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2019-01-28
焦虑认同法与正念策略管理强迫思维的随机对照研究
胡思思,汪孟允,熊玲,等
摘要:目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严重的难治性心理疾病。在过去20年里,强迫症的治疗受到高度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现存的疗法疗效不令人满意。Zhang等将强迫症临床症状、心理创伤及情绪调节等相结合,提出了为强迫症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法——焦虑认同法。本研究对焦虑认同法管理强迫思维的有效性进行初步探索与验证,检验使用焦虑认同法管理强迫思维的有效性,以期能对焦虑认同法进行完善,为强迫症的治疗提供另一个可能而有效选择。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根据配对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估计方法,本研究最终有效案例应不低于15例。考虑20%脱落率,各组参加实验的样本量应不低于 19例。选取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强迫症患者 6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配到三组,分别接受焦虑认同管理(n=20)、正念训练(n=20)和不作特殊干预纯暴露(n=20)。实验包括基线、实验条件和恢复3个阶段。强迫思维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很难控制,因此,采用循环磁带暴露范式,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患者通过耳机固定频率地听自己的强迫思维。在实验条件阶段,每组患者接受各自方法的指导语,并按照指导语管理自己的强迫思维。通过视觉模拟评定量表(VAS)评估患者从基线到恢复阶段焦虑水平、中和愿望水平及痛苦程度的情况。另外,对指导语的服从性、有益性、中和愿望的时间百分比、患者的基线状态(包括人口学变量、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焦虑和抑郁情况等)以及焦虑接纳度的改变进行操作检验。结果:最终53人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患者对指导语的服从性、主观有益性、中和愿望的时间百分比以及患者的基线状态(包括人口学变量、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焦虑和抑郁情况等)未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通过操作性检验,排除解释实验结果的其他可能性,实验得到了比较纯粹的结果。纯暴露组(n=16)恢复阶段的焦虑与痛苦程度得分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愿望得分高于基线(P<0.05);焦虑认同组(n=18)与正念组(n=19)恢复阶段的焦虑和中和愿望得分均低于基线(P<0.05);焦虑认同组恢复阶段的痛苦程度得分低于基线(P<0.05),正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认同组效应值(d)为0.66~0.70,正念组d值为0.39~0.54。结论:焦虑认同法能够改善强迫症患者的焦虑水平、中和愿望水平和痛苦程度,帮助强迫症患者有效管理强迫思维,为进一步完善焦虑认同法并应用于强迫症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初始证据。
来源出版物: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 30(4): 273-280
入选年份:2016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王道阳,殷欣,戴丽华
摘要:目的:睡眠质量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睡眠质量低往往与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关系密切。本研究目的主要是比较不同睡眠质量等级情况下抑郁、焦虑症状的水平,同时探索睡眠质量以及及其不同成分对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症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高校,每所高校按照专业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1个专业全体参加测试,最终有效被试 527名大学生(男307人,女220人),年龄 18~24岁,平均(20.1±1.3)岁。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测试(SAS)分别测查被试大学生睡眠质量以及抑郁、焦虑症状严重程度。SDS标准分大于或等于53分为抑郁组,小于53分为无抑郁组;SAS标准分大于或等于50分为焦虑组,小于 50分为无焦虑组。调查实施采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要求填答问卷。完成问卷后,所有问卷当场收回。结果:大学生SDS得分与SAS得分与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等6个成分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0.102~0.751,均P<0.05)。按照PSQI总分划分3个水平,分别是(1)PSQI≤4良好。(2)5≤PSQI≤7中等。(3)PSQI≥8较差。然后分别进行不同睡眠质量SDS得分与SAS得分的比较,发现SDS得分与SAS得分在3个水平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表现为(1)<(2)<(3)。按照SDS、SAS分类标准,得到抑郁组39例、无抑郁组488例;焦虑组147例、无焦虑组380例。分别对抑郁、焦虑两组的PSQI总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抑郁症状的大学生 PSQI总分高于无抑郁症状者[(9.2±2.2)vs.(5.5±2.2),t=9.90,P<0.001,d=1.65],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PSQI总分高于无焦虑症状者[(7.2±2.6)vs.(5.3±2.1),t=8.07,P<0.001,d=0.86]。以PSQI总分为自变量,SDS得分和SAS得分分别为因变量,回归分析显示,PSQI总分与 SDS得分有正向关联,可解释变异率 33.4%;PSQI总分对SAS得分也有正向关联,可解释变异率22.1%。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是衡量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观睡眠质量可能比睡眠质量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更为有效。因为自评睡眠质量较差可能是负向心理社会状况(比如离群、负性生活事件、沮丧、工作压力)的一个共同特征,表明自评睡眠质量是理解其他心理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关键。后续研究可以针对PSQI调查进行筛选,专门研究睡眠质量差(PSQI≥8)群体在抑郁、焦虑的 PSQI各个成分具体表现;其次可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对睡眠质量差(PSQI≥8)组匹配对照组,进行更深入的比较。
来源出版物: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 30(3): 226-230
入选年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