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精品化发展
——基于《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案例分析

2019-01-28叶红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品化办刊综合性

■叶红波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100048

近年来,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和更名已经成为期刊界的一种特殊现象。仅2015年,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更名的期刊就达到122种,其中,高校学报在更名期刊中的占比较大[1]。高校综合性学报转型进入竞争激烈的专业学术期刊行列,如何能尽快脱颖而出成为代表高校科研水平的精品期刊,这一问题成为期刊主管部门和高校期刊界近几年的关注重点[1-3]。由北京工商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任主编的《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就经历了由高校综合性学报到食品行业专业学术期刊的转型过程,而且探索出自己的精品化发展之路[4-5],并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作为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的成功案例[6-7]。近年来,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专业化转型问题一直是期刊界的热点话题。期刊界对专业化转型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研究非常多,但对期刊转型后如何发展,进而成为精品期刊的论述少有报道。本研究拟结合《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转型案例,对高校综合性学报的转型和更名以及精品化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希望为已经转型和处于转型观望阶段的高校综合性学报的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同时,也希望为期刊管理部门制定期刊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为高校学报主管、主办单位的期刊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 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和更名的主、客观原因

1.1 高校学报转型和更名的主观原因

(1) 办刊人的自我觉醒。高校学报的主办单位拥有高水平的学术资源、优秀的作者队伍及高素质的办刊人员,本应该是我国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传播者,然而,受我国科研评价体系、高校学报的管理体制和办刊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报的优质稿源不断流失,办刊质量持续下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学报已经不能代表学校的科研水平,一些高校学报早已经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泥潭[4-5]。高校学报出现的生存危机,促使高校学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开始寻找突破方式,一部分高校综合性学报走上了期刊转型、更名的实践探索之路。

(2) 办刊人的理论探讨。近年来,关于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的讨论一直是行业热点。高校学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痛陈高校综合性学报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可行性、转型路径和转型的预期结果等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5]。可以看出,高校综合性学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早已经意识到高校综合性学报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主观上强烈希望变革和创新,通过期刊的专业化转型,寻求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1.2 高校学报转型更名的外部动力

针对高校综合性学报出现的问题,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早有政策导向,鼓励高校学报进行转型和更名[5]。

(1) 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鼓励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2001年4月28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调整高校学报结构》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为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全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提高,对教育部直属院校中的国内外知名的优势学科,即属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领域,或已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授予权的相应学科,可适当发展高校专业性学术期刊”[8]。

中国新闻网曾于2009年12月23日报道,在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河北省高校学报座谈会上,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就高校学术期刊管理、改革与发展作主题发言时指出,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期刊结构,鼓励高校期刊向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9]。

(2) 期刊行业学会支持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高校综合性学报的行业团体——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2010年更名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学会名称的变更,传达出高校专业期刊队伍在不断壮大,高校专业期刊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等信息。教育部科技司曾委托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设立“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这一奖项的设立,就是教育部和高校学报行业学会鼓励高校学报打破综合性、封闭性办刊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刊方向的导向[4]。

2 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和更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以前,尽管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真正进行专业化转型实践的学报并不多见。2015年以后,在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部分高校综合性学报开始转型和更名为专业期刊[1-2]。高校综合性学报在管理模式、办刊方式、稿件来源等方面与专业期刊的运行模式有很大差异,因此,这些学报在转型和更名后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报的管理者依旧局限于为所在高校大部分学科服务的思维方式,转型和更名后的期刊专业覆盖面大,导致刊物定位模糊,作者群不明确;(2)学报从业者仍旧固守原有的坐等来稿的办刊习惯,缺少主动出击和有效的宣传和组稿方式,导致刊物约稿困难;(3)学报管理者和从业者没有树立精品意识,难以打造精品期刊。

由此可见,只有高校综合性学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的主观意愿与外部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推动力还难以促使学报成功转型,更谈不上精品化发展。要避免盲目转型和更名,保证转型成功,培育更多的精品期刊,学报的管理者和从业者还需要寻找成功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高校学报案例,总结其办刊经验,深入剖析其办刊规律。

3 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与精品化发展的案例分析

3.1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转型的内容依据和政策依托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源于1983年创办的《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北京轻工业学院和北京商学院合并为北京工商大学,刊物更名为《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确立了以“大食品”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方向,恰逢主编孙宝国教授当选为食品科学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结合新闻主管部门鼓励高校学报以本校优势学科为依托,办精品专业期刊的政策,在学校领导的推动下,《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转型为食品专业期刊。在积累了3年食品期刊办刊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刊物正式更名为《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3.2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转型后的精品化实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转型和更名后,在主编孙宝国院士的亲自指导下,精耕细作,转型初期就将办刊目标定位为食品行业的精品期刊。刊物不仅通过一个精品栏目、两个特色栏目打造特色栏目群,还广邀食品行业名家和一流研究团队的稿件,将名家、大家稿件汇集,在内容上成为食品行业的精品期刊;同时,编辑部还非常重视期刊的出版质量,始终以严谨的办刊态度、精益求精的办刊精神,严格要求每一期刊物、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技术细节的编校质量,严格培养和训练新编辑,保证刊物高质量出版。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和北京市科技期刊学会的期刊出版质量审读工作中,《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出版质量多次获评优秀。

3.3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学术指标和取得的成绩

在《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转型和更名过程中,编辑们付出了极为艰苦的努力,刊物也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并被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收录,还先后被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s,FST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JST)、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CA)、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 Journal,AJ)、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文摘》(Centre for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 Abstracts,CAB Abstracts)和《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影响因子也在逐年大幅提升,近几年更是稳居食品行业期刊前列。《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扩展影响因子连续4年位居食品行业期刊第1名[10];2018年,在食品行业期刊中,《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核心影响因子排名第4,综合得分排名第2[11]。

4 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经验、思考与建议

4.1 专业化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经验

(1) 专业化转型,应主动争取主办单位的支持。2010年,北京工商大学迎来了新的领导班子,学校确立了以“大食品”为核心的特色办学方向。学报作为展示学校科研和学科特色的窗口,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因为在长期办刊中的困惑,作为编辑部负责人,笔者一直在努力寻找突破方向,对期刊管理部门的政策倾向和期刊行业的导向都非常了解;编辑部曾经多次主动向学校提出办专业期刊的想法,因此,在学校各方面时机成熟的时候,这种想法得以实现。

(2) 精品化发展,要有高影响力并热爱期刊事业的主编。专业化转型只是期刊改革的第一步,而在专业领域具有高影响力并热爱期刊事业的主编,是期刊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是食品行业内唯一由院士主编的中文学术期刊。主编孙宝国院士是中国工程院环境轻纺部食品科学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在食品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期刊转型后,孙院士亲自指导刊物工作,聘请编委,定期召开编委会会议,在组织高水平稿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转型和精品化成功,要有对期刊事业富有使命感的高素质编辑队伍。编辑部现有4位编辑人员,其中编审1位,副编审2位,编辑1位。编辑人员中1位拥有博士学位,2位拥有硕士学位(1位编辑为海归硕士)。编辑团队非常热爱期刊事业,以办行业一流期刊为使命。在食品行业的各类学术会议上,编辑部通过设置展台、发放宣传资料,对刊物进行宣传。编辑们还不断走访校内外专家,组稿、约稿。高素质、热爱期刊事业、对期刊工作富有使命感的编辑队伍是期刊成功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4.2 对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 依托优势学科精准定位,是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前提。高校综合性学报专业化转型,首先要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一定要选准定位,不能盲目转型,也不要反复改变专业方向。只有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才能保证刊物的基础稿源和行业稿源的吸引力,不至于因盲目转型而无稿可发,陷入困境。

(2) 热爱期刊事业的专业领军者,是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支撑。高影响力的专业领军者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可以吸引到大批高质量稿源;但是,只关注自己的学术或忙于行政事务,对期刊工作没有热情的领军者,不足以支撑期刊的精品化发展。目前,高校学报基本上是大学校长担任主编,建议聘请热爱期刊事业的专业领军者作为刊物主编或编委,必定会为期刊的精品化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

(3) 避免与行业期刊内容雷同,做好顶层设计,是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保障。高校学报专业化转型,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考察好转型专业领域已有专业期刊现状,避免转型后的期刊与现有行业期刊内容雷同。一定不要出现从高校学报的综合性雷同期刊,转型成为某个专业领域的雷同期刊。建议高校学报在期刊转型前做好顶层设计,从封面到栏目再到具体的内容,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行业期刊侧重应用研究,建议高校学报在内容上侧重基础研究。

(4) 全方位宣传,是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学报办刊多年,一校一刊,无需宣传,因此,高校学报没有期刊宣传的意识。刊物转型或更名后,为了尽快得到行业认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刊物进行宣传。在做好期刊高质量内容的同时,尽快让期刊在行业内形成品牌,成为行业认可的精品期刊。建议通过学术会议、刊登广告等方式全方位宣传,为转型后期刊的精品化发展做好铺垫。

(5) 做好艰苦奋战的思想准备,为转型后精品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从高校学报转型进入竞争激烈的专业期刊领域,期刊前进的难度可想而知。高校学报的从业者因为办刊的内向性,长期以来坐等来稿,没有外出约稿的习惯,也没有竞争意识。期刊专业化转型后,要与专业期刊竞争稿源,可能还会处处碰壁,建议期刊从业者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战的思想准备。领军者的作用固然重要,办刊人的艰苦努力更是期刊顺利转型和精品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6) 主办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是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可持续保障。无论是高校综合性学报还是专业学术期刊,转型后的期刊必须要得到主办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保障刊物的顺利发展。建议期刊编辑部一定要定期与主办单位沟通,汇报期刊工作进展,赢得主办单位的支持和肯定。主办单位的一贯办刊政策和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支持,是期刊转型后精品化发展的可持续保障。

5 结语

高校综合性学报是我国计划经济和高等教育相对落后时期的产物,并且已不再适应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使得学科越分越细,专业研究的成果需要有更多的专业性刊物来出版和传播,专业的作者同时也是专业的读者,这决定了刊物内容的专业化方向。科学技术高度综合的学科发展趋势,同样也是专业化的,如系统论、控制论等。少量综合性刊物的存在是必要的,但大批的刊物还是应走专业化之路。

改革是为了更好发展,高校综合性学报转型后的精品化发展有多种途径。《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的目标是做食品行业的顶级学术期刊,由《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更名的《医学争鸣》的办刊目标是成为医学领域最高等级的科普期刊[12-13]。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无论哪种途径,遵循现代科学和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以为读者服务和国家科技建设服务为宗旨,才是高校学报的最终选择。希望已经由高校综合性学报转型为专业期刊,或是正处于转型观望期的期刊,或是还不具备转型条件的期刊都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转型升级和精品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精品化办刊综合性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关于主题出版精品化之路的若干思考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办精品化报纸 向新时代献礼——人民日报新年改版探析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倾力打造“产品成套化、精品化,服务全方位化”新平台路面机械专业品牌联盟在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