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750多万人,其中有150多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重商亲商扶商”是浙江的好传统。浙江着重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办事最快、审批最少和服务最优的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加快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即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实施“政府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定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通过改革,加快打造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有限”政府,服务到位、监管到位的“有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运转的“有效”政府。

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8年11月,笔者所在课题组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了来自制造、商贸、房地产、互联网新经济等不同领域10余位民营企业家的想法和建议。座谈会上,多数企业家感叹2019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企业家们坦陈:从经济环境看,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原材料、用地、用工、税费、融资等成本大幅增长。从社会环境看,企业时常处于弱势,在劳资矛盾纠纷处置等方面常遇不公对待;部分民众把贫富分化等社会现象和民营经济联系起来,对民营企业心存偏见。从政治环境看,企业家对产权保护等感到担心;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对所有企业坚持“三个平等”,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反腐高压态势下存在政府工作人员不贪但也不作为现象。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家已不同程度出现了创业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等问题。“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企业家们呼吁党和政府及理论界要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廓清迷雾、重拾信心。主要问题是: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10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依靠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强。浙商文化中短期、功利主义盛行,民营企业家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据了解资产规模和销售额1亿元左右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过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

民营企业资源要素约束严重。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目前浙江50%的土地指标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工业土地价格30-50万元/亩。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

民营经济“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由于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低于浙江等因素,造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使浙江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有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有衰退迹象,有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年纪过大、观念老旧,接班人培养出现断层。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完备的产权制度,一元化产权结构导致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由于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经理人,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家热衷于赚快钱、短期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产等产业,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社会责任弱化的民营企业家,甚至采取恶意破产、跑路等方式逃避债务,使原本经营还不错的联保企业被拖入困境。

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民营企业经营困难较多,经营风险积累、不确定性增强。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重心从应对外部压力转向纾解企业经营困难。浙江应从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着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

绘制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应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前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新样板,继续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手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如通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业技术创新;通过“空间换地”,全域优化生产力布局,实现要素利用发展创新;通过“电商换市”,让传统制造业找到新市场,让传统市场找到新业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关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产业,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尤其要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坚持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方式,嫁接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及引进优秀企业、人才、项目,克服老化的蔓延,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总结推广吉利、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成长路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区。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全面提升集群品牌竞争力。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是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内在要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鼓励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停劣上优”“腾笼换鸟”“亩均论英雄”,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

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减少事先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违法经营行为、交易失信行为等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开放整合各部门信用数据,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规则和开放责任,用制度和透明使企业不敢失信。引导民营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实时向社会公开,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种子,建立更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仲裁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

打造民营经济最佳发展环境。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企业家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对话“疫线”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