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体系及就业创业发展探析

2019-01-28

中国市场 2019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杨 爽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吉林 吉林 132013)

1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原因分析

(1)追求就业质量。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毕业生对就业质量要求较高,追求高质量就业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参加过公务员、研究生类考试,但所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这些学生从思想层面来说具有积极的态度,希望通过考试得到自己理想的岗位;第二类是毕业生有较为严重的攀比心理,对自己得到的岗位不满足,由于心理问题导致自己与岗位失之交臂,错过毕业生的黄金就业期。

(2)要求岗位与专业相匹配。当前有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对社会实际需求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专业与需求不匹配,如果高校不能对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就会导致学生专业与岗位不匹配。在当前社会环境中,有些高校的专业处于饱和状态,然而有些学生希望自己的工作与专业相一致,这就增加了就业难度。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型人才成为了社会的最大需求,学生对匹配度的要求必然增加了就业难度,这也导致毕业生毕业未就业情况的出现。

(3)缺乏主动就业意识。独生子女因为家庭条件优越都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没有培养出吃苦耐劳的精神。毕业生由于初入社会缺少工作经验,需要从基层开始,这些工作大多较为辛苦。在家中娇生惯养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心理,进而排斥参加工作逃避就业。

2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对策

(1)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档案。有些高校忽略了毕业生建档工作,没有对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在就业上遇到困难的毕业生也无法得到学校的帮助。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统计完就业率之后就结束了毕业生相关工作,没有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就业帮扶。这就需要各大高校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找到未就业原因,建立起未就业学生的帮扶体系。在建立档案时要将学生的基本信息涵盖其中,还要对未就业原因进行阐述,通过档案优化高校教学活动。

(2)完善高校职业指导及课程体系。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开展就业指导时,既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与就业引导,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加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大多数高校都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选修课程,学校在专业教师资源上较为匮乏,大多由辅导员或者思政教师兼任,缺少专业教师必然导致就业指导的有效性不足。这就需要高等院校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面对毕业生未就业的不同原因,学校要展开针对性辅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3)建设校企对接平台。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了解。这就需要增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展校企合作。在具体实践上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对企业的用人动态进行传达,同时还应当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促进毕业生就业。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重视实习任务的开展,完善校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对专业知识熟练应用,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如果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对接平台,就能够促进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

(4)构建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高校需要针对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就业指导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辅导课程的方式完成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通常包括职业规划与发展、面试方法以及就业心理等。高等院校应当引导就业指导教师为未就业学生提供一对一帮扶,让毕业生能够具有更高的就业能力。在现今社会中学生对智能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高校可以借助新媒体向学生宣传正确的就业导向。通过新媒体高校还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可靠的招聘信息以及国家的创业政策,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以解决就业问题。

3 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的构建策略

(1)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保障机制。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就业保障机制的完善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对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以应用,引导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为毕业生构建起综合性的网络服务体系,让学生能够得到最为准确的创业、就业信息,让大学生能够了解到就业的发展趋势。其次,发挥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过程中,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平衡市场的供需关系,制定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可行方案。此外,政府还要完善相关立法,让大学生创业获得法律层面的有力保障。再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进行创新,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鼓励与扶持,建立起相关的政策体系,让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创业。最后,政府要重视规划、协调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政府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发,围绕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深入研究启发学生创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

(2)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教育机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高校要保证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从具体实践上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要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教育,开展通识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还应当利用不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让每名学生都能够具有较强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第二,增加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高校要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通过校内创业实践基地的建立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高校可以设置创业中心,让大学生得到开展创业的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从社会经济发展出发,对高校教育进行不断改革。社会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结构与技术结构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职业结构的变革。高校是社会人才输送的主要基地,需要对社会所需的人才进行培养,这就需要高校重视社会需求,对就业市场进行充分了解,进而优化自身教学结构,让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3)以政府、社会、学校为基础的合作机制。从目前形势来看,要想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机制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借助社会的服务功能。第一,培育高品质的大学生就业中介机构,让大学生能够获得来自社会的有效就业创业指导,让大学生能够得到最完善的服务。中介机构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连接学校、学生、企业的桥梁,可促进三者沟通的顺利进行。第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应当重视与学校的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用人单位还需要对自身用人机制进行完善,让社会人才资源实现最合理的分配。通过政府、社会、学校的三方合作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