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非新闻行业新闻人才培养探索
——以央企工程业为例
2019-01-28盛杰
文/盛杰
1.媒介融合时代特点及“需求侧”变化
“媒介融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契尔·索勒·普尔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用于形容多个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媒介形式。[1]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随着互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VR应用到传统媒体中,逐渐形成了科技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具有传播理念更迭,格局多样化、差异化,“大数据+新闻”“跨行业新闻”等形式多样,互联网、电视、广播传播路径丰富等特征。
媒介融合时代,新的“需求侧”正倒逼着“供给侧”结构和培养模式的变化,要求新闻人才不仅要具有传统的技能,更要有更新的传播理念,有大数据分析、整理、运用能力,跨学科新闻结合和宣传能力,有更高的国家情怀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维。这不仅是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教育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非新闻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央企工程业为例,做好本行业新闻人才培养,就必须改变以往新闻人才培训理念落后、培养模式粗陋问题,建立新闻人才差异化培养理念,注重内外兼修的培养模式。
2.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2]反观新闻人才的教育,尤其非新闻行业的新闻人才培养还停留在旧的观念中。以央企工程业为例,新闻人才的培养理念笼统、守旧,培养方式不系统、不全面。为满足媒介融合时代非新闻行业人才需求,就必须转变培养理念,消除培养模式弊端,加强人才培养探索。
2.1 加强差异化新闻人才培养理念
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人员复杂多样,均呈现出跨学科交叉现象。新闻宣传人员除了来自新闻专业、人文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还有的来自安全管理专业和央企所从事的工程业。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不免呈现“工程+新闻”的双学科交叉特征和“工程+新闻+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征。
依据媒介融合时代特征和央企工程业新闻现状,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人员培养理念就要在注重前沿大数据、AI、网页、视频编辑等技术运用的的基础上,依据新闻宣传人员的不同专业背景进行细化,树立立体化和差异化的培养理念。
2.1.1 强调专业化新闻人才培养
专业化新闻人才多指具备先进理念的双学科交叉新闻宣传人员,将工程和新闻、科技深度融合并创新应用,用于宣传企业新闻的群体,是差异化新闻人才的核心力量,起着更新理念、引领工程业新闻宣传方向的作用。从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学科交叉特征来看,双学科交叉(“工程工作性质+新闻专业”“央企工程业新闻特征+工程专业”)是形成专业化新闻人才的主体。
首先,在新闻理念方面应不断强化专业化新闻人才的党性意识和社会责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重要的一项使命任务。而新闻舆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央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责任。所以,要将新闻宣传工作纳入整体建设之中,树立大局意识,以党性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挖掘热点问题和共性问题背后潜在的思想因素,加以思想引导,强化主流文化的引导力、影响力、感染力。
其次,在新闻内容方面应侧重受众的多样化、差异化,不断拓宽受众面,改进以往只针对公司政策、领导考察、活动开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多添加一些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岗位职务人员的需求,如增添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政策解读、福利保障、民工感悟、民工反馈等栏目。
再次,在编辑方面侧重于打破常规工程类新闻的结合形式、表达方式,及其工程类新闻写作的普适性、前沿性亮点手法。依据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分析能力,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多样化的内容,以幽默、轻松的方式提供青年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普遍问题、个人感悟等内容,打破只有严肃才是央企新闻的传统思想。
最后,在传播方式方面,除了已广泛使用的大数据、AI、网页、视频剪辑等科技与企业新闻的结合理念、结合力度、结合形式,还应具备VR虚拟、立体的三维、四维技术与新闻相结合的理念和研究、探索能力。
2.1.2 注重基础性新闻人才培养
基础性新闻人才多指多学科交叉的新闻宣传人员熟练掌握工程类新闻写作特点和科技应用,用于宣传企业新闻的群体,是差异化新闻人才的中坚力量,主要起着推进工程业新闻宣传不断革新、扩大影响,储备专业化新闻人才的作用。
首先,在新闻理念方面,应根据多学科交叉中新闻宣传人员对工程和新闻双陌生的现状,坚持党性、看齐意识,党管新闻的思想引导;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努力学习、掌握,以致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4]严格要求基础性新闻人才要严于律己,正派、公正、廉洁,有更高尚、更严格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5]
其次,在新闻写作能力上要培养宣传人员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和“四力”(眼力、脑力、脚力、笔力)运用能力,对工程中新闻的采集、整理、编辑能力,突破传统的行政汇报式写作格式,丰富新闻写作题材、风格的能力培养。
再次,在新闻内容方面要深入扩展新闻视野,依据公司要求,搜集整理多样化的题材、体裁稿件,为专业化新闻人才发展提供经验。
最后,在传播方式方面侧重于熟练掌握大数据的提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AI与宣传结合,网页设计、视频剪辑等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为前沿的科技结合理念和探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虽然专业化人才和基础性人才是依据专业背景的不同对新闻人才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的目标和措施,但是,两者都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融合性特征,既注重新闻基础能力和素养,也注重工程业的知识了解,云计算、AI、剪辑等科技的运用,所以,在进行差异化培养的同时,也应注意两个阶段培养过程中的系统性、一致性。
2.2 优化新闻人才内外性培养模式
优化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就要全方位改变央企工程业中的业务素养和党性教育、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师资结构和水平、人才意识和激励措施等现状,从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环境入手,优化新闻人才内外性培养模式。
2.2.1 提高新闻人才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重视业务素养和党性教育。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文化,尤其是拜金文化、享乐文化更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发起了挑战。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批判性、抗争性、坚守真理的态度和执着性不断受到冲击,致使新闻人才的新闻素养不断弱化。
“新闻观是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精神脊梁。”[6]培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方法、模式”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释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回应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7]要利用外聘高校教师、培训内部教师、网上授课、内部自学、研讨书籍等多种手段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央企工程业党性教育主要针对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对新闻宣传人员的关注较少,这就需要将新闻宣传人员纳入党员教育之中,培养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思维。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深入挖掘现实,创造有深度的作品,抓住事物本质,反映问题的主流,起到弘扬正气的作用,[8]引导正能量融入到公司建设和国家建设中。
二是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跟踪指导APP”,采取有针对性、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对双学科、多学科交叉人员进行分类、授课、考评。依据分类标准着重弥补不同学员的劣势,形成长期跟踪指导和逐级培养体系,为培养专业化新闻宣传人才提供基础。
为提高新闻学生对媒介融合时代的适应性,增强其实践能力,国内外高校都做过积极探索,如麻省理工学院的Media Leb 中的多元化合作方式(咨询式合作、主题群合作、企业级合作),[9]四川外国语大学建构“工作坊”式的学徒模式,川外南译注开展了校企合作与校媒合作,重庆高校校外层面与网络电视台合作,校内层面与产业园合作开展“3+1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制等多种模式。[10]
央企工程业可以借鉴高校探索的先进经验培养潜在的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人员,通过“央企工程业+学校”联合培养模式,针对高校的大三学生采取简短实习制度和“学生+新闻宣传人员”的小组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中积累学科交叉新闻写作经验的同时与员工互助互进,为公司潜在新闻宣传人员建立基础;对大四学生采取整年实习和专题项目研究制,在导师的带队下对央企工程业新闻写作现状、问题、原因、改进措施进行专题探究,并指导央企工程业新闻不断改进。也可以通过长期聘用高校教师和当地媒体资深记者组成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新闻宣传人员”,具体负责指导新闻宣传人员在前沿新闻传播理念、科技应用、采编方法、传播形式;二是“记者+新闻宣传人员”形式,主要负责指导新闻宣传人员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受众特点、现实采编技巧、宣传传播中的亮点等方面有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认识。
2.2.2 强化新闻人才外部环境影响
在强调内因的同时,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引导、扩大外部环境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影响作用,不断就师资结构、师资水平、人才定位和激励方面做出有效调整。
一是改善师资结构和提升师资水平。央企工程业现有师资多由提拔基层人员产生,外部引进、聘用较少,聘用也多为短聘。虽然内部提拔教师多具有资历高、经验多、研究深入等优点,但是又不免带有思想陈旧、严谨有余、应变不足的特点,不能很好地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要改善现有师资结构就必须通过引进、提拔、聘用外部教师和记者等多种方式来实现。不断提高师资现有的水平和能力,既要坚持以企业内部教师为重点的重点论,也要坚持以外聘教师、正统媒体记者、网络宣传教师为基础的全面论。企业内部教师是企业培训内部新闻宣传人才的核心力量。他们对项目建设和工程业特点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对工程新闻特征有深刻的认知,而且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类新闻写作经验,需要弥补的是新闻传播先进理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容的细化和具体指导作用,和大数据、智能科技背景下,科技结合、运用、创新应用方面。而聘用的高校教师、资深记者、网络讲师优势在于有前沿的理论、实践基础、智能技术运用能力,但是对央企工程业的了解不足、新闻特征研究不够、新闻弊病分析不透彻、新闻指导与企业结合度不高。加深对央企工程业的了解就要转变以往短期授课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构建长期合作体系,持续提供央企工程业内部信息(工程定位、概况、特点、重难点、亮点等),新闻采集、提取、编辑、传播现状和问题,让外聘教师对央企工程业新闻写作和新闻宣传人员优缺点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对央企工程业新闻宣传工作研究的针对性、深入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引导性。
二是明确人才地位和激励人才奋进。央企工程业的性质促使公司的重点放在工程建造上,对新闻宣传工作重视不够。这种轻视多表现在新闻宣传人员的地位和绩效考核上。
除了公司阶层的新闻宣传人员是专职外,项目层上的新闻宣传人员皆是兼职。兼职新闻宣传人员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还兼管党工团工作、人事工作或者后勤工作。虽然新闻宣传人员的工作烦琐复杂,但是,无论是在日常考核还是在年终考核中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系数都是处在公司最底层,远远低于工程、安全人员的考核系数。
建造一支业务精湛的队伍,就要扭转整个公司对宣传工作次要性的定位,需要完善公司新闻宣传工作从事、开展、考核制度,提高考核系数和奖励标准;转变领导对新闻工作认识不清的态度,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引导,努力营造新闻宣传的良好氛围;新闻信息采集本就是一个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提高新闻宣传人员的新闻能力和素养,就必须保障他们学习、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现场和日常工作中对新闻宣传人员在采集信息中的服务、支持和维护态度,避免出现给新闻宣传人员提供信息简单、信息不全,甚至防备采访的现象。
以内容多义化、形态多维化、方式互动化、对象关系多层化为特征的媒介融合[11]冲击了传统媒体在话语权中的权威性,为以交叉学科为基础的非新闻行业新闻传播,尤其是央企工程业新闻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媒介融合时代对央企工程业新闻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承认现有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