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医骨伤
2019-01-28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评
郭继东,侯树勋,李利,等
摘要:目的:通过对143 例获得10年以上长期随访的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随访时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并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不同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患者的随访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3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时间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其中男80 例,女63 例;患者手术时年龄18~66 岁,平均37.85 岁;随访时间10~15年,平均12.7年。按照手术时年龄将患者分为30 岁以下,30~50 岁,50 岁以上3 组分别进行疗效评价;所有获得随访的患者中87例收集到了术前的CT 扫描结果,根据CT 测量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将87 例患者分为 Ⅰ、Ⅱ、Ⅲ 度共3 组进行疗效评价.2011年对所有患者行末次随访,选择JOA评分和ODI 指数评价其总体手术效果和各组间疗效有无差异,使用改良Macnab 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① 143 例患者术前JOA 评分为5.11±2.02,末次随访为12.51±2.35;术前ODI 评分为33.98±7.42,末次随访为13.39±6.79,末次随访时JOA 与ODI 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nab 标准优良率达到了83.2%(119/143),复发率为6.3%。② 30 岁以下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术后JOA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OD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椎间盘突出 Ⅲ 度的患者术后JOA 和ODI 评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 长期随访证实单节段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良好,复发率低,是多数该病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② 青年患者(30 岁以下)施行该手术后部分患者51%(19/37)会有经常出现的腰背痛;③ 椎间盘突出程度严重的患者行单纯椎板开窗减压术远期疗效差于相对轻度突出的患者。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3, 26(1): 24-28
入选年份:2017
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手术疗效观察
蓝旭,许建中,罗飞,等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 素,并对再手术治疗效果观察随访。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27 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 例,女1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36.5 岁。其中,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27 例,男15 例,女1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36.5岁。临床病例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率为10.38%(27/260)。复发组患者均再次手术治疗,其中初次手术治疗失败25 例,表现为腰大肌脓肿11 例、切口下冷脓肿积聚5 例、窦道7 例、植骨块吸收2 例;临床治愈后复发2 例,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和椎旁脓肿形成。病变部位:颈椎2 例、胸椎5 例、胸腰段5 例、腰椎13例、腰骶段2 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导致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作用强度,针对主要原因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单纯病灶清除术5 例,病灶清除和窦道切除术7 例,Ⅰ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8 例,Ⅰ期经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2 例,单纯CT 引导下经皮穿刺灌注引流和局部化疗5 例。术后加强抗结核药物治疗,定期检查血沉、X 线或CT 三维重建评估结核活动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根据作用强度大小排列为:术前术后未行正规化疗、术后积液未早期发现和处理、自身营养状况差、术中病灶清理不彻底、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再次手术术中无大血管、神经或输尿管损伤,术后随访12~36 个月,平均24 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消失,无结核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复查血沉正常。术后8~12 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椎间隙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结论:脊柱结核再手术原因复杂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诊断和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复发的主要原因,强调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个体化手术治疗,同时应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3, 26(7): 536-542
入选年份:2017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分析
唐向盛,谭明生,移平,等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85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手术治疗的85 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 例,女37 例;年龄34~86 岁,平均(54.5±7.5)岁。颈椎间盘突出症23 例,后纵韧带钙化症12 例,颈椎节段性失稳8 例,颈椎管狭窄(发育性和退变性)42 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19 例),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45 例),前路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1 例)。术后3 d 及随访期间均行X 线片评估融合情况,比较分析手术前后JOA 评分及改善率。结果:85 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 个月,平均18 个月。术中减压彻底,术后获得良好的椎间间隙高度及颈椎曲度。随访期内复查X 线片显示3 例不融合,融合率为96%(82/86)。硬脊膜破裂4 例,术中缝合、术后引流后治愈,无脊髓损伤。术后无死亡、肺栓塞发生,5 例出现吞咽困难,3 例出现声音嘶哑,4 例出现轴性症状,3 例出现C5 神经根麻痹,2 例伤口感染。上述症状经治疗后均逐渐好转。85 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JOA 评分平均为(14.51±2.05)分均高于术前的(8.13±2.15)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 改善率,疗效评定为:优56 例,良16 例,有效9 例,无效4 例。术后症状大多得到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选择何种术式仍存在争议,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提高融合率等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3, 26(6): 460-463
入选年份:2017
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2年以上随访结果
曾忠友,张建乔,金才益,等
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6 钉三椎体固定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32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 例,女7 例,年龄25~60 岁,平均39.1 岁。按AO骨折分型:A1.3 型5 例,A3.1 型17 例,A3.3 型8 例,C1.1 型1 例,C1.3 型1 例。载荷评分4~7 分,平均5.8分。脊髓神经损伤根据Frankel 分级:A 级2 例,B 级2例,C 级5 例,D 级9 例,E 级14 例。测量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采用Denis 评分对疼痛及劳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32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0~48 个月,平均39.2 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除3 例为浮壁骨痂外其余病例关节突间及椎板表面植骨融合良好。术后Cobb 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末次随访时脊柱矫正度较术后有部分丢失(P>0.05)。25 例患者末次随访时CT 扫描显示椎体前上方存在大小不一的空洞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2 例A 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 级的恢复。Denis 疼痛评分:P1 22 例,P2 7 例,P3 3 例。Denis 工作状态评分:W1 18 例,W2 8 例,W3 3 例,W5 3 例。结论:虽然经伤椎置钉6 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容积,亦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且腰背痛获得很好缓解,但并不能改善椎体空壳现象,亦不能避免矫正度部分丢失。
来源出版物:中国骨伤, 2012, 25(2): 128-132
入选年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