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探析
2019-01-28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50300
(山东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250300)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不变的主题和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程度日益深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受到西方思潮的挑战。这些状况也造成了大学生思想的混乱,这也给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充分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意蕴,在大学生教育和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1.爱国主义的普遍内涵
爱国主义(patriotism)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1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族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自身的行动保护祖国的独立和自主,积极抵抗对祖国的诋毁行为,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将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爱国主义即指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感情,以及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服务自己的公民。并且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其内涵并不局限于一段时期、一个年代;爱国主义作为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特殊情感贯穿于这个国家的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并且其中的内涵为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丰富;所以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并不能仅仅局限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或是只是探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爱国主义内涵,而是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地理解这一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
2.爱国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
爱国主义在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充当着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自秦朝统一中国以来,中华民族一贯具有反对分裂祖国、颠覆祖国的传统,以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优良传统。2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涌现出诸多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从自身斗争中总结出具有爱国主义性质的人生观点,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并上升为人们的价值追求。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出现过分裂,甚至国内各民族之间出现过对抗,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那些分裂、对抗都是暂时的,不得人心的;分裂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自然经济分散性和孤立性在政治领域内的一种表现,是封建割据的一种状态,而统一才是主流和长久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又会反过来给予各民族历史的发展以更大地影响。2
3.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
爱国主义情感不仅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具有维系和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历来都是支持中华各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在抗战过程中不仅有我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反侵略战争,而且国民党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武汉会战等诸多战役。在十四年艰苦的抗战中为追求国家独立、反对民族压迫,无数的仁人志士投身于反侵略战争中,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5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阻碍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企图把社会主义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但是中国各民族以祖国大局为重,竭力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特别是在两岸爱护和平人士的努力和推动下,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并达成了“九二共识”;作出两岸同处一个中国的共识,这也代表了两岸同胞支持两岸和解、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与情感,并成为当代我国爱国主义的主要体现。
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深入地了解爱国主义情感的内涵,特别是注重爱国主义中支持两岸和解、坚定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的作用,联合一切拥护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祖国统一的和平人士,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本质意义,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爱国主义主题的变化
1.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各民族在近代共同抗争中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增添了诸多新的内容。近代以来,中国遭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但都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筑起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联合最广泛的爱国力量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大众,打倒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最终建立了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共同求得民族的发展进步。3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党又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这些适应时代要求的主张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并且在历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上升为国家意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也是人民支持它、热爱它的原因;这种情感延续至今,成为当代爱党即爱国的合法逻辑之一。
2.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认为:人类社会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发展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历史实践证明,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中国开辟了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发展之路。特别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党领导我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凸显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方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主,人民自由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愿望的体现和升华。在现阶段,坚持爱国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今,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热爱祖国,就必须落实在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拥护我国的现行制度积极的弘扬我国的国家理念,实现广大人民的愿望。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和爱社会主义就是不冲突的,爱国主义也与时俱进的增添了社会主义的成份。中国在屈辱的近代史中备受欺凌,中国的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奋起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皆都归于失败,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唯独中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引来了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条件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所以现在我们谈爱国主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社会主义,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3.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和文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也曾经位于世界的中心地位。近代以来,由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故步自封,反对接受世界先进文化,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先进而强大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利用战争和不平等的政治压迫打开中国大门,强迫清王朝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的资源以及政治权利,使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发生了转变逐步演变,清王朝也转变成了列强侵略、攫取中国资源的工具,使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中国的仁人志士积极投身于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富强的斗争中去,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的先进分子,积极寻找国家发展的正确理论和正确道路,始终将救亡图存,国家独立富强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成为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且详尽的阐述了“中国梦”的理念。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6习总书记对于“中国梦”的论述点出了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艰苦卓绝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也指出了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先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更应该将“中国梦”作为自身生活追求的目标之一,也应该成为当代爱国主义的重要主题。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将国家的发展愿景、民族的美好向往和人民的生活期待结合为一个整体,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发展的共同追求。
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抒发和展现自身爱国主义情感时更应该具有一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既是在为自身谋的发展,又是在为国家谋的发展,为民族谋的复兴。充分把握“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也就找到了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才能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合理表达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人们发自内心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特点。爱国主义精神来源于国家发展实际,是对国家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目标的支持。因此,爱国主义是与实践紧密相关的理论,同时爱国主义精神又指导着每个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使自身的发展目标更加贴合国家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使自身的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理想更加一致,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爱国主义既有自身的时代性特色,又与历代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一脉相承。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爱国主义精神过程中既要尊重我国的历史传统,又要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加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推动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因此,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实践为基础,与我国发展目标和发展愿景相结合,将个人理想融入爱国主义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李世森.竞技体育举国问题再思考[J].现代商业,2012(14):280.
2.兰美荣,杨华.爱国主义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53.
3.杨春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爱国主义[J].前沿,2002,(12):112-113.
4.辛向阳.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探析[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1):4-8.
5.彭援援,蒲清平,孟小军.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论述及时代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