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学

2019-01-28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生性外向内源

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魏冶,修春亮,孙平军

摘要:目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以年均1%的速度在增长而令世界所瞩目。这样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的动力机制是怎样的?这一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解读。以省域为基本单元,从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与内源力4个维度对我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解析,希冀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与内源力等城镇化驱动力采取多指标的综合考察,且以面板数据分析方法来证明这些动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的存在,以时序分析和空间分析来揭示这些力量自身和对城镇化作用效果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利用面板数据的混合模型与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市场力、行政力以及内源力作用较强,而外向力作用较弱,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内生性特点。时序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城镇化动力机制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趋势性,虽然金融危机会对动力组成结构产生一定的扰动,但是在长时间尺度上,内源力作用逐渐上升而行政力作用逐渐下降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而空间分析显示,市场力与内源力具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优势地区将继续保持领先,落后地区继续维持落后状态。结论: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作用力中,强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市场力、行政力、内源力与外向力。另外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组成具有动态的特点,动态表现在行政力的贡献逐渐下降,而内源力的贡献则不断上升。此消彼长的关系暗示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设与完善,这种民间的、市场的、自发的内生性动力,越来越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城镇化发展动力组成也会受到金融危机等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但只要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不变,我国参与全球劳动地域分工的热情不减,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还会不断地演进与升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力与内源力等支撑城镇化的发展,那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将走向空间极化,缘于市场力与内源力等内生性的动力的强烈历史依赖性,即已有的发展基础会对未来产生深刻影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因此,除了肯定和提倡市场力与内源力在发展效率上的重要贡献,还要强调通过行政力等手段来牟求区域公平与协调,即强调动力机制的多元化。

来源出版物:地理研究, 2013, 32(9): 1679-1687

入选年份:2016

猜你喜欢

内生性外向内源
植物内源RNAi抑制CRISPR编辑效率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大股东掏空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FDI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内生性研究
外源现代中的公正问题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源资本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