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链整合理论的智慧养老产业优化路径研究

2019-01-28廖喜生李扬萩李彦章

中国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链养老智慧

廖喜生,李扬萩,李彦章

(1.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成都医学院 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3. 成都医学院 心理学系,四川 成都 610500)

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已超过2.49亿,比上一年新增老年人口超过800万,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 17.9%[1]。老年人群的快速增长给社会与个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对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相关产业链环节衔接不当,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解决这些矛盾及困难,应当借助智能信息技术,优化整合养老产业链,构建智慧养老生态系统工程,推动智慧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难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智慧养老的内涵

智慧养老是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提出的,也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及时间的滞后性,供应方根据产业的特性及需求的动态分析,使各类资源在养老产业链各个环节得到精准的配置,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养老产品的有效供给有助于迎合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智慧养老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聚焦的热门话题,关于智慧养老的内涵,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智慧养老是技术的运用。吴玉霞、沃宁璐认为智慧养老是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过程,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并强调以物联传感系统和信息平台为代表的技术在智慧养老发展中的核心作用[2]。耿蕊、阮安民等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等)的基础上,搭建智慧健康养老平台,整合家庭、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等资源[3]。

第二种观点认为智慧养老是服务模式的创新。于潇、孙悦提出智慧养老是模式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升级,技术只是在智慧养老生态系统中的运用手段[4]。郑世宝强调智慧养老发展方向是构建具有满足多元化需求,全面而精准的服务功能,全方位(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5]。因此,智慧养老是通过运用新技术而创新的服务模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智慧养老是产业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郝涛、徐宏等倡导PPP模式对接养老服务产业,根据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各自的特征,寻找两者有效融合的均衡点,探索通过健全社会养老服务扶持与监管体系、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创新养老服务产业PPP融资模式等路径来增加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6]。郝丽、张伟健从社区养老所处的大数据背景出发,借鉴国外利用大数据的经验,研究医疗服务、养老、互联网保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构建“医疗-养老-保险”一体化的智慧社区养老模式[7]。

综观这些关于智慧养老内涵的多角度阐述,可以发现国内外研究者目前对于智慧养老的运用手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已基本取得共识,但仍未能从产业链视角对智慧养老发展的问题、模式及前景进行系统性研究。智慧养老的内涵不仅是新兴信息通信技术的集中应用,更是通过整合优化产业链上的生产组织、生产要素、生产方式,释放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二、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链及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最早于1958年由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著作《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关系是其研究的重点[8]。其后,众多国内外经济学者各自从产品价值形成、产业关联、空间集聚、企业分工等不同角度阐述了产业链的定义。我们认为,产业链是指围绕产品/服务的形成过程,由承担着不同价值创造功能的各个产业组织相互关联,均衡发展,从而客观形成的动态的、功能网络状的链条关系。链条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其包含了企业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空间链五个维度。

产业链整合是在对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基础上,协调、优化的过程,目前已成为研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理论工具之一。其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新古典经济学鼻祖马歇尔的“产业组织理论”,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系统地分析了如何通过企业的组织管理带来产业链分工协作的利益,认为这种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9]其后,以科斯、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理论”学派则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链整合无论是采用纵向一体化还是市场购买,始终关注的是产业链上交易费用的节约。而且产业组织之间选择何种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也导致了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多样性类型。以贝恩、梅森为代表的产业经济学哈佛学派则提出著名的产业组织SCP 理论(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主要考察行业壁垒、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性等市场因素对企业价格和产量决策的影响,并认为产业链整合会使主导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甚至建立起市场门槛。企业这一优势能力的建立也是导致产业链整合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产业链的五个维度分析

产业链是基于有经济技术关联性,且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企业群结构。而产业链的内涵及产业链上各相关产业组织之间关联关系主要以五个维度(即企业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来体现。①企业链是指由企业生命体通过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链条,是产业链存在与发展的载体。②价值链是指从上游原料部门延伸至下游终端产品/服务部门,随着整个产业生产的完成,价值形成、传导、增值过程,价值链的衔接是产业链形成的关键。③技术链是指产业链的主导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扩散是推动产业链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④产品链是指原料沿着产业链运行轨迹最终成为可支付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产业链整合的基本出发点。⑤空间链是指产业链上企业的地理空间布局,产业集聚与优化布局是产业链循优推移的空间布局结果。这五个维度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的协调机制,调控产业链的形成与运行。

传统的产业链整合理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分析方法和观点,但是缺乏全面性和时代性。产业链整合分析应当建立在新经济发展背景下,重点是从产业链五个维度的不同视角入手,对产业链进行审视与分析,以推动产业链整合理论的逻辑关系的重构。其中,企业链强调核心企业在产业链整合中的先导作用;价值链强调价值增值及分配的过程;技术链强调新兴智能信息技术对产业发展及升级的推动作用;产品链强调的是产品/服务深度加工,以提升客户价值来增强产品竞争力;空间链强调产业空间的优化布局与协同效应的作用。

三、智慧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养老需求急剧增长,对养老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养老作为“朝阳产业”,应逐渐成为一个涉及领域广泛、产业链完整的综合产业体系,并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但目前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却遭遇到了供给与需求错配、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以及产业链协调性差造成的高成本与低效率等难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供需结构不匹配。现在智慧养老供给的产品主要日常生活类、身体常规型监测及护理,内容较为单一。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或者患病等原因,对于预防监测、康复保健、家庭医疗诊治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由于对目标客群的研究深度不够以及发展思路的局限,在个性化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专属健康教育等高阶层需求方面,针对性的产品研发及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第二,智慧养老产品供给的低效率与高成本。发展智慧养老的主要目的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提供养老产品。只有如此定位,才能尊重智慧养老产业的营利属性,并释放智慧养老产业的科技属性。目前智慧养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协同性差,产业链上各类资源整体利用率低,主要体现在由于技术、制度、传导渠道等因素的扭曲,导致资源的闲置、浪费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特别是各类智能应用系统相对封闭,独立运行,没有形成互联互通和高效管理,造成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严重碎片化。并且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缺乏科学高效的协同组织模式,造成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运行机制,更谈不上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应。

第三,智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技能较低,从业人员无法满足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行业监督制度及薪酬激励不完善等因素造成的。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对智慧养老内涵和产业链优化作用的研究深度不够,具体表现为有效的智慧养老产品供给不足。所以应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精准发力,着眼于智慧养老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实现智慧养老供给和需求的充分对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四、智慧养老产业链的五维整合模式及发展路径

养老产业以特定群体即老年人群为发展对象,涉及到护理、医疗、日常生活用品、家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20多个细分行业,呈现出产业链长、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升级换代困难的特点。针对这些难点,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 “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18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以技术助力提升医疗服务的效能,缓解看病就医难题,使更多群众能分享优质医疗资源。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智慧养老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一方面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方向上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在发展智慧养老产业链问题上进行顶层设计。因此,对智慧养老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是研究我国养老问题的关键。

因此,应从产业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智慧养老产业链在企业链、价值链、产品链、技术链和空间链五个维度的整合模型及发展路径。

(一) 基于核心企业主导作用的企业链整合

企业链是由企业生命体通过物质、资金、技术等流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链条。链条上不同点的企业相互作用,形成了稳定的企业链。其中的优势企业成为核心节点,发挥产业链调整和协同的主导作用。1990年普拉哈德、哈默尔发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指出企业优势的形成和拓展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保有密切相关,企业能力的积累和存储显著影响企业的边界和范围。通过调整、优化相关企业关系使其协同行动。

智慧养老产业的企业链中分布着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核心企业应发挥主导作用,主导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保持均衡协作的运行态势,并拓展产业纵向和横向边界的经营广度和深度,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及企业链效能的提升。企业链整合过程中,核心企业应运用自身竞争优势(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统筹协调,既要保持产业链的平稳运行,也要凸显企业链的整合优势。譬如可选择以资金雄厚的地产企业为企业链核心,发挥其在养老公寓设计、开发方面的竞争优势,以自理型、宁养型为主的中高端养老地产为中心,整合上下游的养老产业。亦可选择具有医疗技术资源优势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为企业链核心,发挥其在医疗康复、日常保健、紧急救援方面的竞争优势,侧重于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型养老服务,并通过整合如养生保健、养老生活用品(产)、护理人员培训与实训(学)、老年疾病医学研究(研)等机构企业,实现医养结合、产学研结合,以提升企业链效能。

(二) 基于规模经济与连锁化经营的价值链整合

1.价值链的纵向整合

价值链的纵向整合是指产业价值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纵向整合过程。而规模经济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所以价值链整合的基本途径就是通过控制企业投入产出的适度规模(规模经济),创造产业价值最大化,并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实现价值的有效传递以及“1+1 > 2”的增值效果。养老产业价值链整合的关键是通过一体化或产业链融合方式,获得规模经济,以增加产业链价值。

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智慧养老产业化的重点。我国养老产业价值链的纵向整合,一是可以通过构建全国性养老产业交易平台,梳理及整合养老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如保利集团主办的“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以会展商贸洽谈平台来推进养老产业链上各企业之间交流与协作,形成了松散性的产业联盟,以更好地节省交易成本。二是以养老支柱产业为依托,通过辐射相关产业,构建纵向或横向的养老产业链,形成纵横交错的链网,以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养老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效应。三是延伸产业链。当养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通过产业一体化,把以前处于上下游企业的买卖协作关系从交易与合作的层面提升到战略的合作高度,拓展市场空间,增加产业链价值,提高产业链的市场扩散效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越长,管理和协调的难度就越大。

2.价值链的横向整合

每个产业的形成都应有其核心价值及标准。智慧养老产业作为新型服务业,其核心价值应该是智慧养老产品供给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这应是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综合体现。价值链的横向整合是产业链上企业围绕相似性的主营业务,通过产业价值的扩散,实现集中度的提高(横向整合),从而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和控制力,获得竞争优势。

智慧养老产业价值链的横向整合的关键是:养老企业依托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通过连锁化经营形成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服务价值及盈利能力。譬如我国目前的养老产业(包括民营养老机构)大多属于是微利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所以养老机构(特别是具有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的机构)采用连锁化经营的优势就体现在:一是能以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二是以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势力(包括品牌度、市场壁垒),从而提高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三是以技术、管理、品牌等因素的扩散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

日医学馆是日本最成功的养老机构之一,亦是日本三大养老连锁运营机构之一,专业的护理服务水平、高效的管理团队以及优良的美誉度是其成功发展的核心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日医学馆通过连锁化经营在日本全国实现了产业价值链的横向整合,提供介护服务的据点已达到2428处,而旗下的介护教育事业部通过完善的培训实训机制,培育出合格的介护人员,并定期向各连锁分支机构派遣及技术支持,以此保证了企业的技术势力与竞争优势[10]。

(三)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链整合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广泛普及、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新阶段,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产业边界趋于模糊,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对经济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企业管理模式、公共服务模式正在产生根本性影响[11]。

“互联网+”作为智慧养老产业技术链整合的核心是“互联网+”养老这种新型业态通过信息化改变传统的养老产业运营模式,实现整体产业发展联动,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互联网+”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其核心就是构建涵盖智慧养老数据库系统、智慧养老服务应用系统、智慧养老服务监督系统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2]。

1. 智慧养老数据库系统

养老产业具有区域性、分散性特点。传统的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入户走访、社区召集等方式,由工作人员录入老人的有关数据,再由专业人员完成基础数据的合并、整理、分析工作,形成老年人基础数据库,这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但是数据往往也是简单、片面的。首先,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信息互通,它可以将养老产业各环节(如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家政公司、社保等机构)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及挖掘。因此,应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构建区域养老大数据平台,采集区域内的养老人员的各种信息,并开放数据使用,使大数据创造更大的公共价值。其次,是大数据分析及解决方案,通过采集诸如个人健康数据、医保数据、家庭病史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数据,利用分析算法,全面掌握老年用户的健康特征,深入了解老年用户的服务需求,改进服务方式,从而根据老年用户需求和体验来丰富服务内容,为老年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解决方案及精准医疗。最后,这些数据的采集、分析将为诸如养老院的选址、规模的设计、健康养老机构的定位、老年日用品生产与销售等提供决策依据。

2. 智慧养老服务应用系统

养老服务应用系统包括信息化的健康管理系统、生活照料及精神慰籍管理系统。

健康管理系统是智慧养老服务应用系统最重要的部分,是指应用智能手机终端或传感器应用于测量和传输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健康管理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监测、预警、干预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健康管理系统的运行依托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提供包括日常照护、实时诊断、康复治疗等的居家健康管理服务。这个系统通过有线电视、智能手机、智能手环等无缝搭建在云系统之内,让老年人的生活、医疗、社交都是基于养老信息平台之上,以实现养老服务的便捷化、智能化、个性化。

生活照料及精神慰籍管理系统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互动为手段的网络平台。鉴于目前我国O2O、C2C成功的市场化运用,为此类系统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系统除了包括传统的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如送餐、照护、清洁等),还可扩展新型服务项目(如陪同就医、故障维修、代驾助行、理财指导等)。搭建精神慰籍管理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的精神慰藉服务,包括开展有益老年人身心的健身、娱乐活动,组织自愿者慰问陪伴独居老人,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搭建情感交流互助平台,纾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与寂寞感。

3. 智慧养老服务监督系统

智慧养老必须依托全方位网络化监管,且监督主体应是多元化的。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职能,主导养老产业监管政策制定(诸如养老行业负面清单、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养老产品质量检验制度等)。并且在执行监管政策时,应定期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养老人群的诉求,以此分析/评价养老企业及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产品/服务的质量标准、服务水平等,使之得到合理、可操作的监管政策。其次,主管部门应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市场准入、退出的监查制度;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项目,采用价格公示、公开竞价中标、社会组织监督等方式,以保证购买程序的合法性。最后,各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工作绩效考核,确保责任到位,如财政部门定期和随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财政扶持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物价部门指导和监督养老产品/服务的价格,受理投诉,查处违规;同时,鼓励社会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人大/政协代表、服务对象亲属等组成社会监督员,实现公众参与的全面、多元监管。

(四)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产品链整合

产品链指产业资源或原料沿着产业链运行轨迹最终成为可支付的产品或服务,反映了产品实际效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只有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有价值,产品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围绕着这一价值理论在生产与运行。所以产品链成功整合的核心在于:产业链最终产品或服务是否能与顾客满意度相契合,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链的产品价值。

传统的产品链整合关注的是如何提升产品品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企业提供同类产品的品质差异越来越小,而顾客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促使现代的产品链整合关注更多的是产品如何满足顾客的利益点、需求点。所以养老产业的产品链整合需要重点研究的是:以老年顾客的潜在需求(包括个性化需求、深层次心理需求等)为导向,如何更好地为老年顾客实现价值增值效应,追求的是“熊彼特创新价值”。尊重个性,以人为本,是智慧养老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当前,个性化的专属定制正逐渐成为智慧养老的新趋势,老年人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服务的体验性及效用。与大众养老产品相比,定制养老产品包含了额外体验性附加值,能更好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智慧养老产品链整合应专注于定制化供给和精益管理,从而引导顾客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值效应。此类新商业交易路径是供给方在互联网信息平台获得需求者(老年人群)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其主观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养老产品/服务给需求方,双方信息相互匹配,然后达成交易,并根据用户体验,修正产品特性,促成下一次交易。以此真正体现了养老产品链整合的效能是以老年顾客满意度为衡量标尺。

智慧养老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老年顾客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以顾客为中心,着重解决核心诉求,重点在产品类型开发、服务质量提升、成本控制等方面下功夫。目前市场供给的养老产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类、身体常规型监测及护理等,内容较为单一。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或者患病等原因,需求最大的是预防监测、康复保健、家庭医疗诊治等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应着重开发具有预防功能的智慧养老产品,通过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团队定向管理、健康信息推送、紧急救助等预防介入模式,对老年群体的慢病预防、慢病管理、失能与失智风险防治等方面进行整合性健康管理。其产品内容包括健康数据库系统(如档案建立、健康数据搜集及分析)、健康管理系统(如线上健康咨询服务、智能监测设备、健康评估量表)、健康干预系统(如慢性病监测报警、紧急呼叫、健康教育)等。并与医疗机构联动,增设急诊科专业医疗点、急救中心驻点,开设三甲医院绿色转诊通道等特色服务项目。这些既是基于老年顾客价值导向的新产品开发,也是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及成本控制方面的有效应用。

(五)基于产业集聚与嵌入式养老布局的空间链整合

空间链整合强调产业链上企业的地理空间布局,其整合目的就是通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循优推移,优化产业资源的空间配置,最终形成产业的优化布局及协同作用。

1.产业集聚

产业链上相关企业通过相互作用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优区位),形成了吸引外部经济体的向心力,同类企业在优区位“扎堆”,实现了产业集聚效益。但是“企业扎堆”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就提出产业集聚最佳规模理论。而空间链整合强调通过类似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进入门槛、退出/迁移机制、产业区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区位布局上的分工协作等方式来科学量化出产业最佳聚集度。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是多个行业相互交叉的系统性工程,因此,产业的发展应走区域化、集约化发展的空间链整合之路,推进产业集聚。首先,根据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及产业政策,引导各产业组织循优推移的匹配适合自身特点的优区位,逐步实现养老产业空间链的优化布局。其次,积极运用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理论,以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服务为向心力,促进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的吸附性聚集,相互合作与竞争,推进养老产业的集聚发展。第三,推进以养老本位产业为核心,涵盖相关产业、衍生产业的泛养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以产业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合作,提升产业融合度,最终实现产业空间链的优化整合。譬如乌镇健康生态休闲产业园,这个占地1516亩的综合性复合养老产业园区,自2012年开工以来集聚各类产业资源,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初步呈现了康复医疗、健康养老、休闲养生三大主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嵌入式养老布局

基于我国传统的养老理念,家庭是养老的重要依托,养老场所的空间布局应该是在家庭的有效半径内。社区居家养老既能让老年人有家的归属感,又能让他们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具有安全、便利、可及的优势。

在优化养老场所的空间配置上,应该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布局,即依托社区作为养老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单元,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类物业资源,以当地政府的资金/资源嵌入为保障,以社区管理嵌入为手段,实现社区内养老服务功能的融合。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而且充分发挥了社区作为社会主义基层组织在养老产业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业链养老智慧
养老生活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